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9、新的命令 (第1/2页)
廖化在围头的一番表现,成功稳定住降兵军心,阻止了混乱扩大。 青年肯定不是行刺胡修的刺客,理由很简单,那两箭的准头太差,这种刺客,不仅完不成任务,还会坏事。 但是,青年一定为曹军做事,企图在围头营寨中制造混乱。 不论青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廖化当众“处决”了他,对方已经暴露了身份,失去了蛊惑军心的能力。 通过释放青年,廖化对降兵们释放了善意的信号。 降兵们虽然打着寻找失踪战友的旗号兴师问罪,但是,大多数人担忧的,是杀害降兵的传言,关心的,也是自己的性命。 廖化用行动安抚了降兵。 比起听到的,人们更愿意相信看到的。 连暗箭伤人的青年,廖化都可以选择既往不咎,他又怎么会杀戮其他无关人员。 廖化也没有忘记承诺,在将士们整理行囊,准备出发的这段时间内,通过牛高的帮助,大张旗鼓在营地中寻找失踪士兵。 直到最后,失踪的士兵也没有出现,当然,也没有人再关心失踪者的真正下落。 部队一路疾行,很快抵达樊城下的关羽军大营。 预想中的紧张备战情形,并没有出现,城头城下一片平静,完全没有即将发起大战的迹象。 廖化此时倒也不关心战事,他不仅完成了任务,还亲自把围头的军队带了回来。 任务完成,当然要向关羽复命。 再次见到关羽,廖化突然产生种感觉,这名威震华夏的名将似乎苍老了很多。 看到廖化,关羽的语气很平淡,“你的梦境似乎成真了。” 大概是为了避免讲废话,关羽直接把手边的两封文书交给了廖化。 翻开第一封书信,内容很简单,“吕蒙来袭,江陵城有内应。” 书信的笔记很潦草,甚至都忘了署名。 廖化随即打开第二封书信,信的内容,和前一封信截然相反,不仅报了平安,还表示一切正常,书信的最后,有赵累的署名。 紧紧依靠这两封信,可以分析的内容太少了。 关羽:“这两封信都是赵累给我的,区别在于,字迹潦草的那封,是赵累派人快马加鞭送回来的,另一封信则是从江陵传来的军报。” 关羽重重的拍了桌子,“吕蒙确实偷袭了荆州,在利益面前,孙刘联盟就是个笑话。” 关羽长叹了口气,“如果江陵出现了问题,你的梦境很可能全部实现,咱们很难依靠自己的实力收复荆州。” 廖化的看法比关羽更悲观,比起收复荆州,保存关羽军有生力量,确保关羽的安全,更重要。 先不考虑南郡战情,单单关羽军重兵围困的襄阳和樊城,就有曹军重兵,尤其是樊城守将曹仁,那可是曹军攻守兼备的名将。 仓促撤围,一旦曹军发起追击,关羽军很可能提前崩溃。 关羽喃喃道:“赵累的书信内容太简单了,江陵是否失守,谁是内应,都没有在信中体现。” “咱们不能继续等下去,元俭,你休息的时间已经够久了,我有任务给你。” “胡修和傅方虽然身死,他们的部队却还在,你暂时统帅这支围头的军队。”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关羽补充了一句,“这支部队你不能全带走,留下一部分给我,你挑选三百精兵,迅速南下江陵。” “即使荆州的局势无可挽回,我也希望你能尽快派人,给我带回准确情报。” 廖化毫不犹豫的接受了关羽的命令,等这一刻,他已经等了太久。 离开关羽的营帐,廖化立即返回部队。 南下行动不容有失,所以,兵员一定得是精锐。 廖化挑选了牛高和苏由两个人,接下来,再通过这两个人,从军中挑选士卒。 为了快速到达江陵,弄清楚荆州的最新情报,挑选出的兵将,虽然不需要勇猛善战,但是一定要吃苦耐劳。 三百名士卒中,两百人是胡修和傅方的残部,剩下的,都是降兵。 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将士们抛弃了重武器和装备,粮草辎重也随身携带。 除了行军途中的必要休整,将士们绕城南下,避村不入。 高强度行军让将士们叫苦不迭,即使是牛高,也在廖化面发出了抱怨,希望部队可以放慢速度。 廖化不为所动,因此,不少士卒在强行军中掉队,或者,当了逃兵。 南下的过程中,廖化遇到过多名北上的赵累使者。 使者带回的军情越来越紧急。 “江东军接近公安。” “糜芳谋反。” “我军撤出江陵。” 为了防止使者带回的的消息,在前线引起混乱,廖化叮嘱了所有使者,战报只能向关羽一人汇报。 斥候找到赵累的时候,赵累的将士遭受包围了。 赵累军兵力不算少,但是,大量家眷随军行动,影响了部队战斗力。 为了照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