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 一心救汉吕公明 (第2/2页)
的不义之事可以说是罄竹难书。 “是故我等在外聚兵以勤王,必可胜出。” 吕煜轻轻点头。 “董卓必不长久,你我皆有此共识,然而敢问文若,关东群雄啸聚,可破董卓乎?” “岂是不能?” 荀彧虽然是儒君子,但一见到要争辩这天下大势的东西,也是争得脸红脖子粗。 但好看的人就是好看,连生气了都是好看的。 “袁本初何许人也?袁公路何许人也?曹孟德何许人也?韩冀州何许人也?他们或许会聚兵讨董,然而岂能一心乎?董卓虽然不得民心,但他手下西凉悍卒各个勇猛,吕布、郭祀、李榷、华雄、牛辅等人,少有能敌,岂易战胜?” “有拳拳报国之心,有不畏死之勇,何愁董卓不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忠于陛下者甚众,然而欲乱世夺鼎者不计胜数,自刺史改州牧之后,州牧太守哪个不是拥兵自重?文若在洛阳,得到的消息怕不比在下少。” 吕煜这番话说出来,便是荀彧也是沉默下来了。 吕煜知晓,他快要说动荀彧了。 “况且即便董卓被除,能如何?” “董卓被除,自然要复我汉室威仪,广施仁政,百姓安居乐业,我大汉未尝不可中兴也。” 吕煜轻轻摇头。 “那讨董之人如何安置?” “高官侯爵奉之。” 吕煜步步紧逼。 “若文若有兵卒,可轻易掌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乃至亿民人之上,文若作何选择?” “自然...” 荀彧原本说自然是还权与陛下的。 但他仔细一想,便觉得此事定然不能成。 有勤王之功,加上手中有兵权,那么这些勤王之人岂会甘心? 天下忠汉者有之,但在权力的诱惑下...又有几人能忍得住诱惑? 荀彧扪心自问,即便是他想要放权,手下军士可答应? 威高震主,陛下成年之后,岂还会留你? 是故荀彧变得不再愤怒,变得愈发沉默了。 “况自殇帝以来,七十余年换了八个皇帝,平均一个皇帝在位的时间不超过十年。宦官当朝,党锢之祸,卖官鬻爵,鲜卑作乱,乌桓祸起,黄巾之乱,再到如今的董卓乱政,我大汉四百年基业,如今已近暮年,若非烈药医治,难去顽疾。” 吕煜缓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文若所言之讨董义士,何尝不是我大汉祸患?妄想聚兵讨董可安天下,便想百姓安居乐业,岂不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呼~ 吕煜这番话,对荀彧来说可谓是当头一棒,当即将原本清明的脑袋都变得昏昏沉沉了。 “公明对天下大势的分析,荀彧甚是佩服,虽然无法反驳,但也不敢全信。况公明既然如此了解天下大势,这烈药为何?” “顽疾如何医治?” “根治。”荀彧毫不迟疑的说道。、 “不错,既是要根治,便是要替陛下荡轻不臣,留下清平之世。” 荀彧死死的盯着吕煜。 “何人可为之?” “我!” 吕煜毫不客气的指着自己,脸都不带红的。 “你?” 若换做之前,荀彧会觉得吕煜不仅是狂妄之徒,更是癔症之人。 就你敢说可救汉室? 但听完吕煜前面对于天下大势的分析之后,荀彧沉默了。 不得不说... 即便是他心里很不愿意相信,但下意识,他居然对吕煜的话信了一点。 虽然只有一点,但在荀彧心中,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我居然会信这吕公明可以救我大汉四百年基业!? “公明大才,荀彧自愧不如,然公明何能救我大汉?” “大破董卓,迎陛下以定乾坤,讨天下不臣以平乱世,施仁政以安天下。” 对于荀彧,吕煜也可以说是推心置腹了。 “何能大破董卓,何德迎得陛下?” “去除山匪,我已聚兵八百,再过些时日,得三千义士不成问题。入洛求官,以得安身之处,暗中养精蓄锐,以聚实力,待陛下需要,随时可以援救。” 荀彧第一次听到吕煜说出这番话。 在未见吕煜之前,他以为吕煜是贤才,大才,谋士。 但今日一见,他才发现吕公明胸有大志,有枭雄之资。 “公明为我说了这般多,莫非是...” 吕煜的眼神恨不得将他吞了,荀彧何等聪明人,也是感受得到的。 “我虽微末,但敢请文若辅佐,以救我大汉四百年基业,以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以让你我青史留得义名。” 吕煜直接将自己的渴望展露出来。 名不见经传的吕公明,居然要他颍川荀氏出身,有王佐之才的荀彧归服辅佐。 换在之前,荀彧只会觉得荒谬,但他现在居然真的在认真思索要不要答应。 但... 答不答应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