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擅作主张 (第1/2页)
孙权一定会背盟,江东军必然会偷袭荆州。 关羽的北伐不仅威震华夏,也让季汉政权暴露了实力,引起了孙权危机感。 北伐让荆州守备空虚,更是刺激到了孙权的野心。 在原先的历史上,关羽军被曹cao和孙权联手消灭,敌方将星云集,于禁、曹仁、徐晃、吕蒙、陆逊都是当世豪杰。 关羽也并不是毫无准备,北伐之前确实做了防备孙权的准备。 扩建了江陵城,把出征将士的家眷送入城中进行保护,还任命糜芳守备江陵城。 湘水畔还修建了大量用来示警的烽火台。 荆州防务的核心在江陵城,所有的布置也都围绕这座坚城进行。 随着糜芳的投降,江陵不战而降,大汉的王业与关羽的雄心也随着城池易手毁于一旦。 江东军夺取江陵城,坚城变为了囚室,北伐将士家眷摇身一变,成为吕蒙的人质。 等到吕蒙军占领江陵的消息传回关羽军中,那可什么都晚了。 廖化必须抢先行动,避免事态快速恶化。 首先,他要避免江陵失守,保住荆州的汉军基业。 其次,他得保住关羽的性命。 关羽是大汉政权唯二的帅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即使荆州依然失守了,留下关羽,大汉的复仇战或许会是另一种结局。 廖化可不希望历史重演。 既然孙权给曹cao的书信依旧没能引起关羽的重视,廖化只能靠自己力量,尝试挽回败局。 廖化是主簿,掌管全军的文书。 这意味着,关羽的命令需要通过廖化传递下来。 将领们给关羽的汇报,也需要经过廖化的手转达上去。 依靠主簿身份,廖化不仅可以获取最新战情,还可以用关羽的名义伪造命令。 即使下达了假命令,接到命令的将领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察觉出异常。 只要命令不太假,骗过了接令的将领,假命令就会被当成真命令执行。 这就为关羽军争取到宝贵的反应时间。 谎报军情,假传命令,是死罪,廖化需要承担极大风险。 如果别人处在廖化的位置上,或许还会考虑一下。 但是,廖化是一个死过一次的人,他看淡了生死。 这一次,他会为理想而活。 吕蒙军闰月出兵,现在已经是十月下旬,留给关羽军的时间不多了。 有针对性的搜索手边关于荆州的情报,廖化开始分析战局。 距离江陵城最近的一支关羽军部队,是护卫粮道的都督赵累。 确保荆州军撤回西川的重镇有三处,分别是秭归、宜都、房陵,可惜的是,廖化手边没有这三城的兵力配置和守将信息。 关羽军可以依靠的外援,只有刘封和孟达统帅的上庸兵。 一番思索后,廖化开始行动,他写了很多信。 第一封信写给赵累,廖化以关羽的口吻,命令赵累集结并统帅所部人马,调头返回江陵城,接管城防。 信中的语气很严厉,即使赵累行动失败,也要控制江陵东门,保护并且转移将士家眷。 廖化明白,赵累的兵力太少,又分散在整个粮道上,仓促集结需要时间,部队赶到江陵并且及时布防,从时间上看,就很紧张。 即使江陵城最终依然失守,廖化也希望赵累能救出部分将士的家眷。 江东军控制的人质越少,关羽西逃的时候,就可以得到更多将士保护。 接下来,廖化给秭归、宜都、房陵三城的守将写信,要求守将提高警惕,加强对城池的防御力量。 对于这三城守将,廖化能做的,也只剩下了提醒。 为了北伐顺利,关羽军从各地抽调了大批兵力,仅有的兵力也都集中在江陵,保护将士家眷。 三城守军的兵力不会太多,仅仅依靠三城的自身实力,很难在江东军的强攻中守住城池。 但是,廖化送出书信的目的,恰恰是为了提醒守将增强戒备,避免江东军偷袭得手。 只要三城守兵能迟滞江东军的进攻速度,关羽军逃出生天的几率就会增加。 这两个手段,仅仅是对败局的补救,效果不会太明显。 最重要的补救措施,是送给上庸的书信。 上庸守将刘封和孟达并不是关羽的下属。 刘封是汉中王刘备的义子,孟达也是刘备入蜀的从龙之臣。 关羽的命令指挥不到上庸,所以,廖化写信的时候反复修改措辞。 这不是关羽军第一封请求上庸兵支援的书信。 关羽军北上,发动襄樊战役的时候,为了增加兵力,关羽多次派人向刘封和孟达求援。 每一次的求援都被刘封和孟达两人婉拒。 刘封和孟达的拒绝理由看上去无懈可击,两人表示,上庸新归附,兵力不足,需要留兵驻守,稳固人心。 廖化却觉得,这并不是上庸兵按兵不动的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