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83 首届部首全会(下) (第2/2页)
提高人口数量,更多的人口就可以供养更多的受教育人口。其二是发展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改变卫星城小农经济和农耕社会的情况。” “不过说到发展科技,问题就又回来了,因为发展科学技术需要大量的受教育水平极高的人才,所以……” 说到,这里,古建通看了一眼徐来。 徐来接过古建通的话道,“所以,古局长认为,我们目前只能先提高人口数量,然后供养一小部分人脱离生产,接受教育。再让这些接受过教育的人反哺卫星城,如此循环反复,是这个意思吧?” 古建通重重的一点头,道,“不错,这个法子很笨,起步很慢,但却一定能行得通。” “好,说的很好,我赞同古局长的看法。”徐来为古建通鼓掌,旋即又道,“目前,我们分析出了卫星城诸多方面的不足。有财政方面,有人事、人员素质方面,有教育方面,有人口方面,有科学技术方面。但我认为,这些总结起来,应该还是人口数量和教育的问题。” “八十三万人口难以给城池财政提供充足的收入,同样也难以供养太多人脱离生产接受教育。教育方面的短板直接让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不可能,工业和农业也难以发展。同时还间接影响到了财政方面、人事方面、人员素质方面等等。” 迟樱缓缓点了点头,道,“同意。” 孙力道,“同意。” 孔旋照、李云海及其他部门的首要领导也先后表示同意。 确定了人口数量和教育方面的问题之后,接下来,徐来再次就其他方面和各部门的首要领导深入交谈。 卫星城的其他方面还是有不少问题的。 比如说,工业产能问题。 卫星城的工业产能等于没有。 比如说,农 业产值问题。 卫星城的农业产值倒是有,但是效率低下,一个务农的成年男子基本上只能养活一两个人。 比如说,能源问题。 由于手握天然气矿的缘故,能源问题短时间不会掣肘到卫星城。但随着卫星城的进一步发展,能源也会相应的紧缺。 还有关于应付空间裂缝方面的问题。 比如说,卫星城的突变者仅仅只有十几名。 比如说,卫星城的血清研究,尚未起步。 比如说,迟樱手下的城防局,没有任何面对空间裂缝的经验。 这些都是问题。 这些问题虽然也同样重要,但却不像人口问题和教育问题那样是卫星城长期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根本问题。 任何一座大型城市,都至少有数百万的人口和大量的受过教育的高级人才。 最终,在商量过后,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决议。 数日后,时任卫星城城主徐来在卫星城第二届政务工作会议上宣布了该决议。 决议的内容如下: 以人口发展为基本盘,以经济建设为主线,以教育普及和科技推进为百年大计。坚持提高工业产能与农业产能并举,坚持关闭空间裂缝和血清研发并重。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压制一切不稳定因素,消灭一切敌对因素,全力发展壮大的方针。 …… …… 2073年3月30日。 徐来在自家别墅的院子里,躺在躺椅上,懒洋洋的晒着春天的太阳。 艾米丽坐在徐来身旁,为他剥着水果吃。 昨日,徐来召开了卫星城第二届政务工作会议,宣布首届部首全会上通过的决议。 除此之外,他还对卫星城的行政部门做了一些调动。 成立两个新增部门,人口管理局和海事处。 人口管理局负责处理跟卫星城跟人口有关的所有事项,包括统计、落户、收编、出生和死亡等等。 当然,人口管理局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收编游民,协助他们落户卫星城,以解决卫星城在人口数量方便的短板。 人口管理局的首要领导么,徐来钦点的局长是瓦连京。 瓦连京担任人口管理局局长一事,徐来提前和瓦连京商量过,对方知道了工作内容后表示了同意。 至于海事处,徐来并未在政务工作会议上公布海事处的职能。 原因很简单,不能公开。 上次听到解甲的想法之后,徐来真的觉得建造“漂流城”是一条行得通的道路。 不然那么多舰艇一直停泊在前线基地,属实是有点浪费了。 总部到现在都不知道徐来劫持诸多舰艇回来,漂流城一事自然不能公开,是以徐来特意想了海事处这么个混淆视听的名字。 而漂流城一事保密性如此之强,徐来自然不可能随随便便选一个人让他担当海事处的领导。 经过左思右想之后,徐来选中了乌拉。 对于建造漂流城一事,乌拉没一点儿经验,但徐来也不需要他有经验。 徐来需要的只是,乌拉老老实实的领着这份薪水,安分、听话即可。 除了新设人口管理局和海事处之外,徐来还在科学研究处下面设立了血清研究所,用以研发三大血清。 只不过因为科研人员短缺的缘故,这个血清研究所短时间内派不上用场。 至此,卫星城方面,囤积了大半年的公务,徐来已经处理了个七七八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