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9章 好苗头【为新盟主祖国让我躺着我也很无奈啊加更】 (第2/2页)
“辛苦师叔了。” 不理旁事,俩人开始说活。 时间缓缓而过。 七点半一到,演出再次开始。 “下面请欣赏相声《太平歌词》,表演者:唐云风、孔芸龙。” 得,还是这哥俩开场。 观众们今天的情绪,竟然也比昨天要高。 一听到这两个名字,直接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孔芸龙和唐云风一前一后上台。 开始用他们都熟悉的配合,开始表演,就是卖“唱”! 值得一提的是。 昨天一头沉的活儿,孔芸龙没几句词儿,今晚他可是卖了大力气。 而且他学东西速度不慢,昨晚唐云风教的控制气口的技巧,也尝试着用到了这里。 嗓音不错,节奏一完善,唱出来的韵味又足了几分。 而且他的愣劲儿也上来了,拼着后几天无法上台的代价,着实亮了一回眼。 同时在他旁边,还有一个唐云风牵头。 结果自然没有意外,师兄弟俩在满堂彩中鞠躬下台。 其他关注着台上动静演员,看到这动静,有人欢喜有人忧。 最后,也只能握紧了自己的拳头! 还能怎么着? 昨晚拼了,今天再拼一回呗! 好爽! 过瘾! 下了台的孔芸龙激动的脸都红了,眼睛闪闪发光。 不过,唐云风却有些皱眉。 因为他刚才在台下只看到了师父成五爷,却不见了林思月。 等他从包里掏出手机,想发短信问一下时,结果里头已经有了一条新短信。 点开一看,正是老爷子前面发过来的。 “你师姐有事,勿念!” 唐云风忍不住赞了一声,老江湖果然都是心思剔透的人精! 将手机扔回包里,他又在找孙悦。 开场攒完了,不比昨天热度低的场子留给了后面的人,那他就得一门心思准备倒二的节目。 这比开场还重要! 唐云风之后,是高锋的快板《单刀赴会》。 演员上台,鞠躬敬礼,竹板一打,张嘴就来。 三国纷纷民不安 东吴西蜀汉中原 那曹cao占了中原地 刘备皇叔驾坐在西川 东吴坐下孙权主 六郡八十一州他占了江东的半边天 这一天,孙权驾坐在银安殿 文武大臣来站班 黄门官站在丹墀一声喊 …… 高锋现在是真的稳了,昨天、今天,全都是一个人单挑全场的表演。 而且他这次再亮底牌,竟然使得是“王派快板”,秉承王大师的表演风格。 王大师也是曲艺界的传奇。 八岁开始拜师学艺,前后跟不同的名家学习数来宝、评书、西河大鼓、竹板书、相声、手眼身法步表演等等,最后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数来宝快板”风格,而且在十八岁时正式自立门户。 从此便一直活跃在京、济、南一带地界,尤其是四九城,为其影响最大的地方。 少年立派,随着年龄见长,手艺愈发成熟,早早挤身大师之列。 后人要想学他的表演风格,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集众所长于一身,里面的门道太多了。 比如:他摒弃了旧式“三三七”上下句老套,改为闪着板唱,让紧凑连贯,自然流畅,听着非常轻松舒适。 还有,讲究“掂、连、逛、搓、掐”的五奏板点,“闪、赶、跺、切、扔”的五演唱板,“攒气、晃气、偷气”的三换气法表演技巧,“半说半唱”的风格等等。 台上的高锋,手艺上不说火候到了十成,但那股子味道真真是成了气候。 老天爷,他今年可才22岁呀! 台下的观众,几乎没有人预料到了,今晚的舞台上竟然会出现“王派快板”。 初始听出味儿来,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真确认了台上的年轻人是在学这一路数后,接着便开始考量手艺。 他们自己说不了相声,可不等于他们不爱呀。 尤其是其中的老观众,这可是陪伴了自己大半辈子的嗜好。 哪怕你是演员,倘若活儿使得不地道,我也不答应。 哼,大爷抽你耳刮子,你敢还手吗? 然后,然后,又然后。 不少人开始眼圈红了,忍不住! 不容易! 在这么大的场子里,在这么年轻的演员身上,竟然能听到有模有样的“王派快板”。 大师千古,手艺不绝! 好呀! 很好呀! 有人笑着鼓掌,有人哭着鼓掌,有人拼命点着头鼓掌,全场无不叫好! 上场口盯场的郭德刚脸上笑了,好似长呼了一口气。 这条路适合他,也总算跟范先生有个交待了。 不时,高锋表演完毕,鞠躬下台。 全场再热烈的掌声,也挽留不住他返场。 因为后面上场的是郭德刚和于慊,表演的是经典名段《托妻献子》。 不哭了,有他二位在,谁哭得出来? 得,抹把眼睛,开始笑吧! 别眼睛流着泪,脸上露着笑,弄得自己几十岁了还跟孩子似的,咱丢不起这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