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5、再劝丁奉 (第2/2页)
有可能会冲乱关羽军的阵型。 廖化试探性的回答,“可以把这些俘虏们分散到四座城门,参与城防建设。” “其余的俘虏,咱们采用少次多量的方式,分批向西运送。” 廖化的处置办法中规中矩,关羽听后,倒也没有表达意见。 关羽似乎对这些俘虏早就有了安排,廖化的回答,不过是给他一种参考。 把俘虏的事情谈完,关羽却没有放廖化离开。 自从廖化表现出统兵能力后,关羽便习惯性的向廖化发问。 “我前两天收到消息,刘封的援军正在前往房陵。” 廖化的眼睛一亮。 仔细一分析,廖化才明白,事情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吕蒙的攻势受挫,关羽又得到了刘封的救援消息,那么,于情于理,关羽都不应该遣散军队。 但是,关羽的离别酒宴目的很明确,这也侧面说明了,上庸兵的支援兵力不会太多。 廖话反问关羽,“副军中郎将派了多少部队?” 关羽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步骑一千人,而且,由刘封亲自统帅。” 刘封不仅是上庸兵的最高统帅,还是一名勇将。 但是,刘封就算再能打,也不能以一敌万。 只带一千人支援,摆明了担心部队被关羽控制。 不仅是关羽,连廖化也对这位年轻的将领有些愤怒。 自己假传关羽的书信征调上庸兵,上庸兵姗姗来迟也就罢了。 关羽军退到了房陵,廖化又为将士们争取了时间。 即使如此,上庸援兵还是磨磨蹭蹭。 而且,上庸和房陵的距离很近。 上庸兵磨磨蹭蹭的支援速度和薄弱的兵力,已经不是刘封的能力问题了,而是这位统帅的态度问题。 关羽:“刘封这是把我当成叫花子,还是把吕蒙看成了软柿子了。” 廖化苦笑道:“君侯不必生气,上庸刚刚平定,或许真的没有办法抽出兵力,既然君侯打定主意西撤,那么,刘封兵多兵少对咱们也没有影响。” 刘封对关羽不尊敬,关羽同样瞧不起这位刘备的义子,“等我见到大哥,一定让大哥好好教训他。” 关羽跟廖化提起刘封的事,仅仅是为了让廖化提前做好准备。 “这几天,我军的家眷已经提前转移了,后勤物资也大多整理好,我准备明天撤军,到时候,你带你的部队去接应刘封。” “元俭,你下去命令将士们做准备吧。” 告辞离开之后,廖化没有先回到自己的营区,而是来到七军降兵的营地,找到了成何。 正在房陵城里,七军降兵的待遇虽然比不上关羽军将士,但却好过吕蒙军俘虏。 七军降兵营区在南城,廖化入城的时候,一名斥候刚刚进城,在街道上纵马飞驰。 从斥候回归的方向上看,斥候一定带回了吕蒙军最新情报。 把关羽同意释放七军降兵的事情告诉成何,这名降将表示出感谢。 除了在关羽面前求情,廖化还帮助成何写了一封信,证明成何没有帮关羽军作战,在信的最后还郑重的书写了‘关羽军主簿廖化’这七个字。 拿到信,成何很感动,他做出承诺,日后在战场上再次相遇,必然不会采用偷袭或者诡计,一定堂堂正正的作战。 廖化也说了很多客套话,但他没把成何的话当真,在他看来,只有丁奉值得自己用心拉拢,对成何的帮助,不过是兑现承诺之后的举手之劳。 即使是廖化,也做不到每一句承诺都兑现,更何况成何这种有过被俘经历的普通将领。 成何一旦回到曹军,曹cao会不会让他继续统兵还是个未知数,即使继续带兵了,打仗的事也不是成何说了算。 廖化和成何两人一起走出营房,来到七军降兵中间,廖化宣布了降兵们的自由。 大部分人决定跟随成何离开,依旧有不少降兵决定留下,而且,要求留在廖化身边。 对于这些降兵的投靠,廖化表示欢迎。 成何带兵离开,廖化亲自放走丁奉。 丁奉得到了更好的待遇,廖化不仅亲自帮对方选了一匹战马,给足了路费,还把丁奉的武器还给对方防身。 离开俘虏的营区,廖化直接回营。 刚回到营区,正好撞见了神色匆忙,召集廖化前往城主府议事的传令兵。 传令兵喘着粗气,“廖将军,关将军有情。” 廖化随口问了一句,“什么事,这么急,我刚从关将军那里回来。” 传令兵解释着:“吕蒙军来了,他们从水路行军,前锋距离房陵城大概只有两个时辰的路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