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辩经 (第2/2页)
,笑着反问:“我如何辩不过了?” 他向前缓走两步,说道:“阁下辩经,却只是拿出一处来,如何算得上客观?况左传全书,也不是全然没有缺点。” “阁下以己之长攻我之短,确实是好计量。” 应宇听完吕煜的话,很不服气。 “刘向《别录》有言:左丘明授曾申;申授吴起;起授其子期;期授楚人铎椒,铎椒作《抄撮》八卷;授虞卿,虞卿作《抄撮》九卷;授荀卿;荀卿授张苍。其间8人单传,约250余年,名录清晰,乃先贤真意,公羊二传都是子夏的弟子公羊高、谷梁赤以口授的方式将《春秋》的微言大义传给后学,经过历代记录传播,早失真意,莫非吕兄觉得先贤之言有错?” “先贤之言或有对错,不过春秋三传,各有优劣,岂能一言蔽之,一言誉之?” “吕兄有高言,在下洗耳恭听。” 陈群与杨修也是被吸引过来了。 像吕煜口气这么大的,他们也是很久没见过了。 就算是杨修... 他自己也觉得他没这吕公明这般嚣张。 但嚣张...可是需要本事的。 你吕公明可有这个本事? 吕煜环视众人,仰天大笑,道: “昔周道衰陵,乾纲绝纽;礼坏乐崩,彝伦攸斁。弑逆篡盗者国有,yin纵破义者比肩。是以妖灾因衅而作,民俗染化而迁。阴阳为之愆度,七曜为之盈缩,川岳为之崩竭,鬼神为之疵厉。故父子之恩缺,则小弁之刺作,君臣之礼废,则桑扈之讽兴;夫妇之道绝,则谷风之篇奏,骨rou之亲离,则角弓之怨彰。君子之路塞,则白驹之诗赋。 天垂象见吉凶,圣作训,纪成败,欲人君戒慎厥行,增修德政......幽王以暴虐见祸,平王以微弱东迁。征伐不用天子之命,号令出自权臣之门。故两观表而臣礼亡,朱干设而君权丧。下陵上替,僭逼理极。天下荡荡,王道尽矣。” 陈群见吕煜说出这番见解,眉头微皱,而那些原本是想要来看笑话的人,一个个也将嘲讽的话吞进去了。 这吕公明... 貌似有两下子。 众人惊诧,而吕煜的话可是像连环弹珠一般,可是没带停的。 “孔子覩沧海之横流,乃喟然而叹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成天下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遂书《春秋》。 《春秋》之传有三,而为经之旨一。臧否不同,褒贬殊致。盖九流分而微言隐,异端作而大义乖。《左氏》以鬻拳兵谏为爱君,文公纳币为用礼;《谷梁》以卫辙拒父为尊祖,不纳子纠为内恶;《公羊》以祭仲废君为行权,妾母称夫人为合正。以兵谏为爱君,是人主可得而胁也;以纳币为用礼,是居丧可得而婚也...” “这...” 陈群与杨修对视一眼,两人都研习过春秋三传,今见吕煜言之褒贬,居然有醍醐灌顶之感。 “好厉害,这吕公明是有本事的人,熟读五经,专精春秋,比之学海,或许不逊多少。”陈群叹了一口气,公羊出了这般人物,对他左传来说可不算是好事。 “学海及冠之时,怕没有此等高论。” 杨修却认为吕煜比何休更胜一筹。 “若论同年,确实如此。” 也难怪司徒让吕公明过来,原是有真本事的。 场间太学生,甚至有的人去韩诗校舍借来纸笔,当场记录起吕煜的言论来了。 不过吕煜虽字字珠玑,但语速却是极快的,让那些记录的太学生叫苦不迭。 “汉兴以来,瓌望硕儒,各信所习,是非纷错,准裁靡定,故有父子异同之论,石渠分争之说。废兴由于好恶,盛衰继之辩讷。斯盖非通方之至理,诚君子之所叹息也。左氏丰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若能富而不巫,清而不短,裁而不俗,则深于其道者也。故君子之于春秋,没身而已矣....” 洋洋洒洒数千字,被吕煜一口气说了出来。 “如何?” 吕煜看向应宇,后者脸色苍白,但眼中看向吕煜,居然全是敬佩。 “吕兄高才,在下远不如之,是我拘泥于一物了,三传各有优劣,应当是博采众长才是。” 好记性有时候太重要了。 嘴炮,也需要肚子里面有墨水啊! 说服了应宇,吕煜大笑两声,向前两步,环视身前太学生,道: “诸位,可还有前来辩经者?” 此言一出,全场皆寂。 风儿又开始喧嚣起来了... ......... 这两天有事,22号之后会补更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