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品神医在都市_第173章 恐怖的鼠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3章 恐怖的鼠患 (第1/2页)

    老虎如猫似的听话,乖巧!别看它在敌人面前凶猛,如今被叶明和郝梅骑在身上,看上去就有些可爱了。

    一男一女骑着老虎,在野生动物世界游走。这是多么恐怖的一幕?

    景区的管理可是有严格的制度的。就算是游览,游客需要花费大价钱,然后坐在汽车上欣赏这些动物。尽管这样,仍然有时会发生老虎伤人的事故。

    眼下这情形一正在这时,一辆游玩的车经过,叶明和郝梅两个人的身影立即引起一阵阵惊呼。

    “天啊,那两个人在骑老虎吗?”

    “他们怎么进去的?”

    “难道不怕老虎吃了吗?”

    “是不是我们的眼看花了?不对,他们是人呀,一对年轻男女!”

    “那女的很漂亮啊。要是被老虎吃了真可惜呀。”

    议论声阵阵。景区里拉响了警报。

    显然,叶明和郝梅骑老虎的动作,已经引起了地震。整个景区都沸腾了。

    老虎驼着他们,渐渐向树林深处走去。

    景区的安保人员开着一辆装甲车,全都手持麻醉枪,开始向叶明这边扑来。

    郝梅看到这情形,连忙提醒叶明。

    叶明也看到了。自己为了冒险,居然把景区的安保力量都调动起来了。只见他一个唿哨,那些材狼虎豹全都挡住装甲车的去路。

    这些动物平时吃的是景区投放的rou类。现在这种时候,它们就像约好的似的挡住装甲车的去路,搞得开装甲车的司机无计可施。如果这些安保人员冒险冲下去,对着成群结队的猛兽一阵疯狂扫射,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没有谁能预料得到。

    其中一名保安请示道:”队长,现在怎么办?“为首者凭rou眼已经看不到骑老虎的青年男女。他琢磨着,要么大家看到的是假像,遇到鬼了也说不清。要么,那对胆大妄为的男女估计已经被野兽吃掉了。

    平时,景区投放食物都是在固定地点投放的。没有人敢冒然进入动物世界以内。所有参观游览的车,走的也是硬底化的水泥路。没有人会深入腹地。

    “估计是看错了。我们还是回去吧。再说,要真有这么胆大的人,被老虎吃掉了,估计连渣也不会剩下。我们去了也解救不了。不过,我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其他野兽会像约好的似的,挡住我们的去路?”

    队长带着他的装甲车悻悻而回。那些游览的汽车也被责令纷纷离去。野生动物世界剩下的全是动物。

    当然,还有叶明和郝梅。

    过足了瘾的郝梅,第一次觉得自己很伟大!

    想想看,骑马和骑老虎有什么不同?要是刚才那一幕被拍成电影,会不会很惊悚?

    从老虎背上跳下来,叶明带着郝梅在景区逛了一圈,沿途碰到很多他们平时不认识的野兽。叶明都能和它们对话,然后让它们在前面带路。沙雕则像一个忠诚的卫士,跟随在他们身后。

    敌人肯定是没有的。至少这些野兽都不是敌人,而是朋友!

    郝梅不解地问:“叶明,为什么连装甲车都回去了?”

    叶明冷笑道:“你刚才没有看见那么多豺狼虎貌挡住装甲车的去路?没有道路,装甲车也上不来。安保人员不敢擅自下车。万一这些野兽们向安保人员发起攻击,他们岂不是死得很冤枉?”

    此时的野生动物世界,游客早已散去。原本这些游客就是在车上观赏一下,没有谁真敢下车和野兽们打成一片。估计这些游客回到住处,一定会津津有味地谈论他们看到的奇异景观。

    一对青年男女骑着老虎游景区?

    天门山庄。一个中年男子接到手下人的报告,不由大吃一惊。

    报告者正是百变黄一川的徒弟陈志权。

    “你真的看清楚了?”

    黄一川不可思议地问道。

    陈志权恭敬地回答道:“师父,我当时在游览车上啊,当然看得清清楚楚。当时我就纳闷,谁有这么大的胆子?这不是在找死吗?”

    黄一川摇揺头,否定道:“不,事情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简单。”

    “志权呀,你是我这一生收下的唯一一个徒弟,我把你当成我的亲生儿子看。所以,我也会把我一生的修为全都传授给你。虽然我在江湖上有一些名气,二十多年没有过败绩,这不是我的武功天下第一,而是我的做事原则用得好,那就是小心、小心再小心。古人说,小心行得万年船。”

    黄一川循循善诱,陈志权感激涕零。

    师父说得没有错。之所以叫“百变”,就是因为黄一川的易容术天下无人能比。灭绝师太的易容术算是比较上乘了,在黄一川面前就像个小学生。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灭绝师太被黄一川一刀割喉,从而没有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师父,您觉得今天下午的事情有蹊跷?”

    “志权,有一件事你可能不知道。传说龙虎山有一种绝秘之术,叫作唤兽术。原以为这种异术早已在江湖上失传,其实还有一个叫玄真子的道长在传承。这牛鼻子老道脾气很古怪,一般不太和人交往,也没什么朋友。如果你看到的是真的,我怀疑那对年轻男女,至少有一人传承了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