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9章 准备好了吗 (第1/1页)
孔胤植激愤的情绪,刚被孔尚云安抚好,却又听得大堂外传来禀报声:“公爷,兖州府衙转来巡抚衙门的公文。” 听到那声音怯声声,便知无好事。 孔尚云要去取公文,孔胤植已怒吼起来:“滚进来!” 发须都白了的老门房,双手捧着一道公文,战战兢兢走入大堂,来到目眦欲裂的孔胤植跟前,低头不敢瞧,双手将公文递过去。 一把夺过公文,怒喝一声“滚”,孔胤植打开一瞧,即暴跳如雷:“欺人太甚!” “公爷。” 生怕他又撕公文,孔尚云轻叫一声,但孔胤植仍三两下就把公文给撕了。 扔掉手中碎纸条,孔胤植怒气难消,忿忿道:“你们以为孔府要倒,都来欺负孔府。本公倒要瞧瞧,你朱大典有多大胆,敢来孔府追缴逋赋?” “追缴逋赋?” 孔尚云原以为是私盐的事,现听到是追缴逋赋,心下甚感震惊,这绝对比清查私盐更严重。 孔子祭田2073大顷,一大顷等于三市顷,一市顷约100亩,合计62万多亩。 但明里暗里,曲阜孔府田产何止百万亩? 被追缴逋赋本身没什么,引起后果却非常严重: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 哪怕是地位尊崇的曲阜孔府,官场投机者也敢跳出来踩一脚,从而引发雪崩的后果。 那些见不得阳光的龌龊事,一旦暴露到阳光下,那曲阜孔府必将掉以深渊。 哪怕有孔圣后裔这块招牌,也保不住曲阜孔府。 因为,衢州孔氏南宗才是孔圣嫡宗。 孔胤植想不到这点,掌管孔府数十年的孔尚云,则已后背发冷。 一张无形大网,正朝曲阜孔府撒过来。 “公爷,乾圣恐怕要动孔府?” 可他的担忧,并未令孔胤植觉醒,反而歇斯底里大叫:“小短命鬼,不想当皇帝了吗?” “公爷,公爷……” “闭嘴!”对孔尚云焦急地想阻止,孔胤植非但没收声,反而更暴怒,“凤阳朱氏,暴发人家,小家气耳!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敢动我孔府?!” 要不是孔府等级森严,就你这作死样,老子真想一棍子打死。 孔尚云冷冷地瞧着孔胤植信口开河,直到他发泄够,方提醒道:“公爷,朱氏毕竟尚在,切不可出言无状。” “人家都欺上门了,那你说怎么办?!”孔胤植唾沫喷到孔尚云脸上。 孔尚云低头,思考一番,道:“公爷,一则要派人进京打点,阻止乾圣动孔府;二则将孔府遭欺之事传扬出去,让天下士林为我孔府伸张正义。” “那朱大典的公文如何回复?” “公爷,不理。” 孔胤植与管家商议对策时,朱慈炫正在东暖阁看急报。 收到刘元斌用快船送来的急报,他对查处粮食走私的进展甚为满意,唯一有的遗憾的是那范先生,或许是抓不到了。 刘元斌不知道范先生是谁,他这个穿越者,一看便能猜出,范先生就是大汉jianian范文程。 夸张点说,大明就是亡于范文程和洪承畴手上。 在这个位面,洪承畴不会有机会,但皇太极集权及弱明国策的确立,范文程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是将他给咔嚓了,大明压力顿减。 很可惜,这个大汉jianian已产生警觉,肯定不会跟粮船走的,现在让人拦截也已来不及。 遗憾地放下急报,朱慈炫让人传王体乾,因为他想起另一个汉jianian——宁完我。 他记得,在好多明末小说里,宁完我是建奴在京城的情报负责人。 “王体乾,厂卫有没有建奴在京城的情报?” 朱慈炫一问,王体乾身子顿时一颤,低声回道:“陛下,魏逆掌权时,厂卫重心在东林党,没有京城建奴jianian细的情报。” 他没说厂卫当前情况,朱慈炫自然能懂,除了基本监控官员、士子外,厂卫力量基本在外。 “朕听闻,有个叫宁完我的汉jianian,与晋商联系密切,窃取朝廷情报。晋商情报来自何处,朕想你应该明白吧。” “陛下,臣明白,臣即刻安排人彻查。”王体乾额头冷汗直冒,皇帝都知道了,厂卫却是不知,大失职啊! 王体乾刚走,袁可立的八百里加急奏疏到了。 看到朱大典在山东清积欠、追缴逋赋,朱慈炫瞪大眼睛,简直不敢相信。 之前朝中议事,他也提到过清积欠、追缴逋赋,阁部重臣甚至都没吭声,可朱大典却一声不吭地做了。 可我没在山东清积欠、追缴逋赋的意思啊。 要清缴也得先在南直隶开展。 朱大典的惊人之举,让朱慈炫甚为被动,但他也不会责罚勇于做事的臣子。 “做了就做了吧。” 嘀咕一句,朱慈炫让人宣召上书房重臣,还有刚走的王体乾也叫回来。 人到齐后,将两份急报给众臣传阅一遍。 扫一眼已怒发冲冠的黄道周和刘宗周,朱慈炫淡淡道:“说说看,孔府通奴一案,京城如何配合?当在山东全面实施新政,还是仅止于清积欠、追缴逋赋?” 衢州南孔入主曲阜,大家都清楚。 当前要做的是,将舆情造起来,以减轻朝廷压力。 “陛下,登莱已收网,朝廷可以公开此案了。”孙承宗先开口。 乾圣也是这个意思,点下头,问阮大铖:“阮卿,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陛下。”阮大铖兴奋之极,政宣部早想借此大案,正式出现在公众面前,“陛下是只想在京城展开,还是在两京十三省都展开?” “让厂卫配合,将宣传尽量传得更广。” “是,陛下。”阮大铖和王体乾两人领旨。 点点头,朱慈炫邪邪一笑道:“黄卿、刘卿,将衍圣公府通奴一案,编入基础政治学,作为官吏一体化考试必考题。” “是,陛下。” 黄道周和刘宗周刚应诺,阮大铖便提议道:“陛下,这道题应作为必对题,否则政治学考试不合格。” “臣等附议。” 若是以住,阮大铖的提议,定会被其他人不耻。 这次提议,却得到大家一致支持。 不将曲阜孔府的神话打破,即便查处了它,朝廷压力依然不会小。 朱慈炫同样明白这点,因此他作了进一步打击部署:“传旨给礼部,乾圣元年会试,曲阜孔府通奴一案作为策论题,正确者方有资格录取。官吏一体化考试,此案也是必考题,同样是录取的先决条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