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90话 亲赴襄平 (第2/2页)
领共赴夹河乡定居。曰,队领一脉世居夹河。” 呃~ 素利以为他能说“雅语”… 但实际上,正如一个某国土鳖演员以为自己能说“港普”一样!主谓宾能搞清楚,却根本不理解,什么叫倒桩、什么叫名词前中后。 不过唐颂缘却听懂了。 他素利说的是那支商队,一直“迷路”到了鲜卑地界,被鲜卑部族接纳后,决定返家定居。 随队的男女,鲜卑也没难为他们,统统给钱,买下货资,放他们回家了。他们走的时候,说要去一个叫“夹河乡”的地方,而这个乡,地处襄平。 … 至于说“夹河乡”具体在什么方位… 目前,唐颂缘手里知道的资讯不多。唐颂缘只知道,襄平以北、以东,很多地形都是“夹河”状态。 但没有一个乡,叫“夹河乡”。 不过,这根本不算是个问题! 因为凭借唐颂缘对新时空的了解,土著的定居方式,与原时空的一般原始人,基本差不多。 简单说就是,只要找到那个“田姓”为主的乡村,再考虑到,其两面、三面临河的地貌,那么,估计也就能找到这个“夹河乡”。 呵呵~ 是的。 当时的这支领队舌头,姓田,名昊,字广工。唐颂缘能知晓、记得如此准确,还要归功于,现代化的登记制度。 当然了,这一点放在原时空也是有效的。 只要查一查乡里“察举制”的登记册,也能找到这个人。 毕竟,新时空,读书人本来就少的可怜;有名有姓的人还能配“字”,那更是少之又少。就算重名,可“字”却很少重复。 … 当天下午,装挂油料、背负电池的车队,从临时驻地后门…也就是故意留给土著的薄弱口…出发了。 说是车队。 其实,一共21人,分别驾驶18辆摩托和一辆电动三轮货车。其中8辆摩托也是电动的。所以,随行的还有一套迷你发电机。 也就是利用汽油机摩托,带动的发电机… 而油料,大多背在车后门外。理论上,这些油料,可以让这个“车队”行驶600㎞。万一电动零件损毁~那就天晓得了。 相对而言,唐颂缘的这次出行,很有点冒险。 唯一的一辆电动车,白色的,装有电动供弹组的轻机枪… 是他的座驾。 想想都知道,这种车,隔温性能差!减震性能更差! 可… 没奈何啊! 谁让目前,凭妃姬军水准,一次性运载大型车辆的数量、能力都有限呢?凭借支奴干编队,能把工程车辆运来,已经很不错了! 更何况,眼下,又是唐颂缘临时起意… 原本骑马,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所需的准备时间太长。 … 那万一遇上危险,怎么办呢? 唐颂缘会告诉你: “我手上有20位武装到内脏的战兵,面对误打误撞的土著,难道还撑不下48小时吗? 难道还不能逃么? 再说了! 我们还带着电台、手机、无人机…无人机都能飞60㎞…身处平原地带,难道,我就不能用三架无人机求助吗? 除非~ 除非是你们故意想我挂掉… 收买土著的大军团… 安排伏兵… 可问题是眼下这个温度,想收买土著大兵团移动,单单在调度物资的总量上,就必将暴露。 所以说,除非是原时空和新时空,多方势力都想我死… 否则… 嘿嘿! 这就是博弈!这就是纳什均衡。” … … 在坑坑洼洼的被冻硬的路面上,颠簸涉雪行进。 总有那么一两次,电动车被淤陷在深雪洼地。往往只得靠摩托车用牵引绳,才把电动车从积雪坑里拉出来。 就这样绕林踏冰滑雪… 将近80㎞的路程,唐颂缘一行人足足走了四个小时有多。 根据统计,沿途,顺着冰冻河面行驶便绕开了密林15片;直接穿插的密林则多达11片。 好在,林与林之间,有明显的河床区分… 不然那就真迷路了! 当站在高坡,远远的,能用望远镜看见西南方向,有一座砖墙高城…的时候…唐颂缘及车队已经不得不考虑,当夜驻扎的地点选址了… 呵呵~ 此时的日光早已不再;而月亮,早已边垂! 开车头灯,又得遮遮掩掩的… 无奈之下的一行人,只好找个林木交错的地方,就地搭帐篷。搭帐篷的人,他们到不是怕冷~ 只不过,他们真怕SIR唐被冻出个好歹! 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