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三章:宝钞提举司 (第1/2页)
,洪武年间小神医 “要不我到时候将我家的宝钞全部放在你那儿?”蓝玉看着陈松,脸色阴晴不定之后,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行啊,把你家的宝钞全部放在我那儿完全可以,你随时可以将你家的宝钞放在我那。 我不会拦着你,只不过放到了我那之后,能不能保存就不一定了。或许,它会因为霉变而产生臭气,最后被我扔掉。 又或许,会因为某场大火而变成灰烬……”陈松脸色平静。 “呵呵,你这是在威胁我吗?又或者是在说,你是在威胁朝中所有的勋贵吗?”一顶大帽子直接扣在了陈松的头上,蓝玉的脸上满是讥讽。 有道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在蓝玉的心中,早已将陈松当成了自己的仇人。 “永昌侯不是要去打猎吗?还和我啰嗦什么?天色已经不早了,我就失陪了!” 朝着蓝玉拱拱手,陈松头也不回地带着人离开。 看着陈松离开的背影,蓝玉的脸上满是狰狞的笑容。 “听说陛下要将宝钞的事情交给他,我看这小子能够将宝钞弄出什么花来,废纸一张罢了!”蓝玉阴沉沉的道。 他旁边的郭英插话道:“要不咱们从中作梗?让他将这事儿办坏,然后让陛下好好的收拾收拾他!” 郭英的眼睛当中满是冷光,陈松的官绅一体纳粮政策,让郭英家也损失惨重。 “大可不必,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忍耐。目前不要和陈松作对,不是说咱们怕了他。 而是在他的背后站着陛下,和陛下作对,能有几个好的?李善长,胡惟庸,现在他们人呢?坟头草都半人高了。 等着吧,早晚有一天会将他收拾了,这一天不会太晚……” 蓝玉的声音逐渐小了下去,收回目光,带着人朝着远处的山野而去。 在家闲着无事,打猎放松一下。 马蹄声起,马鞭声扬,这帮人朝着远处狂奔。 天上的太阳渐晚,马上就是黄昏。 这些人晚上可不会回去,都是行伍出身,身上有一股子悍勇之气,又怎么可能会惧怕山野的晚上? …… 天空擦黑,陈松回到了家。 简单的吃过晚饭,陈松坐在了书房当中。 宝钞这事说好解决也好解决,最主要就是麻烦。 因为宝钞没有和金银或者事物挂钩,仅凭着朝廷的一纸命令,很难让宝钞持续稳定下去,再加上朝廷的随意乱发,宝钞的崩盘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陈松回忆着后世的银行,也根本不需要多么了解,哪怕是将银行的大概运行方式拿到这个时代,就是破天荒的制度。 “宝钞要改革,如果刚开始就贸然和金银挂钩,那么势必会造成挤兑现象。 这些手中有大量宝钞的勋贵肯定会将手中的宝钞兑换成金银,而朝廷的金银数量有限,恐怕这么多年朝廷发行出去的宝钞面值,早已经超过了大明朝的金银储备。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如果贸然进行金银宝钞兑换,只会造成崩盘的结果。” 陈松躺在椅子上,闭着眼睛,大脑当中想着这些事情。 “先对宝钞进行改革,大明的宝钞属于户部管,户部下辖宝钞提举司,负责制造发行宝钞。 如果户部有正儿八经懂经济的人,对宝钞的发行进行管控的话,或许宝钞的崩盘也会要缓慢一点。 如果不加控制的乱发行宝钞,那么无异于用一张纸来抢劫整个天下的钱财。这不合理,经济乃国家之本,宝钞发行也应该独立出来。” 想到这里,陈松在桌子上的宣纸上写下了,“大明宝钞督办总衙门”这几个字。 仿照之前的税务督办总衙门,陈松又准备建立宝钞督办总衙门。 目前就放在户部,但户部没有管辖权,只有统领权。 陈松之所以这样做,是有更深层次的目的。 那就是,陈松目前所建立的这些衙门,以后都将会升为部。 像什么户部兵部工部,等等这些部门也会被拆分。 目前也不过是为了以后的拆分做准备罢了。 在陈松的规划中,宝钞督办总衙门下辖三个部门。 制造生产部门,发行运输部门,兑换管理部门。 再设置大明钱庄,和宝钞督办总衙门平级。 主要作用就是发行和回拢宝钞,这个大明钱庄要遍布大明所有的行省,在每个行省的主要城市必须要建立。 等以后规模壮大了,乃至于大明下辖的每个州县,都必须建立大明钱庄。 大明钱庄的运行模式,陈松参考了后世的银行以及明朝末期出现的钱庄。 普通老百姓的钱可以存到钱庄,可以兑换银票,凡是在大明境内,凡是有大明钱庄的地方,都是认票不认人。 不管在哪个地方,只要你有银票,那么随时可以兑换银子。 随着时间的发展,银票将会越来越深入人心,等时机成熟了,差不多了,那么就可以将银票和宝钞合二为一。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了个胖子,目前必须将银票和宝钞分开,各论各的。 陈松笔下,笔走龙蛇,一直书写到后半夜。 叹了一口气,将手中的毛笔放下,费了这么长的时间,终于忙活完了。 将书写的奏折整理好,走出了书房。 外面的夜空静悄悄,天上繁星点点,时不时还能看到划过天空的流星。 …… 天亮时分,陈松站在金銮殿里,上着早朝。 早朝制度其实是有些畸形的,大部分情况下,它的用处并没有那么明显。 不仅浪费了时间,很多事情都没有实质性的解决。 所以后世的那些君王也不太喜欢召开早朝,陈松心里默默的想着,以后得要想个办法,也将这早朝改变一下。 早cao终于结束,陈松打了一个哈欠,走出了金銮殿。 又调转方向,去了御书房。 站在御书房当中,将早已经准备好的奏折拿了出来。 这个奏折很厚,被庆童放到了朱元璋面前的桌子上。 陈松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