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一章 解开密码(求订阅) (第2/2页)
。 谷早灯影中,齐平收回视线,轻轻吐了口气,抬头环视一双双眼睛,笑道: “应该是了,大家辛苦了。” 众人露出笑容,只觉这几天掉的头发都值了。 “可这两首诗什么意思?和‘日记’中的数字,能对上吗?”余庆沉声问。 众人面面相觑,答不上来,他们只找出了这个,但具体如何拆解,就没思路了。 女锦衣沉吟道:“日记的数字是三个一组,共四组,正好对应四行诗,也许每一行诗,对应着一串数字。” “想法不错,可惜不大对。”齐平摇头:“字数与行数都不同,没法一一对应的。” 女锦衣哼了一声,不看他了。 一名锦衣说道:“若一组数字,前两个分别对应横纵呢?” “不行,没有那么多行,而且第三个字就没用了啊。”有人反驳。 “还是数字吧,就像军中暗号那样,数字代表这两首诗中的第多少个字。”有人提及。 一群人觉得有理,当即拆解了下,结果得到了一串乱七八糟的文字。 搞错了,重来。 接着,大家又提出了一堆方法,分别尝试,却死活都没法对应上。 一时间,原本激动的心情又低落下去,仿佛被泼了一盆冷水,本来望见的曙光,好像突然又熄灭了。 “不用急,眼下我们已经拿到了‘密码数字’,也大概率拿到了‘密码本’,而且,我们还有一条情报作为参考,这么多的条件都凑够了,只剩下一个‘编译规则’……” 余庆见士气低落,鼓舞道: “只差一步,胜利就在眼前。” 锦衣们愁眉苦脸,心说,若是如此前那般,啥也没找到,还好些。 倒是现在,分明就差最后一步了,死活迈不过去,才难受。 “这个书生到底怎么弄的,名字真没叫错,读书人就喜欢搞弯弯绕,让人看不明白的。”女锦衣吐槽。 余庆也头大,不禁习惯性看向齐平,却见后者靠在桌旁,托着腮,两眼盯着桌上的诗文出神。 一直没怎么出声。 两条眉毛纠结在一起,似乎颇感为难。 余庆见状,将准备问出的话咽了下去。 他发现,齐平似乎并不擅长破译,他擅长的是逻辑推理,以及细致入微的观察。 但对于这种纯粹的文字游戏,就没往常那般灵光。 其余人多少也有这种感觉。 以往,齐平遇到案子总是很快能找到突破口。 而这次,除了最开始从日记中找出了数字,之后的几天,便都没什么进度。 他们当然不知道,齐平的心神主要放在调查国公府上,所以才有此误解。 “头儿说的对,眼下拦在我们面前的,只剩下‘编译’这一关,而找规律的方法,是要从特征入手。”齐平忽然说道。 “特征?”女锦衣柳叶眉颦起:“第三句这种吗?” 她指了指第一首诗里,唯一的,七个字的句子。 齐平点头:“没错,还有第二首中的第三行,念起来就很怪,这说明什么?” 他自问自答道: “说明,这几个字,必须要存在,所以,即便句子不通顺,也要生硬地‘凑’成一首诗,而什么时候,需要硬凑呢?” 众人茫然,摇头表示想不出。 而齐平也并不是在询问他们,而是在通过询问的方法,整理思路。 没人知道,就在刚才,他在脑子里已经用“解数学规律题”的方法,对数字与诗文进行了上百次计算。 但全无结果。 这只能说明,要么书生的数学水平远超他,设计出的题目规律极为隐晦,令人无从下手。 但这个可能性很小,且不说能力,单从逻辑上分析,留下密码,就是给人破解的,弄那么难,还有什么意义? 书生这种金派密谍,不可能犯下这种错误。 所以,只剩下一种可能,那就是,编译规则与“数学”无关,而是用某种特殊的,简单,但不容易被人猜到的方法加密。 “让我想想,倘若不是用的数学,书生又给了红叶她们留下钥匙,那说明,肯定留下了足够明显的线索,甚至于……加密规则,就摆在明面上……” 齐平捏了捏眉心,忽然靠在椅子上,闭上了双眼,开始回溯记忆。 脑海中,这几日所经历的一切,仿佛连成了一部电影,出现在眼前。 齐平用手一划,电影开始飞快回放。 自己与四先生的对话。 白天国公府里的投壶游戏。 清晨在陈宅中,吃饭上马车的一幕,赵姨娘的碎碎念。 …… 一直到,数日前,他第一次抵达那间书铺的那个下午。 哗哗…… 齐平回到记忆深处,耳畔响起雨声。 秋雨潇潇,沿着他手中雨伞珠串般落下,他抬起头,阴暗的天穹下,是一块老旧的“金石书铺”的牌匾。 江湖女侠打扮的红叶掏出钥匙,“咔哒”一声打开房门,用力一推,身后的冷风裹挟着水汽“呼”的一下灌入昏暗室内。 “大人,请。” “恩。” 齐平迈步走入逼仄的屋中,红叶点燃了油灯,然后开始观察,并与两名密谍展开了一系列对话。 这部分,他没有“快进”,而是一帧一帧地重看了一次。 “难道是画?”红叶问。 “应该不是。”齐平说。 然后,他走向了同样逼仄的柜台,坐在了椅子上,开始打量桌面, 柜台很小,也很简单,一眼看去没有异常。 摆放的东西,也都是日常所需。 齐平捧起桌上的几本旧书,看样子,是“书生”无聊时候解闷看的。 当先一本金瓶,都翻烂卷边了…… 底下还有几本,书名各异: 《四书解》、《诗百篇》、《声韵集》、《养生方》、《花月痕》、《玉蒲团》…… 等等! 记忆深处,齐平突然按下“暂停”键,死死地盯着面前的两本书。 《诗百篇》,然后是……《声韵集》。 …… 府衙房间中。 一群人围坐在圆桌旁,愁眉苦脸,绞尽脑汁地思考,却全然没有思路。 突然,闭目沉思的齐平豁然睁开双眼,眸中划过一道亮光! “我,知道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