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51.电影放映队上门来(9.4K求票哈) (第2/4页)
口说的……” “他们当真啦。”王向红说,“他们今天来队里找你,还提着礼物呢,然后得知你去城里了就说明天再来。” ??? 王忆脸上挂上了这仨问号。 什么情况? 王向红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反正就说那两个放映员留话说明天还会过来找他。 此时大灶里灯光亮起,民兵们在大灶里烧水收拾死掉的鸟。 一股子禽类褪毛时候特有的腥气传出来。 老鹰偶然间跑到门口看了一眼,然后当场坐在了地上! 因为它受惊后想倒退着逃跑,结果一个翅膀断了身体平衡性不好维持,把自己给摔倒了…… 蠢笨蠢笨的,弄的民兵们哈哈大笑。 王向红找人去扼守住山顶的路口,不让来灯下聊的外队人上来,否则消息传回他们生产队,那天涯岛现在就会有麻烦。 王忆也有这个担忧,他本想找老黄帮忙去守路口,结果老黄在他回来后突然忙活起来,忙活着在岛上四处转悠找干草,找到叼上来塞进野鸭子的窝里。 周六时候野鸭子的窝被它给拆了,它把打窝用的干草拖出来给秋渭水垫箱子了。 如今它又找干草给野鸭子打窝,看的王忆又是脸上挂了仨问号: 怎么回事?老黄难道成精了?它还知道给野鸭子进行拆迁赔偿? 他正研究老黄,队里有人来找他买粮食,说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连明天早上的饭都没有了。 王忆开门市部给她提了二十斤玉米面又用鸡蛋换了两斤干面条,妇女喜滋滋的离开。 她出门偶尔一扭头,说:“王老师,你们从哪里带回来两只白野鹅呀?哈,跑的还挺快?” 两只活的白野鹅? 王忆奇怪的出去看,他记得自己带回来的白天鹅里只有一只是活的,它左翼被铁砂打掉了好些羽毛,而另有一只白天鹅落入陷阱里被他们放走了。 他出去一看,灯光下确实有两只白天鹅。 被他们放走那只白天鹅没有飞走,而是跟着他们的船回来了——这点他不会认错,因为这白天鹅当时飞的着急翅膀上还带着一块绳子,现在绳子依然在呢。 两只白天鹅依偎听涛居门口的灶台旁,那叫一个伉俪情深! 王忆想起曾经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发的一段介绍,说鸳鸯从不痴情反而滥情,白天鹅才是痴情的鸟儿。 它们实行一夫一妻制,很多天鹅宁可孤独终老也不随便找个配偶了事,一旦结成连理便非常恩爱,出双入对、相伴一生,在迁徙的途中会前后照应从不分离。 当时他看后感觉是《意林》《读者》式的鸡汤段子,但现在看来是真的,一只白天鹅被他带回来另一只跟着飞回来了,而且冒险落下来跟它依偎在一起入眠。 这场景让他有些感动。 而那只断了一根翅膀的苍鹰还在乱跑乱拍翅膀,看起来很中二,并且不知道是被海风吹的还是它自己挥舞翅膀碰到过脑袋,反正它头顶羽毛乱糟糟的跟个杀马特一样! 看着它不知疲惫乱跑的样子,王忆连连摇头。 得想办法给它的断翅进行治疗,否则这鹰就要累死了。 但要接近这只鹰不容易,之前能带它回来是因为它被人绑起来了,如今王忆给它松了绑—— 好家伙,真是好家伙,它不住脚的一个劲乱窜啊,一有风吹草动就乱窜,窜的还飞快! 民兵队这边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把所有的野鸟收拾出来,王忆让挂在大灶屋后头阴凉处进行风干,然后说他准备一下,明天晚上请队里人吃炖鸟rou。 野鸟多数很瘦,只有大雁和野鸭这样寥寥无几的有rou,它们即使有rou也很结实,肌rou太多而脂肪太少,不但不香还带腥味儿。 不过能开荤总归是好事,而且王忆的厨艺在岛上还挺有名气,民兵们擦着手嘿嘿笑,一个劲的鼓动王忆多用点油。 他们看见王忆这次去城里带回来了一大桶菜油。 王忆笑道:“你们放心好了,我炖的rou绝对好吃。明天下工都快点回来,我让文书在喇叭里喊一喊,一家过来领五斤大米,到时候家家户户煮米饭配炖rou,让你们吃个过瘾!” 一听这话民兵们真激动了,他们七嘴八舌问了起来:“真的啊?一家给五斤大米?” “不要钱?直接给啊?” “就是你门市部里那些大米?那都是精大米呀!” 王忆说道:“对,就是那些大米,不过都是陈米了,我这次去城里跟沪都同学家里通了个电话,他们下个周能给咱支援上一批细粮,所以我寻思索性把库里存下的陈米都给吃了。” “那你也太吃亏了。”大胆讪笑道。 王忆说道:“招待咱自己人吃饭算什么亏?放心的吃就行了,老话说的好,吃不穷喝不起,算计不到才受穷!” 民兵们高高兴兴离开,半个晚上的劳累一下子烟消云散。 礼拜一早上升旗。 五个班级的队伍带出来,王忆对王状元说:“队伍打散了,男女分两队,按照高矮个来列队,矮个子往前,助教们出来。” 王状元挠挠头问道:“王老师,这是要干啥?” 王忆说道:“执行命令!” 王状元又挠挠头,头皮跟雪花一样的飞。 他吆喝着让学生们分队列,可学生们没有这么列过队,一时之间很混乱。 过来吃早饭的孙征南看见了摇摇头,他过去帮忙,几个指令下去将少年们全给安排的明明白白。 王忆让助教们去把秋渭水带来的小白鞋和回力鞋箱子搬出来,将一双双鞋子按照大小给分好。 秋渭水记下了每个班里的男女数目,然后就按照年龄来买的鞋子。 她是按照大一个号码来买的,这年代都是这么给孩子买衣服买鞋,毕竟孩子长得快,鞋子买的大一点能多穿两年。 崭新的鞋子齐刷刷摆出来,学生们的眼神也齐刷刷的盯了上去。 王状元怪叫一声,然后大声喊:“王老师,咱们不光发衣裳还要发鞋子吗?” 王忆说道:“对,一人一双鞋……” 话刚到这里,学生队列顿时哗然,嚷嚷声、欢呼声、鼓掌声此起彼伏,那是一个不绝于耳。 渔家孩子过的苦,一年到头穿不上两双新鞋子,因为山路磨鞋底,大人也不太乐意给孩子买新鞋,浪费。 只要天一暖和,好些孩子赤着脚上学,现在气温还低学生们好歹穿着鞋,可没一个是板板整整的,多多少少都有补丁,有的索性开缝。 这样看到新鞋子出现在眼前,他们哪能不激动?哪能不欢欣鼓舞? 王忆理解他们的心情,便没有出声去压制他们的情绪,等到他们发泄差不多了他喊道:“来来来,都安静下来,我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些鞋子的来历。” “大家不用感谢我,因为这些鞋子不是我给大家买的,都还记得劳动局庆典上给你们买糖买零嘴吃的小水阿姨吧?上个礼拜她还邮寄了点心和罐头给你们做礼物……” “记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