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八章 灾难总比意料的要快 (第1/2页)
五个人面色沉重。 每一次灾难之后,都是一场动荡。 既然秦文说有旱灾,应该大概率会发生。 那么他们做好了准备了吗? “并没有!” “老弟,你说的这个事情可信度有多大?” 宁县如果没有水车,可能有旱灾。 可是宁县有水车,大量的田地得到源源不断的灌溉。 “我们的水车是需要抬高水位,拦截水源,那么下游的呢?不仅我们没有下雨,下游的田地也没有下雨。” 这才是秦文所担心的。 水车也是有利有弊。 “即便是有灾民,也应该前往各自的国家,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四个人都觉得如此。 赈灾有国家呢? 怕什么呢? 宁县本来都是属于三不管的地带。 即便是有灾民,也会绕着这个地方走。 “很有可能我们就是重灾区,而且所有人都有可能来我们这里。” 秦文的话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为何?” “第一,我们这里距离他们最近。” “第二,还有源源不断的文人过来,还有很多有身份的人也会来这里。” “第三,我们这里粮食最多。” 就这三个理由。 四个人有些不理解,如果他们是灾民,他们一定不会来这里。 要知道宁县也是受灾区。 他们要到更多的地方去避难。 宁县就这么大地方。 肯定容不下这么多。 一有灾民,都跑了。 “弟弟,你是不是太紧张了?” 王夷知道四个国家,粮食都有盈余。 “国家粮食都不少,这一次只是一个地区受灾,其他地方调粮食不就可以了。” 果然他们就是这个思维。 “都是这么想的,都出问题了。” “地方官升迁靠政绩,如果报上去大灾,全国都有盈余,为什么你有大灾?一看就是你政绩不行?” “我要怎么办?反正其他省份粮食又剩余,购买一些。” “对啊,这不就是解决的方法,不是挺好的吗?”井方也是觉得如此。 秦文摇了摇头。 “各位,附近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多余的粮食,到谁手里?” 四个人相互看了看。 他们现在是拥有粮食最多的人。 终于知道为什么秦文这么紧张了。 粮商知道,最大的粮食在哪里? 宁县! 如果有人故意散播这个消息,祸水东引。 宁县一定逃不掉。 “我们运动会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这里的商业也很繁荣,在很多人眼里,这里有钱。” “而且为什么是灾民,他们都饿着肚子,没有力气了,他们肯定会找最近,能帮助他们,这个地方只有宁县。” 而不是为什么没有粮食吃。 不下水捉鱼。 要是有鱼,大家早就下去捉了。 还等着饿死干嘛。 树皮。 草。 全部吃光,啃光。 甚至为了活命,会吃观音土。 “我已经饿了很多天,为什么要去很远的地方,不来最近的宁县。” “或者说我是县令,我是主政官,如果难民不出县区,这里是不是一片太平。” 秦文的话让四个人四肢发冷。 如果是他们,他们也会这样做。 “死道友,不死贫僧。” “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宁县刚开始繁荣,坚决不能受到冲击。” 一次灾民的洗劫。 宁县将会直接一无所有。 他们更是所有人的眼中钉,更会逃不掉。 “我们可以在县城外面,扩大我们的护城河。还有就是我们盖简易的房屋,等待灾民的到来。” “从今天开始,我们在附近的县城,进行赈灾。吸引灾民的注视点。” 只有这么做,才可以。 至于自己存的粮食,秦文已经准备慢慢投放出来。 坚决不能一次放出来,毕竟谁也不知道灾情持续多久。 “四位哥哥,你们的粮食不要转移,这一次放出来就可以。” “免费赈灾,我们也承受不住啊,这都是钱财。” 姬法心疼不已。 赈灾就是割他的rou啊。 秦文知道他们不愿意。 但是必须拿刀割自己的rou。 “不,我们不是免费送,而是原价卖,多少钱买,多少卖。” 秦文不怕有人骂他们发难民财。 很多人奇怪。 为什么很多难民到最后一无所有。 其实他们都是无奈啊。 粮食涨价,不断上涨 刚开始还可以勉强度日。 粮价越来越高。 他们也越来越买不起。 于是大量的钱财,买了粮食。 最终钱财耗尽。 只能饿着。 越来越多的人饿肚子,终于有一天再也顾不得其他。 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什么法治! 什么仁义道德。 不如肚子饱实在。 “我们这一次赈灾不同以往,我们招收大量的人,帮助我们扩大城区,修建城墙。” “按照工作量给钱,他们有了钱就可以买粮食。” 有活干,有饭吃。 他们就不会暴动,就会老老实实。 “另外,我们下令,提前收割粮食,将损失降到最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