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只欠七更了,马上就还完了) (第2/4页)
新增八旗正绿旗之主。” 说到这里,吴三桂朝着盛京方向拜了一拜:“如今陛下锐意进取,大步改革,彻底汉化,还带头改了汉名,从此以后,大清不分满汉,只有旗人和非旗人,其中旗人是国族,只要投过去,从此以后,我吴家就是世袭罔替的国族。” “你这是要造反啊,长伯,听爹一句劝,后金不是朝廷的对手。闯军百万雄兵都被丞相击败了,后金又凭什么和丞相斗?” 听着吴襄开口丞相无敌,闭口丞相天人之勇,吴三桂也懒得解释了,在他看来,父亲什么都好,就是这胆子有些小了,所以被丞相给吓到了,误以为丞相的实力很强。 还说什么中央军横扫天下,君子营天下无敌,这样的话,在吴三桂听来,很是刺耳。 朝廷什么时候有这种强兵了? 不可能的! 至于闯贼百万大军,吴三桂觉得,顶多二三十万流民,数万老营罢了,百万之数,听听就行了,吹牛谁不会啊。 “父亲,正所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如今陛下整顿旗人,调动全国老幼,使出倾国之力,不日便将出兵三十万,这三十万精锐,我们关宁军拿什么去抗?” “如今,我们又和丞相府有了矛盾,到时候丞相府是不可能帮助我们的,肯定会利用大清三十万精锐消磨关宁军的实力。等到关宁军死的差不多了,丞相府在趁机出兵,一举击败锐气已失的八旗,真是好算计!” “长伯,你……” “父亲,就这样了。不日之后,孩儿便会打着借师助剿、清君侧、营救陛下的名义,打开山海关,放陛下入关。” “长伯,不能不留一条后路啊。” 看着铁了心的吴三桂,吴襄也知道,自己无法说服这个儿子,想了想,吴襄开口道:“为父在京城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叫做鸡蛋不能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 “所以,长伯你继续清君侧,至于为父,这就带着长孙离开,逃出去,然后向朝廷举报你,举报你意图谋反。” “估计那时候,后金八旗已经来到山海关附近了。这样,朝廷就是知道了,也不会对你的计划造成多大影响。” “如果你赢了,那我们吴家,从此以后便是大清的国族,世袭罔替,与国同休。如果你输了,为父带着长孙一起,有着大义灭亲、举报你造反的功劳,哪怕事后遭到清算,至少吴家不会灭门。” “让幺儿去吧。”吴三桂淡淡的道。 爷爷爱长孙,父母爱幺儿。 “好!” ……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没有了,但清君侧、诛权臣的大旗却立了起来,甚至吴三桂还说,之所以借师助剿,主要是因为他觉得光靠关宁军无法救出被孔子囚禁的崇祯天子,所以无奈之下,才不得不打开山海关,放满清入关。 至于到时候满清来了就不走的问题,吴三桂也已经想好对策了:陛下为了感激大清拯救自己的恩德,便将北地赠予了大清。 同时,南明北清皆为兄弟之国。大清为兄,大明为弟。 多好的口号啊! 想到这里,吴三桂为自己的机智点了个赞。 我实在是太聪明了! …… 崇祯十七年秋 秋收之后,多尔衮点集兵马,召集六十岁以下的老人、十四岁以上的少年,全国共计四十万大军。 而后,从中选出三十万,朝着山海关而去。 吴三桂以拯救被囚禁天子为名,打开山海关,放满清入内。 消息传开之后,天下哗然! 有士绅说:吴三桂不讲华夷之辩,实乃畜生是也! 这样的士绅比较少,只有一成左右。 也有士绅说:吴三桂是畜生,但孔丘也不是好人,他们两个一个比一个坏,不过是狗咬狗罢了。 这样的士绅多一些,有两成左右。 还有士绅说:孔丘手撕国公、掌掴天子,还不敬士绅,苛待士绅,实乃士绅之敌,满清虽然是夷狄,但是如今却已经彻底汉化,行事风格与汉人已无任何区别。圣人曾经说过,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所以,只要满清善待士绅,他们就欢迎满清。 这样的士绅,数目比较多,超过了半数! 得到消息之后,孔子不紧不慢的带着大军,在山海关对面,和满清对峙。 满清一方,有三十万八旗兵,六万关宁军,共计三十六万大军,以骑兵为主。 孔子一方,有二十万训练了起码四个月,还见过血的新兵,五万中央军、三万君子营、三万勇士营,共计三十一万大军,以步兵为主。 孔子趁此机会,在整个北地开启了战时模式。 一切权利收归丞相府所有,两万君子营、十万新兵、五万新儒,以北京为中心,开始改造整个北地。 这种时候,谁敢不服从丞相府的命令,谁就有勾结满清造反的嫌疑。哪怕士绅对丞相府的政令有所不满,但也仅仅只是不满了。 真正有实力的士绅,早就跑南方去了。 一些小地主,也就是过过嘴瘾,在嘴上喷一喷丞相府罢了,真要让他们付出实际行动来反对丞相府,既没有这个实力,也没有这个胆子。 北地仍在大战,墨子这儿却受到了很多请战书。 有的建议墨子趁机突袭江南,占据江南水乡,拯救江南百姓于水火之中。 有的建议墨子在关中聚集一支军队,等到满清和孔丘的大战结束之后,在突然杀出,对胜利的一方动手,然后占据北地,消灭东虏。 看着面前这一摞摞建议书,墨子就知道,底下的这些墨者,距离自己心目中的要求,还差的很远。 倘若,他们真的发自内心的认可自己的理念,又怎会提出这些建议呢?难道不是应该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入改善底层百姓生活中去吗? “曲物,你来说说,为师该怎么办?” “有些师弟,对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