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死如归魏君子_第159章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9章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第4/6页)

 既然知道,自然也就能猜出来上官星风和魏君是在做戏。

    而既然是在做戏,上官丞相的想法自然也就不难推测了。

    在陆总管看来,这种事情甚至都不用去证实。

    一切尽在不言中就够了。

    等日后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他相信上官丞相会把这个人情还给他的。

    因为他确认两人做出了共同的选择。

    包括姬帅。

    他们这些身居高位的大佬,能当人,谁都不想当狗。

    所以,很多事情不言自明。

    而他们的默契配合,也熟练的让人心疼乾帝。

    ……

    一天后。

    上官丞相在朝会当中,正式提出了外放魏君,让魏君主政一地的想法。

    附和者寥寥无几。

    大多数人都表示反对。

    毕竟上官丞相这个提议所蕴含的心思,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

    纵然是丞相党,也不想揽这个骂名。

    言官御史更是直接开骂。

    一时间,上官丞相刚刚好转了一点的名声又逆转了回去。

    他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呸,台词错了,还是从前那个jianian相,没有一丝丝改变。

    不过这种骂声过去这些年上官丞相已经习惯了。

    魏君是吃饭睡觉骂乾帝。

    上官丞相是吃饭睡觉被人骂。

    多大点事

    上官丞相完全不以为意,直接把乾帝搬了出来。

    “这是陛下的口谕,尔等要抗旨不尊吗”上官丞相图穷匕见。

    不过此时还没有给上官星风太多串联朝臣的时间。

    而且上官丞相也是有党羽的,无论他说什么,都无脑支持的那种。尽管少,但是这种人客观存在,上官星风也没和这种人暗示。

    上官星风肯定也不能把上官丞相的意思宣扬的满世界皆知。

    这件事情对于上官星风的考验难度在于他如何把握一个度,在不暴露上官丞相意图的前提下做到让六科官员否决乾帝的圣旨。

    一旦暴露了上官丞相的意图,上官丞相的这次谋划就全盘失败。

    所以这对上官星风的要求很高,一天的时间肯定是完不成的。

    当日,朝会不欢而散,最终没有达成决议。

    次日,依旧是没有商量下来。

    而且魏君直接发声,表示自己要死在执笔者这个位置上。

    “哪怕抗旨不尊,我魏君也一定会把卫国战争的真相写在史书上。青史昭昭,史笔如刀。有些人不想看到我继续曝光当年的真相,所以想把我从执笔者的位置上赶走。我要告诉这些人,这不可能。除非杀死我,否则真相必将大白于天下。”

    魏君全篇发言的重点是“杀死我”。

    可惜,世人全都理解错了重点。

    没有人懂他。

    对于魏君的这个态度,世人表示集体膜拜。

    “魏大人就是魏大人。”

    “除了魏大人,谁写的史书我都不相信。”

    “魏大人说的对,就是因为他太正直了,所以有些人不想看到魏大人继续曝光当年的真相。”

    “魏大人是大乾最后的良心,连魏大人这样忠肝义胆的君子都要被放逐,大乾还有希望吗”

    “坚决反对放逐魏大人。”

    ……

    舆论全面的偏向魏君。

    大半原因是魏君的人设立的太稳,本来绝大多数人也是支持他的。

    小半原因是上官星风在发力。

    这个舆论氛围是上官星风想要的。

    尽管这是以上官家的名声扫地为代价。

    不过没关系。

    上官家从上官丞相到上官婉儿再到上官星风,没一个人在乎的。

    所以上官星风把自己家卖了一个彻彻底底。

    舆论确实能够影响一件事情的发展,以及很多人的心态。

    当所有国民都集体反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很多官员也会下意识的不敢支持。

    自古以来基本都是这样,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金陵法官“勇气”的。

    上官星风把这种心态利用的极好。

    当再一次朝会开启,上官丞相直接请出了乾帝的圣旨之后,上官星风早就安排好的托上场了。

    “封驳,我们要封驳。”

    很多时候,人需要的就是打破樊笼,走出去。

    只要走出去,就是另外一番新的天地。

    和乾帝一样,很多人都忘记了原来大臣还可以使用“封驳”,否决皇帝的圣旨。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上官丞相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

    但是在这个托的提醒下,大家全都想了起来。

    于是,响应者开始接二连三:

    “封驳对,封驳。”

    “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

    “我们有权力否决皇帝荒唐的圣旨。”

    ……

    六科官员们兴奋了起来。

    原来自己这么牛逼。

    他们解锁了一项新技能。

    形势一片大好。

    站出来的六科官员越来越多。

    眼瞅着就达到了“封驳”的标准。

    上官丞相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成了。

    他刚刚产生这样的想法,突然之间,听到了一句熟悉的声音:

    “尔等是想送魏大人去死吗”

    上官丞相心头一紧,抬头看去。

    看到了礼部尚书。

    从级别上,理论上仅仅矮他一头的超级大佬。

    六部当中,礼部为首,礼部最贵。

    当然,这是名义上的。

    之所以这样规定,也是因为礼部一直都是儒家的自留地。

    关于礼仪规范,都是儒家内部制定的,也由历代儒家弟子负责守护。

    基本上正常情况下,每一任礼部尚书都是儒家的大儒,不会怎么参与政事,可地位却稳固的很。

    稳固到连皇帝没有特殊情况都不能随意任免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是由儒家内部自己推举的。

    当然,这种内情外界并不知情。

    可上官丞相是一清二楚的。

    上官丞相没有想到,礼部这一次,竟然站在了乾帝那一边。

    而且给出的理由无可挑剔。

    礼部尚书环顾左右,掷地有声:“魏君魏大人的表态已经含有死志,难道你们看不出来魏大人不怕死,愿意为国献身,那是魏大人高风亮节。可我等和魏大人同殿为臣,现如今既然有能够帮助魏大人脱离危险并且飞黄腾达的机会,难道我们要眼睁睁的看着魏大人去死

    诸位同僚,你们到底是在支持魏大人,还是为了自己的名声,把魏大人置于危险当中亦或者,你们只是为了反对陛下,根本和魏大人没有关系

    诸君,好好想想吧,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你们到底有没有把魏大人这样的国士安危放在第一位。

    陛下是要给魏大人升官,让魏大人有主政一方的机会,这对魏大人来说难道是一件坏事吗

    “老夫先表个态,老夫支持魏大人外放。记住,是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