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1.又有人要自杀(8.5K求票) (第2/4页)
影里有妇女同志,那我不看人家看什么?她们上了电影不就是让人看的吗?” 外队的人纷纷上来蹭烟,说道:“给我来一根——最近咱公社没有放映计划了吧?” “也给我来一个——没有了,我听我们村长说上半年都没有了,咱公社各生产队抠门,都不肯花钱,刚才说的大码公社潇洒,人家那边生产队轮流着放电影,他们公社的一年能看十回八回。” “大码公社条件好,他们那边渔获丰富,不过今年他们麻烦挺多的,好些外地船都去他们那里捕鱼。” “这大海又没爹没娘,属于咱们每一位群众,外地船怎么不能去捕鱼了?” 众人惬意的抽着烟聊了起来,王忆跟他们缺乏共同话题,听了一会觉得无聊就先行回去了。 他刚得到三军邮票,还想回22年一趟呢。 不是为了赶紧卖掉这批邮票,他现在心里有个隐忧:三军邮票特别是蓝军邮之所以昂贵是因为少见,他记不清邮票收藏宝鉴中说有22年发现多少枚了,反正是几十枚不到一百枚。 结果自己手上就得有二十多枚,王忆有点难以置信。 他很担心手里这些军邮票后来没有被销毁,而是在22年时空顺利留下了,或者没有张有信讨要这些信封和邮票的经历,导致这些信封和邮票依然存在,这样他可就亏大发了! 回到听涛居他收拾了邮票和信封放入一个袋子了,然后进时空屋到了22年的出租屋。 出门之后他赶紧打开袋子。 一口凉气! 袋子里只剩下五个信封和五张邮票,那五个还没有使用的空白信封和贴在上面的五张蓝军邮。 其他信封和邮票都没有带回来! 他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 这样他又回到82年,再打开袋子看,密密麻麻一摞信封都在里面。 很明显,这些已经使用的信封并没有被毁掉,它们可能被人收集了起来。 如此一来王忆心情复杂,说不上激动还是郁闷。 今天的事最坏的结果是所有邮票都带不过去,那他真是血亏。 最好的结果是所有邮票都能带过去,三军邮票因为肩扛着‘首套军用邮票’的地位所以很受市场青睐,即使是使用过的报废邮票一样值钱。 现在最好的结果和最坏的结果都没有发生,他还能带去五张蓝军邮。 这样也是一笔巨款。 另一个他心情复杂还有个原因:这些信封为什么没能带过去? 它们显然被留到了22年。 那为什么会被一直保留呢? 是主人忘记了它们的存在,将它们默默的存放在了哪个角落里? 是主人觉得它们珍贵所以将它们收藏起来? 是有识货人发现了它们进而将它们收走进行了收藏? 王忆先想到了这三个可能。 然后第三个可能可以排除,因为五张未使用信封和邮票都被销毁了,如果有实货的人那肯定知道这五张蓝军邮更珍贵! 他现在担心的是第二个可能,主人家将这些信封给收藏了起来。 之所以会有这个猜测,他拿出信封再一次看了起来,信封上的地址和信息让他头皮发麻。 有一张信封上的贴的是黄军邮,发信地址是xx军区xx分洪工程部队司令部,还有一封信的发信地址则是xx军区政治部组织部…… 这让他心里发怵。 张有信家里亲戚到底什么人啊?这信件如果是他用的,那他能接触到的人物地位怕是有点高! 这种级别的信件对于私人来说已经拥有收藏意义了,所以他才担心信封后来一直被人精心保存了。 如果这样,那张有信是不是合理将信封带出来的?信封的主人以后会不会找它们? 王忆犹豫了一下,决定不要掺和进这件事里。 他要把这些无法带到22年的信封还给张有信! 反正对他没有任何用处,他还是别碰为妙。 他始终牢记三十六计的教导:三十六计苟为上计! 想富贵,必须苟! 王忆做出这决定后感觉轻松许多,他回到时空屋将五张蓝军邮先收藏起来,又去22年看了看手机信息。 邱大年和袁辉都给他发信息了,另外有个好友申请,名字叫‘世雄’,头像是一张纸上写了好些字。 于是他先看邱大年的信息。 邱大年给他报喜,说生日报竟然真有人买了,而且他们卖出去两套,一套是288元。 王忆看后觉得聊胜于无,价格不高啊。 要知道他给邱大年的生日报都是从回收站带回来的信用合作订下的全套报,各种报刊合计起来有三十多种,这三十多种一起往外卖一套才288元? 蛋疼,他当初卖给新化人图文印刷社的报纸价格比这个可是要贵不少呢。 他严重怀疑邱大年和墩子让市场给涮了。 于是他打电话过去问邱大年怎么会把价格定的这么低。 邱大年也吐槽:“老板,生日报这行业很卷啊,网上卖家挺多的,而且人家不跟咱一样单纯往外卖报纸,人家是给一个礼盒。” “我跟墩子去问过了,他们的礼盒内除报纸外附赠一些喜庆的礼物,什么中国结、生肖卡片、生肖泥咕咕、上上签竹简、特制的‘年代出生证明’等等,是凑一个礼品盒!” 王忆听他说的一愣一愣。 这种行业也能内卷? 中国果然是地大物博,什么都能卷。 邱大年也给他提建议:“咱们也去定制礼盒吧?其实咱的报纸质量很高,保存的好、品类还齐全,这两个客户就是冲着这个来的。所以我估计咱要是有礼盒,价格翻倍没问题!” 王忆想了想说道:“你们自己看着捣鼓吧,价格能卖上去最好,可以做成一个长久买卖,我这边认识了一个省档案馆的老员工,他那边有的是老报纸。” 他挂掉电话又给邱大年发了一份采购计划。 再看袁辉信息,就四个字:给我电话。 王忆给他打了过去。 电话很快接通,袁辉说道:“王总,你现在回翁洲了没有?” 王忆说道:“我刚回去来着,今天早上有点事又出去了,不过还在咱江南,要回去也很快,怎么了?” 袁辉说道:“噢,难怪钟老板说他在外海找你买过几条石斑鱼。” 这话一入耳,王忆后背冒冷汗。 幸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