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四章 读书能赚钱【求订阅】 (第2/2页)
“就算拿不到,也包吃啊,反正就一个月时间,不亏!” …… 梁子秋看着眼前议论纷纷的百姓们,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说实话,和那些满腹抱怨的监生们不一样,他是真的喜欢这里。 虽然没有洛阳城繁华,但那个神秘主公的政令,却是欲让天下寒门,都读书识字。 他就是出自于寒门。 父母早亡,靠着村间邻里的帮助,给他筹措了束脩,一路求学,好不容易进入了国子监。 他对这些泥土里的百姓充满了好感。 因此这个政令一推行下来,他便十分卖力地解释这个政令的好处。 讨论了许久,这些百姓们议论的话题忽然一变。 “去!反正去了又不亏!” “就是!晚上读书而已,又不耽误农事!” “没错,若是读得好了,还有三百文钱拿,不,是一千三百文!” “呸!就你那脑子,恐怕连五岁娃娃都比不过!” …… “给老汉报个名!” 在那些百姓们讨论的时候,七十余岁的老者颤颤巍巍走到了梁子秋面前,接过了纸笔,写上了他的名字。 梁子秋一愣,看着老者以歪歪扭扭的字迹写出“陈旱霖”三个字,心里唏嘘不已。 在前些日子里,主公府推行居民身份证,呼吁全城百姓学会自己的名字。 当时派遣了所有小吏,教导这些百姓们各自的名字。 陈旱霖的名字就是他教的,据说他刚出生的时候,乡里大旱,一个路过的书生给他取的这个名字。 “老人家,身份证。” 梁子秋随后,便拿起陈旱霖的递过来的一个卡片,在洁白如雪的纸上,开始记录他的相关信息。 出生年月,性别,样貌特征等等。 “我也要报名!” “算俺一个!” “那后生,我可以给我家小娃娃报名吗?他刚满五岁!” …… 场面瞬间火爆了起来。 当天,全城四万百姓,足足有八百余人报名! 当然,这八百余人,都是最早的一万余百姓中的。 后来的三万百姓还是在观望中,不是很相信主公府这个政令。 许牧很快就接到了房玄龄递交上来的报名人数,注意到了梁子秋这个人。 “此人……居然招收了一百七十余人?”许牧有些惊讶。 要知道,主公府其他小吏,所招收的百姓,不过二三十人。 房玄龄笑着说道:“属下对此人颇有印象,乃是国子监少有的寒门学子,勤修苦学,才考入的国子监。” “成为主公府小吏以来,他行事干练,对百姓循循善诱,许是因为出自寒门的原因,所以百姓们对他也颇为喜欢。” 而其他国子监监生,大多家底殷实,和百姓之间有种无形的隔阂。 听完房玄龄的讲述,许牧点了点头:“像这种为百姓做实事的小吏,以后要多关注一下,若品行无缺,该提拔就提拔。” 房玄龄颔首道:“主公所言甚是,属下也是如此想的。” 接着,许牧又拿过来八百多人的名册。 这个时候,他身份证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 凭借主公府留存的身份证底案,他可以知道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 从身高样貌,到姓名年纪,都可以很清楚地统计出来。 很快,许牧便发现了这群百姓为了三百文钱,居然有如此丧心病狂。 “七十三岁……”许牧翻阅到了陈旱霖的一页,嘴角抽了抽。 这个年纪,不老老实实在家带孙子,居然还要来上学? 比苏老泉,三十多岁才发奋还要励志。 更有甚者,刚满五岁的凌象山……居然也报名了? 可见这三百文钱,在百姓心中何等重要! “主公,要不要把这两人剔除出去?”房玄龄也发现了,皱眉道。 许牧却摇头笑道:“为什么要剔除?千金买马骨,若这两人能顺利毕业,不正说明主公府言而有信吗?可以取信于后加入的三万百姓。” 他想的倒是十分深远。 “你叮嘱一下,让老王格外关照这两个学……学子,争取让他们顺利毕业!” 许牧略微沉吟,若这两人可以顺利学习完三字经和千字文,下个月招生,他就可以大胆吹……咳咳,大胆宣传了。 …… 很快,教化司的王通就接到了这一批招生的名单。 足足八百三十七人! 按照主公规划的百分之十的学成率,至少要八十四人学会三字经和千字文。 但只要想到这群……没有任何基础的百姓,他的心就有些发虚。 平日里,他教导的全是有基础的学生,教授的全是高深的儒学经典。 从零到一,往往比从一到十,难上无数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