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80.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祝大家生活开心) (第4/4页)
当然这首诗抒发的是诗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而内核是孤独凄凉之情——这也符合外岛的情况。 王忆可以解释为自己向往幸福生活回到了家乡,却发现家乡落后而贫困,因此为乡亲们感到难过、伤心。 除此之外他选这首诗另有一个念想,他自认为这个想法足以抵消他剽窃海子诗作的罪恶感: 他想尝试着利用诗歌跟这首诗原原作者取得联系,进而跟他成为朋友,好好开导一下他,避免他的自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原作者海子在写下这首诗后两个月多点的日子便卧轨自尽! 这件事发生在89年,而今年的82年海子已经出道了。 于是王忆以海儿的名字也出道了,想着尽量制造点偶遇让自己跟海子取得联系,进而成为朋友,改变他对待人生的态度。 海子的卧轨着实是现代诗歌文化领域的一桩痛事。 这是个才华横溢又善良的六零后。 得到王忆的默认,秋渭水拿过报纸朗诵道: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她用抑扬顿挫而激情昂扬的腔调读完了这首诗。 其实这首诗应该平缓有些悲情的朗诵。 不过这年头的社会风向是积极向上的,咸鱼、躺平、润等文化在当前的时代是没有土壤的。 秋渭水将这首诗读完,一脸震惊的看向王忆。 稍微文化素养的人读完这首诗即使没有感觉多么优秀,也能品味出一点它那非凡的味道。 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即使是陌生人它都真诚的祝愿道你要“在尘世获得幸福”。 秋渭水呆呆的看着王忆说道:“这首诗与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仿,说的都是一个世外桃源,那么温暖、那么明朗、那么充满希望。” “可是为什么我读完了后,却感觉心里头有点难受、有点悲凉?” 王忆感叹道:“因为人类情感的尽头,总是悲剧!” 秋渭水听后轻声说:“王老师,你真是太有才华了,不光会写歌,还会作诗,你是一位诗歌作家呀!” 王忆低调的摆摆手:“偶尔有点感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并非是我有才华,是恰好有那么一个瞬间,我的感情和灵感与这首诗的意境进行了交融,没什么了不起的。” 张有信高声说道:“你会写一个字一毛钱的诗歌这还没什么了不起?王老师,我看你是太谦虚了,你谦虚的过分了!” “我没有!” “你有!” “真没有!” “你就有!” 码头上有不少妇女和老人戴着草帽修补渔船破损处,他们听到了张有信的声音问道:“张同志你在嚷嚷什么呀?王老师怎么又谦虚了?” 张有信激动的说道:“王老师当作家了,大作家,他在《新民日报》发表了一首诗歌,他写一个字人家报社就给他一毛钱,他写了167个字人家就给他16块7毛!” “太厉害了!” 听到这话妇女和老人们赶紧凑上来看热闹。 王忆不想出这个风头。 特别是如今刘大彪已经完犊子了,他不需要号召力去吸引大众眼光关注红树岛。 这样他还是安静点吧,现在他的念想就是找机会跟海子拉上关系,然后多开解开解他,尽量保住这位二十世纪末的文坛新星。 于是他对妇女和老人们摆手:“没什么事、没什么事,就是我写了一点东西发表在报纸上了,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秋渭水却有些崇拜他了,主动握着他的手腕说道:“王老师,这可不是不值一提,《新民日报》是大报纸,能在这上面发表诗歌已经很厉害了。” “而且我读过你这首诗歌了,王老师,你、你写在我心里了。” 说这话的时候,姑娘多少有点羞赧。 但看向王忆的目光火辣辣的。 这首满怀希望却暗含悲凉的诗歌引发了她的共鸣。 她突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愿意来天涯岛。 原来她也想要有一座房子,去面朝大海,去看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这首诗开篇便引发了她的共情。 曾经那些昏暗的日子里,她多么想做一个幸福的人,没人知道她童年和少年时代的遭遇,没人知道她曾经看到过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可是她都不知道什么样的人生是幸福的。 王老师这首诗让她有所感悟,喂马劈柴做家务,去放眼世界、去关心身边吃的用的,人生本就很简单。 她握着王忆的手腕,一时之间心情激动而满心柔情。 这个男人很懂我! 王忆让她眼神整的有点心里发毛。 哥们是教师不是教皇,你别用这种眼神看我啊。 他看到上来凑热闹的妇女老人越来越多,赶紧拉着秋渭水拎着信封离开:“有信哥,帮我把东西都送到多宝岛啊,我地址和联系人已经写清楚了,我不送你了,再见。” 妇女老人们便围住张有信打听:“王老师干什么了?” 张有信钦佩的说道:“王老师成作家了——《新民日报》你们都知道吧?” 岛上社员虽然识字不多,但对报纸挺熟悉的,以前外岛要扫盲,于是就让教师领着他们读书看报,所以知道《新民日报》的权威。 看到社员们纷纷点头,张有信说道:“王老师写的东西被《新民日报》给发表了,写的是诗歌,写一个字人家报社就给他一毛钱,他写了167个字人家就给他16块7毛!” 社员们纷纷发出惊呼: “太厉害了,王老师还是个作家啊!” “我就知道详文家这娃了不得,有文化,绝对有文化,你们想想他说的评书,多好啊!” “可是这太厉害了,他写一个字人家给他一毛钱?真的?” “张同志是吃公粮的,他还能说错?写一个字人家给一毛钱,写一百个字给十块钱。” “写一万个字的话……” “给一千块!” “十万个字,一万块,万元户啊!” “难怪王老师给学生吃粮不收钱,他是万元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