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儒离世 (第2/2页)
时代距今太远,已不可考,但以吕布对人性的了解来说,几乎不可能,除非如同现在这般,前者没有任何翻盘的能力,被迫自愿。 “放心,我不会害陛下。”吕布看着蔡邕笑道。 “如此,老夫便可安心离开了。”蔡邕笑道。 吕布正想宽慰两句,忽然心有所觉,回头看时,蔡邕已经闭上了眼睛,抓着吕布的手也无力垂落。 微微一怔,随即叹了口气,将蔡邕的手放好,起身走出房门,看着等在门外的郭嘉和蔡琰,默默地摇了摇头。 或许刘协才是蔡邕心底深处最深的挂念吧。 房间里传来蔡琰的啜泣声,郭嘉跟在吕布身边,苦笑道:“老师看似洒脱,其实这些年,心中终究是横着一根刺,如今人走了,这根刺自然也没了。” 吕布回头,看了郭嘉一眼:“奉孝在说什么?” 郭嘉认真的看向吕布道:“主公,有些事情,该走的时候便走,顺势而为而已,天予不取,必受其咎,若顺势而行,平定天下足以稳固主公地位!” “然天尚未予我。”吕布笑着摇头道。 “或许吧。”郭嘉也笑了,并未在多言,双方都明白对方在说什么,有些话,点到即止便可,不过蔡邕刚去,郭嘉作为弟子兼女婿,直接这般笑可不好,很快收束了表情,渐渐酝酿出悲伤的情绪,将吕布送到门口时,双目已是通红,蔡邕无子,这身后之事自然该是他这女婿来cao办。 蔡邕死是大事,作为当代仅存的大儒,蔡邕的死可说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刘协亲自下诏,令天下诸侯缟素,为蔡邕送终,听不听是一回事,但这个诏书得下。 关中境内,各州郡刺史、太守也纷纷身着缟素,为蔡邕送行。 至于蔡邕配不配这个规格,这没人说得准,不过曹cao和袁绍是接受了朝廷的诏书,在闻讯后自发身披缟素向西拜别蔡邕。 曹cao曾经在蔡邕门下求过一段时间学,对于蔡邕也是颇为敬佩的,更是一直以弟子自居,如今蔡邕驾鹤西去,就算没有朝廷的诏书,曹cao也会为蔡邕送行。 至于袁绍,早些年逼死郑玄,虽说不是有意的,但这一点也一直是袁绍被人诟病的,如今蔡邕一死,袁绍也希望通过这一点来抹除一些不利的影响。 三大诸侯加上朝廷都如此做了,孙权和刘表跟蔡邕虽然没什么交集,但也自发的各自身披缟素,为蔡邕树立了灵位。 “嘭嘭嘭~” 鄄城,曹府,三枚利箭破空而出,六十步外箭靶先后被命中。 曹cao看着手中的连弩,满意的点头道:“不错。” “主公,这连弩乃是根据关中军留下来的零星弩机复制而成,这其中机关颇为精巧,要想大量装配很难,而且此物的箭矢也需特制,在下试过,若换成寻常箭矢,弩身需得改造,改造之后,便很难达到这个射程。”一名工匠给曹cao讲解着连弩的优劣还有关中连弩的原理。 距离给蔡邕戴孝已经过去半月了,曹cao如今更关心吕布是否会趁此机会登基,毕竟蔡邕算是关中对吕布唯一有影响力的汉臣,如今蔡邕一死,对于吕布来说,是最佳篡位时机。 不过若吕布真的篡位,那接下来就是第二次群雄讨吕了,而这一次实际上就是他和袁绍联手共讨吕布。 曹cao已经想的很清楚了,荆州和江东都指望不上,他和袁绍联手攻打,以他二人之力,配合如今已经被他破解的连弩,他相信攻入关中没有问题。 “好!”曹cao满意的点点头,能做出来就好,看向工匠道:“要何材料,尽管说,尽量多造一些。” “主公还不明白?这真正的问题不在弩弓。”那匠师苦笑道。 “此言何意?”曹cao不解。 匠师苦笑道:“这种连弩,上弦极为简易,但射箭却极快,只需百人,各个手持此弩能造成千人射箭的效果。” “不错。”曹cao点点头,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然而对箭矢的消耗也十分惊人,原本以弓箭作战,一场战争一人用不了十箭,而如今有了此物,若是不加限制,一人射百箭都有可能,而这箭簇却是需要专门打造。”匠师苦笑道。 “也就是说,弓弩好造,然而箭矢不够?”曹cao恍然,他想起来当初攻南阳的时候,马超用这东西也是抠抠搜搜的,不是每战都用,到了后来就不用了,估计是打没了。 “正是!”匠师见曹cao终于理解,微微松了口气道。 “原来如此。”曹cao点点头,沉吟道:“至少需万副连弩,至于箭簇,将所有工匠都调来,能造多少便造多少。” 吕布若是篡位,应该会在科举之后,还有段时间,不着急。 “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