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9、将军朱然 (第1/2页)
廖化收到的那封战书,确实是朱然写的。 朱然也的确是吕蒙军在西岸的统帅。 但是,和关羽军作战的那五百人,并不是朱然直接指挥的吕蒙军精锐,而是成何的七军降兵。 让七军降兵和关羽军拼杀,对吕蒙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七军将士跟随于禁投降却并始终没有享受到于禁的待遇。 降兵的数量太多了,关羽只能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存。 这也不能怨关羽,七军投降之后,关羽军多了几万只吃饭的嘴,后勤问题迅速爆发。 为了支撑襄樊战事,关羽透支了荆州的战争潜力,几年的物资积累一扫而空。 他甚至不得不派人取走湘关米,向江东传递了缺粮的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保证七军降兵有饭吃,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夺取江陵之后,吕蒙立即放出了七军俘虏,大部分兵员分配给吕蒙军将领们。 出于外交和政治上的一些考虑,吕蒙还是把一支降兵独立成军,由成何统帅。 虽然孙曹联手了,但这些降兵终究不是自己人,和吕蒙军的嫡系部队相比,俘虏们待遇差很多。 因此,这支部队迟迟没有恢复战斗力。 在会议上,吕蒙安排成何带兵和关羽军对决。 吕蒙非常谨慎,即使两军隔着江水对峙,但是,吕蒙依旧保持了高度警惕,没有把真实意图告诉将士们。 朱然和很多将领都提出了反对,吕蒙却为了保密,力排众议,一意孤行。 对决的主力,是成何的部队,但是,一军统帅却是有过良好表现的朱然。 吕蒙私下会见朱然,讲清了真正意图。 杀手锏早已被送上船,通过一些看上去正常的兵力调动,吕蒙用精锐士兵换下了船上的水手。 成何统帅的五百人,仅仅是吕蒙派出去麻痹关羽军的诱饵。 战船停靠在西岸,参与对决的五百名士兵又不够强大。 等到关羽军被牵制住后,朱然才会统帅真正精锐下船作战。 吕蒙的安排,朱然很熟悉,这只是白衣渡江的又一次应用。 为了夺取湘水畔的烽火台,吕蒙军将士伪装成了商旅。 这一次,精锐部队伪装成了水手。 掌握了吕蒙整个计划之后,朱然对大都督的计划有了信心。 从成何带兵下船开始,战事完全按照吕蒙的计划进行。 鼓声响起,成何带兵进攻,对决很快开始。 关羽军的战斗力强过成何的部队,他们敏锐的意识到吕蒙军两翼的薄弱点,部队开始对两翼加大攻击力度。 等到双方的军队完全牵扯在一起之后,朱然认为出击的时机成熟,这才带兵下船,发起总攻。 虽说吕蒙军缺马,部队缺乏追击能力,但是,伪装成水手的吕蒙军将士都是体力完好的轻步兵。 如果真的按照计划投入战场,关羽军即使不会全军覆没,也会遭到重创。 但是,朱然没有想到,关羽军撤退的很果断。 朱然刚刚带兵下船没多久,将士在西岸整队,关羽军响起了撤军的金声。 敌军倒是训练有素,立即和吕蒙军脱离接触,主力分成了两支部队,从两翼撤军。 意识到战局发生变化,朱然立即组织追击,但是,他的动作迟了一步,关羽军主力已经撤走了。 除了关羽军反应迅速之外,成何和他的部队缺乏战斗力,同样也是放跑敌军的一个重要因素。 吕蒙想用一群缺乏战斗力的降兵吸引关羽军作战,他却没有想过,这些人的战斗力是否足以挡住关羽军的撤军。 见到成何之后,朱然只能责骂对方两句,随后便和成何两人一起发动追击。 吕蒙对和朱然的对决寄予了厚望,如果关羽军主力撤出了战场,那么这一场对决就没有收获全功。 所以,朱然虽然没有获得假节的权力,但他还是给成何下了死命令。 如果七军降兵不能拖住关羽军,那么,成何需要提头来见。 成何不敢耽误,统兵先一步追击。 朱然的部队跟随在成何将士身后发起追击。 朱然集中了所有兵力,没有留下任何人打扫战场,得到解救的吕蒙军俘虏也无人照看。 朱然很清楚,关羽军撤出粉水之后,东岸的吕蒙军将会依次渡河,那时候,这些繁琐的战后工作当然会有人负责。 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朱然这样考虑问题。 一名士兵快速来到朱然身边,“朱将军,有一名刚被解救的俘虏请求见你,他自称是潘璋将军的部将,希望得到符合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