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六章:说不清,道不明 (第2/2页)
道:“既然并无包浆,那可否说明此镯子不具备明显的年代特征?” 王会长看着古董商,有些纠结,道:“所有古玩我们看新老的都是看器物的包浆和工艺,工艺符合某个时期特征,包浆又跟得上,我们才断为到代,可这古玉和其它古玩有很大的不同,有些重新抛光,会导致包浆消失,而工艺却还是那个时期的,只不过价值上会变得很低。” 在场的古玩商皆认同的点着头。 王会长这话并没正面回答陈松的问题,但也道出了古玩价值的定义。 很多古玩的价值都是以包浆的成色和厚薄来定义价格,尤其是玉器类,玉器一旦重新抛光失去由岁月留下的包浆,其雕刻工艺虽然还是属于那个时候的话,但其价格就会大打折扣。 陈松问道:“那这件是否属于重新抛光?” 那名古董商抢先答道:“应该是。” 众古董商不由皱起了眉头,心中有些不喜。 一件古董给一百个人看,就会有一百种说法,没有一个百分百能定义的答案,但古懂本身是会说话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依据器物的特征来判断,懂的自然懂,不懂的也没法去解释,所以这行就有了全凭自己眼力来购买的不成文规矩。 行内之人讲究看实物说话,那手镯根本就没抛光过,这种睁眼说瞎话的事,对外行人说说可以,对行内人说一次就够了,只要被懂行之人认出是赝品,就算承认也无伤大雅,并不会让人笑话。 另外古玩是承载历史、文化、艺术信息的商品,不仅证明了历史,更是作为一种艺术文化流传下来,收藏不仅改变了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提升收藏者的精神生活,在收藏的过程中的得与失,来与去,聚与散,每一次都能起到陶冶情cao,修身养性的作用,收藏者会潜移默化地将自己培养成理性和感性结合得相当和谐的文明人。 他们平常卖古玩,除了谋生,更多的是喜欢和老物件打交道。 自古玩古玩的都是懂货的文人雅士,他们生性洒脱,古董收藏并不只是为了钱,在购买时不仅看货还看人,东西再好,卖的人不行的话,他们哪怕再喜欢也只会高傲的离去。 所以卖的人除了货品够硬之外,还必须得有足够的涵养,不然绝对做不大,甚至有好货也卖不掉,砸在手里。 可这名古玩贩子,坚持咬死己见,还毫无意义的争论到底,完全没有对古玩的谦卑心态,根本就不是一个古董商所为,反而像是为了赚钱,毫无底线,在撒泼赖皮的流氓。 陈松心中亦有些无语,对王会长问道:“王会长,评判一件古玉的价值是否是看材质,工艺和年份?” “没错!” 王会长没想到陈松一语道破古玉的价值判定标准。 陈松继续问道:“就当这镯子是重新抛光的,没了包浆,上面没有任何雕花,只是个任何年代都能做出来的圆条,是否可以定义为年代不详?” “只要器物上没有找到能准确定出年代的特征都算年代不详!” 王会长似乎猜测到陈松的用意。 “年代既然不详,我们先不讨论,我们看材质。” 陈松指着游客手上的镯子道:“天然翡翠是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没有经过高热、高压等人工伪作,是天然色泽,未经染色或电色的‘正色’或‘真色’,表面会显玻璃光泽,观察会呈纤维交织结构,而这镯子色泽靓丽,净度‘喜人’,颜色组合一起就像是一群妖魔鬼怪。” “你这话什么意思?” 那名古董商满脸怒容。 “世间的一切检测都是从物体本身的物质机构入手。” 陈松对那名古董商逼问道:“请问这镯子上面哪一点具有天然翡翠的特征?苍蝇翅有吗?橘皮效应有吗?” 面对陈松这一系列问题,那名古董商顿时哑口无言,脸色涨红,根本不知道如何反驳。 因为那手镯实在是太纯净了,纯净得找不到任何材质的瑕疵。 陈松继续追问道:“既然连天然翡翠的特征都不明显,加上个年代不详,请问它的价值几何?” 那名古董商哼道:“所以我才卖那么便宜啊。” “你刚才不是说是真品老翡翠吗?” 陈松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那名古董商心中一片慌乱,下意识地小声道:“这看走眼不很正常。” 说完后,他视乎意识到什么,脸色变得刷白。 周围顿时嘘声一片。 看走眼的确是一个好借口,可那也得分场合啊,这古董商纯属自己给自己挖坑,还把自己埋了。 陈松见他肯承认东西是赝品,心中也暗暗松了口气。 要是这古贩子从一开始就坚持不懂卖的东西,死不承认卖的就是假货,那自己还真没办法。 这种只有内行人自知,外行人只能自行判断的事,根本就说不清,道不明,更不要说是证明了。 那名古董商听着周围的声音,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对陈松怒道:“你在误导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