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章 改组漕运 (第1/1页)
大明臣子,尤其王朝后期的臣子,都有以所谓大义逼迫皇帝的传统。 这些奏疏留中不发,定会引起他们更大反弹,简单驳斥也起不了作用。 朱慈炫想到这里就气恼,本来想将朝中政务甩给信王,自己专心搞移民,现在看来,还得自己开干。 但干也不能蛮干。 蛮干会引起朝局动荡,得不偿失。 对自己的实力,朱慈炫有着深刻认识,别人以为手握强兵,其实是外强中干。 五千卫队,只有一千是精锐,其余不过刚招来的孩子,训练都没几天。 凭着精良的装备,凭着一腔热血,出其不意地拿下西苑。 京营发生内讧,叛军被少数精锐击败,方能以神臂弓的震慑住,不然还真会有一番大战。 目前,京城已完全掌控,但大明幅员辽阔,单凭这点实力,远不足以应付可能带来的叛乱。 嘴上说欢迎造反,可那不过是气势上不输给对方,并不是真愿看到烽火连天。 商人的问题,始终要解决,但时机尚未成熟。 我忍! 到忍无可忍,就是算总账之时。 想到这里,朱慈炫情绪已完全平复,微笑着问:“阮卿,以您之见,那些奏疏该如何处理?” 对朱慈炫的实力,阮大铖也算知情人,在朱慈炫思考时,他也在努力思考。 以他官场的经验,这事还真不好办。 毕竟,除了太祖和成祖外,估计也就眼前的乾圣帝,敢一言而决,说斩了jianian商就斩了jianian商。 又思考良久,他回道:“陛下,无论留中不发,还是强力驳斥,皆不是良策,还不如直接退回内阁,让他们头痛去。” 见朱慈炫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嘿嘿笑道:“陛下,其实,官场上难办,尚可用其它手段。” 黄道周听了,眉头不由一皱,本就对阮大铖没好感,现在更反感了。 不过,他知道事情轻重,并没出言怒斥。 朱慈炫却是眼睛一亮,同样嘿嘿笑道:“阮卿,尽管去做,一切由朕兜底。” “是,陛下。” 暗地里搞事,阮大铖还是有把握的。 两人离去,朱慈炫静下心来,默写课本。 可没多久,内侍又来报:“陛下,韩爌、曹于汴和郭允厚求见。” 奏疏刚打回内阁,韩爌和曹于汴便已得知消息。 看来,这届内阁难当大任,得改组了。 朱慈炫眉头皱皱,思索一番,便吩咐王承恩:“着司礼监拟旨,孙承宗和王在晋入阁,撤销王在晋督师蓟辽的圣旨,王之臣继续留任。” 之前,得知王之臣对辽东的看法,他就有调整的念头,现在正好顺手办了这事。 王承恩刚要走,朱慈炫就叫住他:“去告诉韩爌和曹于汴,朕忙于朝廷大事,无闲召见他们。再请郭尚书来见。” 顿了顿,又吩咐道:“告诉他们,朕金口玉言,断难收回成命。不过,上苍有好生之德,jianian商被抓捕待流放的家属,可依议罪银制度赎回。” 又想到商铺太多无用,再补充道:“商铺也可赎。” “是,陛下。” 王承恩领旨,到司礼监传达完旨意,急忙赶到午门外。 瞧一眼韩爌和曹于汴,却对郭允厚道:“郭尚书,陛下召见。” “谢王公公。” 郭允厚朝韩、曹两人拱拱手,随后走进午门。 “王公公,陛下……”韩爌仗着老资格,先问。 将乾圣帝的旨意传达完,王承恩最后说:“陛下忙于国事,无见两位,请回吧。” 韩爌和曹于汴两人,脸色铁青,死死地盯了王承恩许久,方才转身离去。 望着他们背影,王承恩唾弃道:“还以为是天启初年,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吗?哼,陛下圣明,轮不到尔等折腾。” 乾清宫书房。 看到郭允厚进来,朱慈炫就开玩笑道:“郭尚书,你不会也来替jianian商求情吧?” 郭允厚督过粮,也开过仓放过粮,对jianian商的行为痛恨有加,回道:“jianian商死活,与臣无关。臣请求觐见,是为俸禄货币化的圣旨。” “噢,被户部给事中封还了?”朱慈炫笑意依旧,心里顿生杀机。 郭允厚摇摇头,道:“封还倒还没封还,被臣暂时劝止住了。” “说说理由。” “祖制。” 听到祖制两字,朱慈炫顿时一怒,冷笑道:“看来朕杀得人还不够。” “陛下……” 郭允厚急了,却不知说什么好。 他本人是赞同俸禄货币化的,只是无法解决财政来源,来见乾圣帝,是想商讨对策,再回去劝止同僚。 “他们封还圣旨,跟杀jianian商有没关联?” 见朱慈炫思路已转对另一件事上,郭允厚尴尬地笑笑,如实回道:“有或许是有的,但主要是国库空虚,发不出俸禄。” 又谈到国库空虚,朱慈炫便问:“郭尚书,对南宋赋税有无了解?” 郭允厚点点头,随即又为难道:“陛下,自大明开国以来,赋税就是这么收的。当年,张居正变法,也只能做到清丈田亩而已,很多事都不敢做。” “不敢做?那就表示可以做。你放心好了,有朕撑腰,断无张居正那等下场。” 见郭允厚不吭声,朱慈炫劝慰道:“郭卿,朕没有让你全面收商税的意思,但如果能在小范围,比如顺天府,开展起来,待有成效后,再慢慢推广。” “陛下,不是臣不愿做,而是要收商税真的难。恕臣直言,陛下若推行商税,天下一定会大乱,这是张居正不敢动的原因。” 郭允厚实话实说,朱慈炫也不藏私:“郭卿,朕没想全面收商税,只是想打开一个缺口。” “陛下想从哪打开缺口?” 朱慈炫不答先问:“郭卿,一年漕运有多少米粮?” “四百万石,实到一百万石。” “这等消耗,卿以为合理吗?” “不合理,可臣改变不了。” “朕欲对漕运进行改革,一年交户部一百万石米粮、一百万两银子,郭卿意下如何?” 听到多了一百万两银子,郭允厚眼睛都亮了:“陛下,真的?” “朕想改组漕运衙门和钞关,成立皇家漕运公司,收纳漕工,经营漕运和钞关。如此,可大幅减少人为消耗和贪腐,户部受益,朕受益,漕工也受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