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八章:试探 (第1/2页)
应天府当中飘荡着一股诡异的气氛,这种气氛从开始过年就产生,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应天府的那些士绅们、那些大儒们,开始在应天府讲学。 说起来是讲学,其实就是披着讲学外衣的联络会罢了。 他们自以为这一切做的很隐秘,可朱元璋早已经心知肚明,心里就像是明镜一样。 上元佳节终于过去,早朝重新恢复。 正月十六,空气中的硝烟味还没有散尽,空气中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 天上的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大地昏昏沉沉。 陈松穿戴整齐,坐着马车来到了皇宫外面。 天还是很冷,马车最起码还可以阻挡冷风。 陈松的马车静静的停在了宫外,那些从马车上下来的官员看着走下马车的陈松,大部分都是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 宫门在一阵嘎吱声中开启,陈松朝着里面走去。 不过,在陈松的周围,除了徐达之外,几乎再也看不到一个勋贵。 倒是茹太素就像是看不清世事一样,跟在陈松的身旁。 茹太素这人啥都好,就是太话唠。 走进金銮殿,陈松和往常一样,站在了那里。 大部分时间,陈松在早朝上是不会主动发表什么意见的,因为大部分朝政,陈松都不想插手,因为和陈松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朱标的脸上多了不少疲倦,黑眼圈很重,脸色有些苍白。 坐在皇位的下面,看上去有些愁容满面的样子。 朱标的城府到底还是没有朱元璋深,还不能完全做到喜怒不洋溢于表。 “今年大雪不断,天下各地都有灾祸发生,恐怕今年又会有旱灾,臣启奏殿下,请求殿下减免天下赋税。” 一个官员站了出来,声音洪亮。 陈松看向这个官员,陈松并不认识这个官员,甚至连一点印象都没有。 洪武年间,各部官员就像是走马灯一样的更换,有些官员陈松甚至连面都没见过,就被朱元璋换掉。 所以,陈松不认识这个官员也非常正常。 朱标点了点头,一脸认同。 “今年收到各地送上来的奏折,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灾害,免除一部分赋税,也很正常。” 这个官员再次说道:“殿下,洪武十六年,河南水灾,山东也受到牵连,田亩减产严重,山东百姓大部分已经食不果腹,如果不是当地的士绅开仓,恐怕要饿死不少人。 臣以为,山东一地的士绅是全天下的表率,山东一地的士绅对官绅一体纳粮也很支持,只是现在家中确实没有多的钱粮,所以,臣觉得应当免除山东士绅几年的赋税。等他们缓过劲来之后,再交税也不迟。” 脸上满是诚恳,态度放的很低。 “好一招以退为进!” 陈松暗道一声,脸上多了不少讥讽。 不用想,这事肯定和孔府脱不开关系,山东一地的士绅几乎以孔府马首是瞻,要是说这件事情和孔府没有一丁点的关系,陈松是根本就不相信的。 陈松静静的站在那里,眼皮子抬了一下,又沉了下去。 “陛下,山东乃是礼教兴盛之地,当地士绅能有如此气度,实在正常。 有道是,学成造福乡里,修桥铺路敢为天下先。 如果因为这个原因,从而征收赋税,恐怕有些说不过去啊!”一个官员站了出来,帮腔道。 又有几个官员站了出来,给这人说话。 陈松冷眼而视,知道朱元璋现在还好好的,所以陈松现在压根就不担心这些事情。 大殿中的这些官员大部分都给这个官员说话,一些官员甚至还看向了陈松,想看看陈松是个什么反应。 可惜啊,他们都失望了。 陈松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看不出喜怒。 朱标皱着眉,看向了陈松。 “常青啊,这事你是如何看待的?”朱标问道。 朱标的语气很委婉,声音当中没有任何逼迫,就好像是在和陈松商量一样。 对于这些官员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啊。 这种说话的方式,就已经证明了一切。 陈松站了出来,环视一周,道:“殿下,臣以为,官绅一体纳粮乃是基本国策,不可轻易更改。 朝政不可朝三暮四,朝令夕改之事,有辱朝廷尊严。再且,山东遭灾,自有朝廷赈灾。朝廷可对这些士绅进行补偿,将他们拿出来的那些钱粮补回去,至于官绅一体纳粮之事,万不可更改。” 大殿寂静无声,安静的连呼吸声都能听到。 这些官员在看向陈松的时候,脸上写满了愤怒,眼中的怒火几乎化成了实质。 “乡野匹夫,陈松小儿,朝廷乃天威厚重之地,岂容你等乡野村夫狺狺狂吠?” 之前的那个官员彻底的爆发了,他指着陈松的鼻子,破口大骂。 如果坐在上面的不是朱标,而是朱元璋的话,恐怕,这个官员没有胆子说这些话。 这个官员怒视着陈松,周围的那些官员陷入了沉寂,没有人在出声援助。 官员们的目光不停的在陈松和朱标的身上徘徊。 朱标皱着眉头,呵斥:“朝廷之上,岂能如此?诸位莫要多言,此事就此作罢。暂且退下。” 朱标此话一出,朝堂上的这些官员心思一下子活泛起来。 今天这些人,未尝不是在试探朱标对陈松的态度,对官绅一体纳粮的态度。 在这些官员看来,要是朱标果断的将这事拒绝,那么就能证明,朱标对这事非常看好,他们这些人就没有一丁点的办法,那么就只能想其他的办法。 可今天朱标的态度,却实在是有些疑惑。 根本看不到任何一丁点的果断,甚至都看不到任何对官绅一体纳粮的偏袒,只是语气当中对陈松有一些偏袒。 但是这个偏袒,却很有意思。 陈松是朱雄英的老师,救过朱棣,也医治过朱元璋和马皇后,所以对陈松态度能好点,也实属正常。 可是,对事不对人,这件事情里面的味道,有很多啊。 站在大殿中的这些官员们都在思考着这件事情,甚至脸上都能看到笑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