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农家的打算 (第2/2页)
象计算部分……” 一抹失落羞愧的神色,出现在唐都的脸上。 “其计算量过于庞大,哪怕是弟子,短时间,也无法演算其中百分之一二。” 壶遂起身,面向中年人,同时看了唐都一眼,拱手,声音恳切。 “唐师兄未免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那人尚未加冠,精通小说、儒且不论,怎么可能亦精通数算,并且还是数算当中颇有难度的天文数算之道?” 唐都垂头丧气,苦笑,“师弟,为兄说的还是有所保留了!” 他指了指一直在推演,不曾抬头,也不曾吭声的落下闳,淡淡地说道:“你看看闳师弟。” 被他点醒。 屋内众人,同时向落下闳投去目光。 只见,“新年老人”提着毛笔,在竹简上疯狂的计算。 遇到算不清楚的地方,就在一块脏兮兮的布帛上进行标注。 原本空白的竹简,被他写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唐都望着入迷的落下闳,声音发颤。 “闳师弟是我们这群人之中,对历法研究最深刻,在数算一道上走的最远的人。甚至比起齐墨门徒第一人——王贺,也不遑多让。” “如今,师弟一直在计算,不曾发出半句声音……这已经很能说明情况了。” 唐都说到这,忽然站起来,绕过面前的案几,走出来,站在中央,与中年人直面。 拱手,朗声,恳切说道:“师尊!弟子认为,应该立刻邀我农家顶尖人士,共商新历法之事!” “弟子附议!”邓平长舒一口气,也站起来,拱手,“历法已出,我农家,暂时输了。要想挽回农家的面子,只有验证历法是否可以实施!” 他用炯炯有神的双眸,环视四周诸位师兄弟。 声音越发有力。 “诸君,这部名为太初历的历法,不同于夏、殷之历,亦不同于颛顼之历!其不仅完备,还糅合了二十四节气。” “其运行规律如果真的符合我农家数百年来的记载,那……对百姓的重要性,不亚于五经对儒家的重要性。” “假使此历没有问题,且在我农家验证后,才通行于天下……诸君应该不难想象其中的利害得失吧?” 后面的他没有明说。 在场之人没有傻子。 都明白他话中隐藏的内容。 若是证明可行。 放在当下,上奏皇帝,绝对大功一件! 当然,这个功劳,肯定比不上司匡创历的十分之一。 但放在日后,凡是有人提起太初历,必然会提及到农家验证的功劳。 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 比试结果嘛… 输了就输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儒家都输了,他们农家,何必纠结? 至于验证难度……屋内这群人,丝毫不担心。 试问,普天之下,若是耗费数百年,积累无数农时资料的农家都验证不出来,还有谁能验证可行性? 中年人跪坐,轻轻抚摸胡须。 他听着邓平的分析,并未开口,而是低着头,在心中博弈得与失。 唐都把目光投向落下闳,轻声呼唤,“闳师弟,你怎么看?” “历法是小事,创历者无门无派,才是大事!”清脆声音从落下闳的嘴里发出来。 他并未停笔。 而是低着头,一边验证,一边说出心中所思。 “我派人查过了,司匡这个人,年仅十六!稷下学宫内,除了虞初之外,皆年长于他!”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人,凭一人之力,在百家擅长的领域,压百家之天骄,折服儒家大儒!” 蓦然, “啪!”他把毛笔拍在案几上。 抬头,注视农家众人,一字一顿,“诸君不要在历法上迷失了方向!吾觉得,这个人,比新历法重要千万倍!” “师弟所言甚是!”邓平点点头,“听闻此人还有第二部历法,若是让他加入农家,那第二部历法,岂不是农家所制?” 嗯? 坐在首位的中年人眼前一亮。 “此法恐怕过于困难!”壶遂摇摇头,否定了邓平的建议。 他叹了一口气,走出来。 先对师尊、师兄弟拱手,才提出自己的见解。 “诸君,切勿忘记,此人,还牵扯着戍边军功被贪墨一事。若是拉拢……我农家恐在胶西国,再无立足之地,甚至,还会得罪长安中的某些官吏。” 戍边军功。 区区四个字,瞬间让在场之人沉默了。 戍边军功搞不好和诸侯王有牵连…… 他们农家不比儒、道、墨三家,底蕴太少。 在边境将领和诸侯王博弈的过程中,只能充当炮灰之类的角色。 毕竟,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农家没有军队,弟子还分散。 一旦被盯上,根本没有机会组织力量反击。 中年人望着下方的弟子,叹息。 他抬头盯着房梁,淡淡地说道:“这样吧…先效仿百家,与之交好…待我书信一封,向大农令请教之后,再谈拉拢也不迟!” 众弟子起身。 “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