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天下何人不通墨?(看在天下统一露出曙光的份上,求一张月票) (第3/4页)
第一批将领,就要选那些平时不苟言笑的闷罐子,要的就是他们服从命令,不需要搞个性,不需要先斩后奏,也不需要抓住看上去很好的战机,这些都不需要!” “他们要做的,就是老老实实的带着军队,在边境守好自己的营寨就行了,只要能消耗吴国的资源,就够了!” “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四年,四年不行就八年!两千万人口的大楚,难道还耗不过小小的吴国吗?” “都依先生所言!” …… 宋国 “智瑶已经死了,晋国即将归一,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墨子说道。 这么多年过去了,尽管宋国越来越强盛,但墨子的衣着却还是像当年一样简单。 只不过,当年的他,穿的是粗糙的麻衣,如今,他穿的是宋国最常见的流水线产品,是百姓们人人都穿得起的衣裳,而不是手工特制的奢侈品。 在墨子以身作则的大前提下,墨者们的平均水准,虽然不如当年墨者总数几百人时期,但在如今的列国之中,却也遥遥领先。 这些年来,南子是宋国女君,是宋国实际上的君主,但是南子却一直统而不治,或者说圣天子垂拱而治。 南子,更像是一个吉祥物,一个象征,从来没有要求过权力。而墨子,也对南子表达了相当的尊重,每一旬都会亲自在史官的见证下,拜访南子一次,讲述国朝大政。 当然,更多的时候是聊天。 墨子在说,南子在听。 如果是南子是宋国象征性的天子,那么墨子,就是宋国实质上的君王,只不过,他这位君王,只负责大方向,细节、小事一概不管,全都交给弟子门人。 此外,墨子还专门管辖墨者! 在如今的宋国,墨者才是最大的! 地方的县令,必须是墨者! 地方的乡长,必须是墨者! 地方的一把手,必须是墨者! 军队的一把手,必须是墨者! 朝廷内政方面的主官,必须是墨者! 墨者,指挥军队! 墨者,引领人民! 墨者,统治宋国! 而墨子,统治墨者! 所以,墨子在决定大方向之后,最喜欢的就是整个宋国到处乱逛,亲自捏造一个假身份,深入基层去查看宋国的每一个墨子小镇。 墨子也有史诗成就,还不止一个,所以墨子不仅仅是先天圆满,还是风劫真人,他至少拥有数百具灵魂化身! 所以,墨子有充足的时间,有足够的精力,去亲自观察底下的特色小镇,亲自观察每一座县城,甚至是亲自观察每一位墨者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我,墨子,可以清楚的记得每一位墨者的样貌、经历、出身、年纪、身高、体重、性格以及当初成为墨者之时发下的誓言! 有的时候,墨子会化作一个老大爷,一边卖西瓜,一边走街串巷,在百姓们买西瓜的时候,和百姓们聊天。 有的时候,墨子会化作一个卖糖人的手艺人,这个形象,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个黑瘦黑瘦的老头。 所以,虽然如今的宋国,比起过去大了不少,百姓数目,更是多达四五百万,墨者的数目也多达数万,但在墨子亲自派遣灵魂化身,走街串巷的大前提下,墨者队伍的整洁性,还是很有保证的。 所以,尽管墨子只管大方向,其他方面大胆放权,但却也一点儿没有大权旁落的危险。因为,他管辖着墨者,而墨者,统治着宋国。 “如今的晋国,人口约三千万左右,其中,智氏控制着约七百万人口,赵氏控制着一千万人口,韩氏控制着六百万,魏氏是七百万。” “如果我们不动手的话,韩赵魏三家会在一年之内,彻底消化智氏的七百万人口,到时,晋国肯定会更进一步。”曲大从人口的角度,说明了自己的看法。 如今的曲大,相当于宋国的丞相,总理一切政务,也是墨子指定的接班人,还是墨家副巨子。 “晋国一统之后,可能会内乱。一方面智氏没了,敌人没有了,另一方面,韩赵魏三家的力量,已经开始失去平衡了。如今的韩氏和魏氏,越发的有结盟趋势,一旦他们真的结盟,又会反过来压制赵氏,这肯定是赵氏不愿意见到的。”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祸水东引,直接朝鲁国、秦国以及我们宋国开战,这是很有可能的。”辛弃疾认真的道。 辛弃疾本是宋人,幼年之时,就被墨子的理念所吸引,最终加入了墨家,成为了墨子的弟子,然后就被墨子使用传奇成就,兑换到了现实。 后来,辛弃疾又带着大宋的军队,一路征服了印度。当他彻底消灭印度的时候,就获取了一个史诗级成就。 如今,也是先天圆满加火劫真人的实力,负责宋国的少府、外交、情报体系。 其中,少府是宋国的国企,负责生产,里面有着大量的企业,名下更是有着大量的工人。 至于情报体系,也很容易理解! 如今的流派之中,就数墨家和农家,是最亲近底层百姓的。 诸国,包括墨家在内,改革的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都曾经出现过纰漏。尤其是那些还保留着大量封建贵族的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其实已经开始凸显了。 部分地区的百姓和残余贵族的关系,更是恶劣无比。 比如鲁国,哪怕孔子麾下的儒生,各个都秉承着仁义礼智信的理念去治理鲁国,也无法改变单身汉和妻妾成群的贵族间的矛盾! 我支持仁义礼智信,和我多去几个小妾,有矛盾吗? 没有啊! 我又没有强迫对方! 一切都是自愿的! 你情我愿,有什么好说的? 你们这些单身汉,娶不起老婆,那是你们没本事,怨不得旁人! 你们买不起城里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