大魏读书人_第一百九十章:成圣之法,册封大典,张宁自杀,危机来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章:成圣之法,册封大典,张宁自杀,危机来临 (第4/5页)

若想受封天地大儒,得天地认可,就必须要以本心应天理。”

    荀儒缓缓说道。

    以本心应天理?

    这句话还是许清宵第一次听到的。

    他有些好奇,不明白此话的含义,但莫名又懂得了一些。

    看着许清宵似懂非懂的神色,荀儒继续说道。

    “所谓以本心应天理,其意思倒也简单。”

    “你之前无论是明意,立言,还是著书,其实这些都是带有目的。”

    “世人读书,其读书,为功名者,为利益者,为苍生者,皆然带着目的,而想要得到天地受封,成为天地大儒,就必须要以本心应天理。”

    荀儒解释,一旁的陈正儒却不禁好奇道。

    “荀儒,若按照您说的,那成为天地大儒,岂不是要无欲无求?不能带有任何目的?”

    陈正儒好奇了,世人读书,的确是带着各式各样的目的,可按荀儒的意思。

    好像就是再说,想成为天地大儒,就必须不能带着任何目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不就成了无欲无求之人?这不是圣人吗?

    只是,即便是圣人,也有自己的思想吧。

    “不。”

    荀儒摇了摇头,看向两人道。

    “所谓以本心应天理,此言的意思,并非是说没有欲望,没有目的。”

    “而是知晓天理,所有目的想法,都必须要顺从天理。”

    “明意也好,立言著书也罢,想要得天地受封,就必须要遵从的天地之理。”

    “所以儒道四品,也称之为知天命。”

    “守仁,你所欠缺的契机,就是天命,你必须要清楚,何为天理,何为天命,你所做的事情,有没有顺从天理,你的明意,立言,著书,是否是顺从这天命。”

    “所以你必须要想清楚,你的中心思想到底是什么,是否顺天命。”

    荀儒说到这里,就没有继续说下去了。

    原因无他。

    再说多了,会影响到许清宵,倒不如让许清宵自己好生理解。

    殿内。

    许清宵的确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知天命,顺天理,中心思想。

    这就是天地大儒的核心吗?

    怪不得自己感觉民意充沛,可却始终无法突破到天地大儒这个境界,却不曾想到的是,还有一个这种思想在其中。

    自己的中心思想。

    知天命,顺天理。

    许清宵打算回去好好想想,若是能想明白,自己或许当真能直接成就天地大儒。

    而且还不需要担心拔苗助长。

    “那成圣之法呢。”

    许清宵再次好奇问道。

    只是此话一说,荀儒稍稍沉默,倒不是不懂,而是在沉思。

    过了好一会,荀儒响起了。

    “成圣之法,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

    “需明圣意,立圣言,著圣书,知圣命,得天下才气。”

    荀儒开口,说出成圣之法。

    “无需要再要民意了吗?”

    陈正儒好奇问道。

    “无需。”

    荀儒摇头,而后开口。

    “成圣之路,只需要你重新明意,重新立言,重新著书,还要重新知晓天命。”

    “并且你还需要天下才气,借助天下读书人的力量,才能成为圣人。”

    “一旦踏入三品半圣境,天下读书人共尊,虽不是真正的圣人,但也已经差不多了。”

    “其实这天下之中,仙儒武妖魔佛,儒道十品,是最不可思议,也是最难理解的。”

    “武者一品,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但举世之中,还是有一品武者。”

    “包括仙道一品,佛门一品,也都是有,可唯独儒道一品,动辄千年出不了一位。”

    “五代圣人,贯穿古今。”

    “而古今往来,又有多少一品武者,一品虚仙。”

    “所以三品半圣,可与一品平起平坐,二品亚圣,可受一品礼拜,若是一品圣人,将是天下共尊之人。”

    “五百年前,朱圣证道,大魏王朝迎来无与伦比的盛况,所带来的影响,绝不仅仅只是眼前影响,而是有许许多多你们看不见也不知道的好处。”

    “所以,想要成圣是一件好事。”

    “但.......不可莽撞,否则,落下祸根,就麻烦了。”

    荀儒一番话,仿佛在提醒着什么。

    许清宵感受着荀儒的目光,他知道自己的心思,已经被荀儒猜到了。

    所以荀儒出言劝说,隐晦的让自己不要冲动。

    然而,许清宵点了点头,而后起身朝着荀儒一拜。

    “多谢荀儒赐教。”

    许清宵认真感激道。

    “无妨,小事而已。”

    “守仁,若是往后有时间,多来大魏文宫,读些圣贤书,或者陪老头子去垂钓垂钓也行。”

    荀儒和善无比道。

    许清宵则不由轻笑道:“如若荀儒不嫌,往后可就要多多来打扰您了。”

    “哈哈哈,好,常来就好。”

    “实在不行,老夫让人给你腾出一间房,你入住文宫,也不是不可以。”

    荀儒笑着说道,可这番话说出,陈正儒顿时明白荀儒的意思了。

    荀儒想要借助自己自身影响力,来调和许清宵与大魏文宫的矛盾。

    主要还是朱圣一脉的矛盾。

    “多谢荀儒,不过侯府马上建好了,学生还是喜欢自己单独住,清净一些。”

    许清宵委婉拒绝,他听得出荀儒的意思。

    “好,常来就好。”

    荀儒笑道。

    但也没有说什么了。

    走出大殿,许清宵神色很平静,但脑海当中一直思索着天地之法和成圣之法。

    天地大儒,中心思想,知天命,顺天理。

    成圣之法,重新明意,重新立言,重新著书,明白圣意,还要天下才气。

    这才是真正的难关啊。

    怪不得动不动几百年没有人能成圣,重修一遍最难的不是过程,而是理解。

    儒道就是需要理解,你重新明意,必须要找出新的东西,在原有的东西里面,找出新的思想出来。

    这过程可比正常修炼要难得多了。

    圣人之道。

    恐怖如斯啊。

    而且,这才不过是三品半圣。

    二品亚圣,一品儒圣呢?

    许清宵只期盼儒圣之上,最好不要再有品级了,不然真的顶不住啊。

    摇了摇头,许清宵朝着文宫外走去。

    可就在此时,一道熟悉的人影出现在前方,手中拿着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