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4章 石背村外面有个天 (第1/1页)
重生后我的福气涨爆了正文卷第104章石背村外面有个天其他学生不可置信地看向李明月,李明月不是一向最厉害吗,怎么能写得最不好? 李宝玲勇敢举手,“古老师,李明月是写得最好的吧?” 她委婉提示,老师你是还不是弄反了。 古士杰笑眯眯道:“我们昨天学的是第6课,李明月默写的是第8课,所以她最差。” 正幸灾乐祸的赵小兰瞬间没了笑,有种被万箭穿身的感觉:李明月,你作弊! 我们才学到第6课,你竟然已经能默写第8课了! 她才刚刚预习了第7课的内容,亏她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领先所有人一步呢,结果...... 其余人也心情很复杂,老师你是故意的吧! 不管怎么样,李明月成了石背村学校第一个读报的人,其实这也是几个知青商量过一致决定的事,这事儿是李明月提出来的,所以她必须先给大家示范一个。 所以即使李明月默写对了第6课,古士杰也会找其他借口让李明月成为‘最差’。 这天晚上吃过饭后。 石背村的村民们大部分都歪炕上家长里短的时候,村里的大喇叭就响了起来。 “喂,喂,喂,喂!” “哎呀,大晚上的,生产队这是有啥事了?” “正好我没事,管它是啥事,我都能出人出力。” ...... 有学生的家里则是另外的声音,“啊,我知道,是我们老师要给大家念报纸听。” 正在众人嘈杂中时,喇叭里响起了一个少女清脆的声音。 “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 赵家的赵小兰一下子愣住,这是李明月的声音!不是说先从老师们开始吗?怎么就变李明月了。 不少人也听出了李明月的声音,毕竟石背村不大,人不多。 喇叭里怎么会出现李老头孙女的声音呢?往常可都是队长李石柱的。 还要那什么光明,什么希望,又是什么东西? 在大家的疑惑声里,李明月继续讲了下去。 “回郭镇公社位于XX省SS县,有二十一个大队,二百一十一个生产队,五万八千口人,四万亩土地,坡地占一半以上。” 村民们稍微愣了下后,就开始和石背村所在的公社对比了起来。 这个回郭镇公社可真够大的,反正算下来应该比石背村人口多,地也大。 广播里继续响着李明月的声音。 “近几年来,回郭镇公社的生产条件变化很快,全社百分之八十的徒弟实现了园田画,耕作、排灌、脱粒、农副产品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所有生产队都通了电,化肥自给有余。” 一听这,父老乡亲们就轰然起来。 “啥,人家都有机器耕地、浇灌、脱粒了,电也通了,化肥也自给还有多余的!” “那为啥咱们生产队啥都没?啥都是靠人,咱们村还没通电!” “就是,我还以为其他地方跟咱石背村一样呢,没想到人家比咱强这么多!” ...... 大家的心里一下子不平静了。 李明月继续给大家的心湖里投石子。 “回郭镇,去年平均亩产一千零一十六斤,向国家上交粮食五百四十二万斤。” 众人一听更炸,这亩产比石背村高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呢!好羡慕,好嫉妒,好恨! “回郭镇去年办工业总产值达到了五百八十九万元,大队工业达到四百二十八万......” 啥?! 有不少人听到589万元这个数字的时候直接从炕头掉了下来,这是假的吧!? 他们石背村生产队,一年加上粮食,加上所有的收入连人家零头都抵不上。 很多人觉得肯定是李明月在胡说八道,可一开始的时候李明月就说了,这篇报道是国家最有公信力的报纸上的,不可能是假的。 李石柱站在自家院子里,双手紧紧握成拳头,竖着耳朵认真听着,生怕错过一个字。 “回郭镇一开始关于办不办工业的问题,也经历了多年的争议,一开始没钱、没机器,有了机器也买不起,买了机器用不起,修不起,反正就是没钱。 有人主张等一等再说,社员们说:等到何时?等就是不干,等就要耽误时间,等就要落后!” 李明月清脆的声音在喇叭里传出,在石背村的天空炸响,炸进每一个村民的心里,炸得他们羡慕、嫉妒、着急、激动...... 此时的石背村极安静,除了喇叭里的声音外,几乎再听不到任何其他声音。 高丰收抱着他meimei,只要他meimei一有哭的架势,他就立刻举高高。 万四海抓住他家养的旱鸭子,只要鸭子有“嘎”的意思,就立刻抓紧鸭子的脖子。 此时没有一个小孩哭闹,没有一个老人咳喘,都在倾听着喇叭里的声音。 “也要人主张向国家伸手,社员们说:国家出钱,农民种田。这条路我们不能走,公社根据当时的条件,努力办了些小工厂,过了几年,社队工业就给农业提供了三百万元和一千一百多件农机和设备。” “回郭镇立足农业办工业,粮食年年增产,对国家贡献越来越多,集体经济越来越好,社员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卢医苗大队是全公社最早办工业的大队,现在每年工业和副业收入二十多万元,这些收入,除了用于农业生产和增加社员收入之外,这几年还打深井七眼,买拖拉机十二辆,办起来机修、炸 “公社队员农闲做工,农忙务农,亦工亦农,多种经营,仅大白菜一项,就可为国家供三千万斤,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石背村的人全都呆住了,白菜就能供三千万斤,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啊! “现在,公社办的工厂有化肥、水泥、农机修造、铸造、化工、机制砖瓦、电器材料等十多个......中小学勤工俭学生产滤油器、砂轮、电池......” 这篇报道其实李明月早就看到了,她当时看完就震惊得久久说不出话来。 那场景,是她上辈子无法想象的,如果石背村也能......她不敢想。 所以当定了她第一个要和村民们分享外面的信息时,她思考良多,决定把这一篇拿出来,给石背村一剂狠狠的刺激。 这个刺激的当量很强悍,很多人这一夜辗转发侧无法入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