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五章 行走的百科全书 (第2/2页)
时让一帮师弟们来帮忙搬运拍摄器材。 人家果然是专业团队,人不多,但各有各的本事。 唐云风介绍完剧场的运作流程,他们便开始各自做着准备。 摄像师找机位架摄像机,录音师在舞台和剧场里安装录音器,拍照的已经开始在场子里取景,采访记者则在调整采访稿。 等唐云风招呼完这些人,又蹬蹬蹬地跑上了二楼。 二楼的一间大包厢里,栾芸平正在归置桌椅。 同时旁边的摄影和录音,也在安装设备。 “芸平,弄好了吗?” “可以了,师哥,您放心。” 其实也简单,把其他东西撤掉,只留下一张四方木桌和四把圈椅。 剧场本来的风格就很传统国风,作为背景板正好适合。 这边茶水一准备好,郭德刚和于慊便引着王路湘上来了。 “师父,都弄好了!” 郭德刚点点头,请王路湘入座。 隔着四方桌,两人相对而坐。 旁边的摄像和录音也已经准备就绪,一个手势。 节目录制正式开始。 唐云风站在旁边,随时照应。 而于慊则带着栾芸平悄悄地下了楼。 班主没空,他们得去照应好下午的演出。 这个同样很重要! 谁知道哪个镜头会被播出去? 这不光是郭德刚长脸的机会,更是整个班子的机会,可不能出了岔子。 现在还是上午,观众还没进场,连楼下的自己人,都控制着手脚的动静。 整个包厢里,听不到别的杂音,只有两位主角在侃侃而谈。 王路湘不愧是被人称作“华夏文化的唯一喉舌”,也应该做足了功课来的。 每个问题,都提得非常精准,有见地。 而且郭德刚说的话,他基本都能第一时间理解。 乍一听,听不出来他是外行人。 郭德刚人聪明,对传统相声的感情也真的很深。 有空没空,成天都在琢磨这门手艺,一琢磨就是几十年。 心里这想法、看法,日积月累下来,你让他说一天一夜都说不完。 可前面那么多年,有谁愿意听他聊这些? 被压抑的太狠,爆发起来也就越激烈。 自从11月,他有机会接触到媒体时,便总是忍不住见缝插针的带私货。 话到嘴边,不吐不快。 可今天,他舒服了。 根本不需要见缝插针,王路湘就是奔着他心里的这份独特的见解来的。 几句话一勾搭,郭德刚直接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 整个场面,根本不像在做采访,反而像是两个老朋友,正在路边摊上喝着啤酒,撸串侃大山。 越聊越来劲。 说到兴起处,郭德刚连人都开始歪了,背靠在椅子上。 有时瞅向王路湘的眼神,都俏皮的低头抬眼。 唐云风知道,师父心里此刻是真的很开心,像个得到了糖果的小孩儿。 但这不行呀! 这是全球华人都能看到的节目,总得有点大师的范儿吧? 唐云风不敢出声,只在一旁打手势提醒。 郭德刚很醒水,看到提示,转眼不动声色的又坐直了身子。 采访在继续,话题也越聊越深入。 镜头前的王路湘,表面始终保持着职业性的微笑。 但没人知道,他心里对郭德刚的震惊程度,却在直线上升。 郭德刚很老吗? 并没有,今年也就30岁。 可他的谈吐、见识,竟然完全不比很多老艺术家低。 我有酒,你有故事吗? 这是节目策划人最愿意做的事情。 所以,他心里除了震惊之外,还有满意。 很满意。 非常满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