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47章 惊天消息 (第2/2页)
一百三十万两银子就绰绰有余了!” 方孝孺立即说道:“一百三十万两白银难道还少吗!魏国公还真是财大气粗啊,真不愧是当朝国公,把大明的钱财说的如同儿戏一般!” “一百三十万两很多吗?” 徐辉祖看着他像看傻子一样,反问了一句。 “哦,我倒是忘了,方先生既然不通军务,也不通政务……那我就给方先生算一笔账!” 徐辉祖说道:“在大明立国之初,沿海卫所并不多,可是后来由于倭寇猖獗,我大明迫不得已,只好设置卫所与海边,从洪武二十年开始,浙江沿海大部分卫所陆续建立, 洪武二十一年,福建大部分卫所也相继建立,洪武二十七年,在广东沿海又建立了大批卫所,后来在山东沿海地也建立了大批卫所……” “到目前为止,我大明沿海共有卫五十八个、所九十九个、巡检司三百五十三个、烽堠百九十七个、堡一百九十个、 墩三百一十三个、水寨五十八个、台四十八座、营二十三个、塘铺二十四个,城七座。” “整个沿海海防兵力约四十万,战船千艘左右!” 徐辉祖盯着方孝孺,目光灼灼的问道:“我来告诉你,单单是这四十万兵马一年的军费开支就达到了三百七十万两白银!” “你来告诉我,花费一百三十万两彻底解决倭寇的问题划算,还是每年都消耗三四百万两白银划算?” “这就是你所谓的劳民伤财?空耗国力!简直愚不可及!” 听到这里,方孝孺脸上一阵青一阵红,各种颜色轮番上演,简直比川剧变脸还要精彩! 一百三十万两,和三百七十万两,傻子都能分得出来! 而且一个是一劳永逸,一个是每年都要消耗这么多…… 徐辉祖从怀里掏出一份奏章,说道:“这是去年从辽东到广东布政使司沿海卫所的军费开支明细,这一笔笔钱粮都记录在案,方先生若是不信,取来看了便知!” 看着他手中的那份奏章,方孝孺神色有些黯然,摇了摇头,终究没有接过来观看。 因为在如此大庭广众之下,当着皇帝和天下百姓的面,他一个当朝国公是不敢胡说八道的。 “如果大明出兵倭奴国,单单是军费一年就可以省下来两百五十万两白银!十年就是两千五百万两!” “有这么多钱,大明能够做多少利国利民的事,能够疏通多少水渠,能够灌溉多少粮田!能够使多少荒芜的土地变成鱼米之乡!能够救助多少孤寡老人!” “把钱用在这些有益于天下百姓的事情上,难道不比耗费在被动防守上面强吗?” 听完了徐辉祖的解说,瞬间再百姓中间引起极大的议论! “对啊!这么多钱节省下来那可真是天大的数字!” “哎哟呵,这么多钱!大明能做多少事啊!这都要用在咱们身上,那可真是享了大福!” “可不是嘛!这个国公爷说的对呀,干嘛把钱消耗在那上面呢,这不是没事找抽抽嘛!” “谁说不是呢!朝廷有钱了,就不会对咱们百姓增加赋税,还说去还是对咱们有益呀!” “不错,看来那个书生就会说一些大话,动不动就之乎者也的,原来什么都不懂啊!” “呸!这也是个死读书的!这么有力的好事儿他都能反对,之前我还觉得他说的有道理……真是臊的慌!” “打嘴仗这么厉害,原来啥都不懂!就这还敢登台呢!丢人现眼!” “出兵!一定要出兵!不说别的,单单是节省下来的这些钱就该出兵!” “对呀,谁要是反对,那不是败家的混账玩意儿吗!” 耳朵当中听着底下百姓的议论之声,还有时不时对于自己的辱骂…… “难道自己真的错了不成?” 一时之间方孝孺陷入了自我怀疑当中。 他为人虽然迂腐那些,可迂腐并不代表傻! 这样的军费消耗摆在这里,谁都明白如何选择才是对大明最为有利的! 劳民伤财、空耗国力? 现在如果守成不出,才是真正的劳民伤财呀! 这是怎么回事? 正常出兵打仗不是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钱财吗?不是都需要使用很多的民夫吗? 怎么到了倭奴国这里,出兵攻打,反而还能为大明节省军费了? 站在高台上,再那么顷刻之间,方孝孺在脑海中飞速运转,他想想明白这其中的关节。 可是由于自己实在没有接触过军事行伍上的事,也没有在六部任职,所以所知非常有限…… “方先生,方先生……” 解缙看到方孝孺一时之间有些失神,赶紧低声提醒,唯恐他在台上露了怯。 “嗯……” 方孝孺反应了过来,深吸了一口气,重新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和心境。 自己没有错! 圣人的教导没有错! 书籍之上,字字真言,圣人的言语历历在目! 绝对没有任何错误之处! 自己践行圣人教导,又有何错?! 看着台下一个个看着自己如同看瘟神一样的眼神,方孝孺咬紧了牙关,高声疾呼道:“虽然大明能够节省一部分钱粮,可那并非长久之道!诸位,请听我一言!” 方孝孺奋力把百姓们的议论之声压了下去,继续道:“大明出兵疆域之外,此乃凶险之事,就是有违天和!” “这不是奉行王道的仁德王朝所该有的!不是礼仪之邦该为的……” 站在刚才角落里的倭奴国使臣龟山,面色僵硬的看着方孝孺,他当真是敬佩对方的勇气! 都已经快引起民愤了,就这还要狡辩? 徐辉祖不由得摇了摇头,对这种顽固不化的人,有时候讲道理都讲不通! 自己的差事已了,也懒得再搭理他,便转身朝台下走去。 谁知还没有等他走下台阶,就听到方孝孺释放了一个惊天消息: “据我所知,自从倭奴国使臣来到大明请求出兵,皇帝陛下有出兵打算之后,太上皇便一病不起了!” “这就是有违天和,这就是上天在示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