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传_第二章 少年游 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少年游 1 (第3/3页)

一幅墨葡萄便跃然纸上,俞二不善笔墨,舒承宗一见之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赞道:“笔墨淋漓,不拘形似,潇洒爽逸,自成一家。不愧一代巨匠之作!”

    青藤先生听了舒承宗的话眼神中颇为赞许:“舒老弟这评语中以‘不拘形似’四字深得我意,凭这四个字可引为老夫平生画中知己了。”

    舒承宗道:“先生谬赞,能为先生画中知己,是舒某平生之幸!这幅‘墨葡萄’和这绿豆大曲酒可谓‘酒助画意,画传酒名’,当可流芳百世!”

    说罢两人相视一笑。

    正有诗云:

    有明一朝三才子,

    草书诗贴出解元。

    青藤泼墨草龙珠,

    绿豆大曲临江仙。

    纵观历史长河,文化和技艺的传承都离不开一代代的薪火相传,离不开为师者的口传心授。

    而关于师徒间最好的状态,礼记中早有定论,那就是教学相长。而为师者卓绝的修为和毫无保留的心念、为徒者超高的天资悟性以及超出常人的勤奋这几个条件,则缺一不可。而青藤、俞二两位先生和窖生则从一开始便很快进入了这种状态。

    每日清晨卯时即起,先是俞二先生从少林最粗浅的功夫教起,入门第一课便是少林长拳。

    而每日午时过后,两个时辰修习经史子集和八股文章,窖生都如同嚼蜡,然而舒承宗为了科考严令其每日必须温习,用舒承宗的话说:我舒承宗的儿子必须考中进士,中了进士,你爱干嘛干嘛去,所以窖生虽不情愿,却也不得不应付。晚上则由青藤先生传授,战法、兵略、天文、地脉、五行、易经、八卦等无不涉猎,窖生可学的津津有味,有时兀自研习到深夜都毫无倦意。

    窖生悟性极高,因此青藤所传虽杂,却能够做得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有时领悟的慢,便接连几日闷声不语,直到顿悟以后方才会喜笑颜开,每逢这时,第二日晨起和俞二先生习武之余,便以之前青藤先生所授与武学拳法相结合,和俞二先生辨理。

    俞二先生除了对武学痴迷外便是对行军打仗在行,提到这两样便口若悬河,至于其他方面便显得言辞笨拙,窖生心思机敏,口齿伶俐,所以经常将俞二辩得张口无言,气得满脸涨红,大呼小叫!

    每到这时,青藤先生便在一旁好言相劝,最多是舒承宗从自家酒坊取一坛陈年佳酿,亲自下厨整治几个下酒小菜。四川自古便有‘天府之国、鱼米之乡’的美誉,而饮食颇具特色,舒承宗则更是个中高手,擅长粗料细烹,常以腰花、鸡胗、鸭肠、兔头等佐以青花椒、葱、姜、蒜等辛辣之物或爆炒,或酱卤,佐以时令鲜蔬,让人一见便觉胃口大开,和青藤、俞二两位一起月下小酌一壶、高谈阔论一番,俞二闷气便化为乌有。

    舒承宗见儿子这两位先生不仅好酒,也善品酒,确可称为酒中仙圣,也堪称酒中知己。于是常以上好的泸州大曲酒为基,以绿豆大曲酒的酿制技艺为根加以创新,加之各时令所产果蔬,酿出如青梅酒、荔枝酒、桂花酒以及以青城山所产野生猕猴桃酿制的茅梨酒、白果酒等等,实在让青藤、俞二大快朵颐,足慰平生。

    而最让舒承宗引以为傲的,便是自己苦思多日,在绿豆大曲的制法基础上,独创了一种新酒:以上好的泸州大曲为基,以早春二。三月间峨眉山万年寺后所产的一种野生春茶为引,酿制出一种茶酒,忙不迭请青藤先生、俞二先生品尝,俞二先生痛饮后还是两句:“好酒、好酒!”

    青藤先生品过这茶酒后却欣喜异常的品评到:“此酒入口绵柔、刚入口时唇齿间溢满了茶的清新芬芳,而后又是一股美酒的香醇甘冽,最为难得的是两股香气不仅不相互压碾,反而相互交融最后合二为一,让人仿佛恍惚间不自知刚才那一口究竟喝下的是春是茶还是美酒,实在是无上妙品!这酒叫做什么名字?”

    舒承宗连忙道:“兄弟刚刚酿好,还未取名,就请藤兄斟酌取名吧。”

    青藤先生又辍饮了一小口手中美酒,沉吟良久,说道:“舒兄弟,就取名‘茗酿’如何?”

    舒承宗一听连连称赞:“好名字,让人一听便仿佛置身于茶园春色之中,纵情于山水之境,人生难得偷得浮生半日闲,就叫‘茗酿’!”

    自此,天下酒道中人和茶道中人便多了一种共同之选。

    岁月如水般流淌,有良师倾囊相授,有贤徒志承衣钵,有美酒佳酿充当钓诗客、般若汤,或张或弛、嬉笑怒骂中八载如白驹过隙,一闪而逝。

    八年里,窖生由一个垂髫孩童长成一个弱冠少年,而各项修为也日渐精进,一来窖生自六岁起习练峨眉吐纳心法,内功颇具根基,二来天资悟性极高,且肯下苦功,因此进展竟然极为迅猛,寻常少林弟子从少林长拳开始习练,即使天资、勤奋无一不佳也需二十年开外才开始习练韦陀掌、龙爪手等少林上乘功夫,舒窖生竟然只用了六年时间,以至于俞二先生都有些不知所措,怕进展过于迅猛而致走火入魔,待反复观察窖生并无走火之虞才继续传授。俞二先生心里清楚,以此刻窖生所学,加以时日增加临阵实战经验,至多到窖生二十岁时,便可跻身当世一流高手之列。

    而青藤所传之各项战阵、兵法、易经、杂学更加突飞猛进,亦不免大出青藤先生意料之外。这一日,青藤先生静静地看着在场院内切磋过招如高手对决的俞二、窖生师徒二人,思索再三,决意将自己这一生最引以为傲的绝学从这天开始传授给窖生,而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开始,使得属于他自己的辉煌和荣耀得以延续。

    入夜,一片寂静中,在书堂前,两盏油灯忽明忽暗,看着眉宇间英气中又夹杂着几分顽劣、几分稚嫩的爱徒,青藤先生神情庄重地对窖生说道:“从今日起,为师将毕生所学之精华都传授于你,我要告诉你倭寇是谁,他们从哪里来?他们来干什么,他们是如何凶狠残暴和灭绝人性,他们的战术和战法,最重要的是如何战胜他们。”

    看着与平日不一样、神情凝重的先生,窖生也一改往日的飞扬跳脱,疑惑地问:“倭寇?”

    青藤先生严肃地点点头,重重的重复道:“对,倭寇。”

    窖生挠了挠头问道:“他们在哪?”

    青藤先生眼望东南,缓缓地说道:“二十年前,被我大明将士在东南沿海所打败,逃走了。”

    窖生更加疑惑:“他们都跑了那我学这些还有用么?”

    青藤先生看着眼前自己心爱的弟子,说道:“十几年以前,有个少年也问过我同样的话。为师现在就告诉你,有用,因为迟早他们还会回来的。你要记住,不仅你自己要学会,重要的是,你要把你学会的和领会的东西一代一代传下去,记住了么?”

    窖生被青藤先生的庄严肃穆感染,郑重地点了点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