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3章 太原长公主 (第1/1页)
望兰陵正文卷第383章太原长公主同样,在北城的华阴侯府府,一位夫人,望着面前的孝服,面如寒霜。 她,就是太祖皇帝高欢和娄太后的二女儿,高洋的孪生meimei——太原长公主。 太原长公主,和姊姊永嘉皇后的命运,惊人的相似。 太原长公主,先为皇后,后又下嫁他人,两任丈夫,先后惨死。 只是,与永嘉皇后不同的是,太原长公主十岁嫁给孝静帝后,一开始,颇得孝静帝敬爱。 只是后来,李夫人进宫后,孝静帝开始宠幸李夫人,让太原长公主,心生妒忌。 但不管怎样,孝静帝对她这个皇后,还算可以的,一个皇帝,怎么可能只有一个皇后呢?哪怕是傀儡皇帝,也后宫佳人不断。 而太原长公主的父亲、大丞相高欢,表面对孝静帝也算敬重。 成年后,太原长公主和孝静帝,育有三个儿子。 孩子把两个人关系,更加紧密联系起来。 可是,好景不长,高欢死后,太原长公主的兄长高澄,继承了高欢的衣钵,把持了朝政。 从此,孝静帝的日子,就没有从前好过了。 打骂皇帝,高澄是古今历史上的第一人。 高澄死后,孝静帝和太原长公主都松一口气,以为舒心的日子已经来临。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太原长公主的二哥高洋,直接废了孝静帝,自己做皇帝。 高洋和太原长公主是孪生兄妹,两元同年同月同日生,兄妹俩的感情,自然比其他兄弟姊妹深。 所以,高洋对太原长公主,还算是可以的。 看在自己孪生meimei的面上,高洋没有立即杀了孝静帝。 但是,帝王之家,情亲远远比不上政治利益。 高洋最终还是在meimei不在的情况下,毒死了孝静帝。 并且,杀死了孝静帝和太原长公主生的三个儿子。 丈夫儿子的惨死,让太原长公主差点崩溃。 太原长公主整日以泪洗面,高洋愧疚。 不想让meimei孤独一生,高洋大笔一挥,一道圣旨,让他的宠臣杨愔,娶了太原长公主。 杨愔的前妻,是高欢的庶女。 虽是庶女,但因是大丞相高欢的女儿,在杨愔面前,从不低毛顺眼。最后,竟然和隔壁高隆之的儿子私通,这让杨愔羞恨不已。 好在没过几年,不守妇德的前妻病死。 但杨愔,从此和高欢的宠臣高隆之结下仇。 天保五年,阳夏王高隆之坐罪处死,尸体被丢进漳河。 那时的杨愔,早已是高洋最宠幸的臣子加姐夫。 太原长公主嫁杨愔,相当于小姨子嫁给姐夫,亲上加亲。 经过孝静帝和儿子惨死的太原长公主,性格变得沉默寡言。 太原长公主和杨愔,相处和睦,相敬如宾。 杨愔这位皇帝的妹夫,在朝廷的地位,从此无人能比。 可是,好景不长,高洋驾崩后,娄太后协助六子——常山王高演,发动了政变,囚禁了小皇帝高殷。 杨愔当时被打得血rou模糊,眼珠迸溅。 作为政治上的牺牲品,杨愔被杀害。 再一次的,太原长公主失去了自己的丈夫。 太原长公主至今记得,杨愔入殓那日,娄太后亲临华阴侯府,哭天抢地。 并用金子做了一个眼珠,亲自放进杨愔眼窝里。 太原长公主冷冷的看着一切,看着自己亲生母亲的表演。 身为大齐说一不二的太后,她可以不让杨愔死的,可以把杨愔撤官削爵,让他们夫妻俩人,平平淡淡的过一生。 可是,娄太后没有这样做,在她的默许下,太原长公主亲兄弟,娄太后最孝顺的儿子高演,杀死了杨愔。 从此,太原长公主的眼里,不会再流出一滴眼泪。 今日娄太后出殡,太原长公主已经哭不出来了。 在皇帝身穿红色宫服,命朝臣陪他饮酒赏乐,庆祝他心爱的女人,有了他的孩子的时候,郑楚儿和高长恭夫妇,分别跟在送葬的队伍中,作为孙辈,最后送娄太后一程。 郑楚儿望着黑压压的送葬人群,内心感慨万千。 一个左右大齐历史,在风云变幻中,真正坐镇后宫,cao纵前朝的实力女子,就这样走了,没有一个亲生的子女来送行。 “九龙飞,九龙腾,九龙的母亲最心疼,死后无儿来挂孝………” 稚嫩的童谣声,再次在郑楚儿了耳畔响起。 这首童谣,应证了娄太后死后,作为排行老九的高湛,带头不为娄太后披麻戴孝的事实。 太后薨逝后,全国举国悲悼这位传奇的风云人物。 太后薨逝的消息,很快传到黄河对岸。 长安城里,彩灯高挂。 年轻的周帝宇文邕,听到娄太后薨逝的消息,脸上一扫郑家坳战败的阴霾,一个计划,再次在他的脑海里产生。 但是,从玉璧传来的一个消息,让宇文邕的计划,不得不推迟。 玉璧总管韦孝宽,遣人送来了齐国要求在汾河沿岸,开通互市,方便关内外民众自由贸易函件。 这个消息听起来,利国利民。 特别是周国在郑家坳战败的情况下,齐国还主动提出在两国的边界设立互市贸易的提议,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齐国在战胜的情况下,还主动示好。 在议事大殿,宇文邕意料宇文护,肯定会不赞成。 这样,可以显示宇文护败而不屈的个性。 但宇文邕没有想到,宇文护对齐国的这个提议,竟然保持缄默。 这不是大独裁的态度,宇文邕故意道: “国公对齐国这个提议,似有所保留?” “臣认为,齐国的这个提议,利民。” 大司马尉迟迥,是个尚武不懂政治的直性子,也觉得在两国边境开通互市,是件利民的好事。 “臣也觉得是好事,至少人家郑家坳胜了,还主动示好。” 宇文护的嘴角抽了一下,这是在变相的说他战败。这个被架空,没有实权的大司马,心里不服他啊。 宇文邕默默的看着宇文护,不动声色。退朝后,却迅速派人出关。 而从宇文护的府中,也有一匹快马,飞驰出长安。 这两拨人,都是向同一个方向驰去。 待派去追赶出使突厥人离开后,宇文护摊开了手中的一封信。 这是齐国派人送来的信,失去三十五年音信的母亲,有了消息。 宇文护抑制不住的双手颤抖。 “母亲,原来您老人家,还活着?” 宇文护闭上眼睛,喃喃道,已是老泪纵横。 “原来,那个传言,是真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