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皮囊_第一章 T市之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T市之战 (第1/3页)

    胜利世纪十五年,四月二十六日。

    《胜利公报》摘要:

    (头版一直是广告)

    英雄的召唤

    祖国的英雄儿女在世界各地,为祖国富强,世界发展,人类进步而战!

    扶桑占领区,有人民军在守卫;

    阿米利加解放区,人民军无私地为阿米利加新**保驾护航!

    欧陆区,人民军帮助进行战后建设。

    人民军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

    即刻加入人民军,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科学家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即将得到回报。最新的对扶桑作战用基因武器研究已进入收尾阶段。对扶桑战俘的活体实验成果喜人…..”

    “人民军特殊部队需要更多的唤醒者进行动力机甲IESP-144型的试用……”

    “现在全国范围内通缉头号叛贼公知刘XX。外貌特征如下:…….希望广大人民协助锄jianian局抓捕国贼,令其接受正义的审判。”

    “最高首长林将军视察了胜利大学,胜利工厂,对国家复兴建设的成果表示满意,并鼓励大家再接再厉…..”

    “阿米利加解放区多个地区遭受畸体sao扰,游击队袭击,情况严重。我国派遣了人民军镇压部队协助作战…..”

    两年前我只是一名学生,一名成绩不佳,无法接受更加高等教育的高中毕业生。像我这样的人,按照国家政策,若未继续接受教育或者获得工作,则需要立刻服兵役,时间为十四个月。是的,我以为我也只需要当一年多的兵便足矣。而事实却是,胜利世纪十五年四月二十六日,我作为特殊镇压部队“犬牙”B连的士兵,被派到了阿米利加解放区,和那些磨牙吮血的畸体,还有狡猾的游击队厮杀。你问犬牙A连?后来我才知道,他们的全灭便是我们踏上阿米利加征途的原因。犬牙A连并不存在于我国人民的记忆中,因为报纸和新闻从不报导吃败仗的人民军。

    毕业之后再一次“见到”司南,是在军营里播放的新兵教学录像中。他毕业后也进入了军方,不过是到了作战实验室工作。在录像中,他指导我这样的新兵如何对付畸体。

    “攻击头部是错误的,”司南手持标准刺钉步枪说道。我看到他戴着实验室的护目镜,穿着白大褂,不禁想起了当年和他在学校里解剖畸体的情景。

    然后我看到他对着笼子里的畸体,依次点射其粗壮的两支前肢。子弹直到把前肢打得几乎支离破碎了,他才停手。

    “畸体很难杀死,所以在与畸体作战的过程中,要以丧失其战斗力为优先目标。”

    载着我们的战车在公路上行驶着。我们B连负责T市的协防工作。说实话,一路上的环境一开始并未让我感到战争的感觉——没有硝烟,没有焦土。阿米利加更像是遭受了一场瘟疫,一片死寂,不,应该是寂静,因为周围的植被还是很显生命活力。我们的战车畅通无阻,因为本该在公路上开车的驾驶员,几乎都死了。幸存下来的亚裔人种和非洲裔人种一般都在本洲活动,很少有上高速公路的情况。

    “打起精神来,士兵!”连长赵信的吼声把我们几个新兵蛋子勉强从昏昏欲睡中拉了出来,“我们是来作战的,不是来观光旅游的!”

    连长是一个一脸横rou的中年男子,他最喜欢的座右铭是,“死亡不可避免,但是失败是可以避免的。”这句话出自于先代伟人。连长和我们差不多年纪时,我们国家还是用的旧公元纪年。他是一个把战死沙场作为最高理想的人,但是在旧**时代,他只能把自己的一腔热血用于把自己的杯子叠地有棱有角。作为见证了新旧更迭的人,现在这个时代,还有现在给他的上阿米利加打仗的命运,对他而言,真是最好的礼物。

    车子终于驶入了T市内。有一辆黑色轿车和一辆装甲车已经在不远处迎接我们。从轿车和装甲车上下来了三个人,其中两个是当地的卫兵,还有一个,便是T州的州长,是一个华裔。说实话我不喜欢他的发型——是一个八字头,加上“斯文”的眼镜,配一副圆脸,这个州长的长相莫名让我有点透不过气来。

    州长用手势示意我们的车子跟着他们,然后回到了自己的车上。我们跟在他们后面,慢慢地驶入了T市内。

    马路两边是T市的群众,显然是没有白人的,有的是亚裔和非洲裔人。亚裔的相貌特征让我有他乡遇故知的错觉,但是他们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更多的是一种陌生,甚至恐惧。T市城防部队在他们前面形成了人墙——虽说解放阿米利加以后我们废除了臭名昭著的私人持枪许可,但是保不准有反动分子混在人群中,给我们来一冷枪。学生时代的历史课上老师告诉我们阿米利加邦联的前身,米国,支持私人持枪,讽刺的是他们多名总统都是死在平民的枪口下,可见白种人不仅残忍暴力,而且还很愚蠢。

    “车子马上就到T市方面给我们安排的军事基地了。”赵信说,“我来分一下工。”

    连长给我们分配了任务。“东方宏!”他喊了我的名字。

    “到!”我回答道。

    “你,和马诗文等会儿把车上的弹药搬下来!”

    “是!连长!”我和马诗文异口同声。马诗文,这个斯文的名字对于一个身高一米九,虎背熊腰的农夫儿子来讲实在太违和了。马诗文的父亲原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做一个有文化的读书人,但是从小看我国战争大片长大的他高中读完以后就迫不及待参了军。这次来T市,他的兴奋和踌躇满志并不亚于我们赵连长。

    终于到了军事基地,在T市北部地区。此时已是下午两点,空气比较干燥。州长下了车,我们也陆续下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