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一八章 专利流氓(2) (第2/2页)
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陶主任就带领着京城医科大学的团队进行乙肝疫苗的研究了。 而且,疫苗确实也给她研究出来了,也就是传说中的“7571疫苗”。 说白了,7571疫苗不是他们的原创,早在1968年,就有位花旗国的生物学家科鲁曼,他做了一个疯狂的实验。 他先是从一位乙肝病人身上采集了血液,然后等血液凝固之后,取出血清,分别注射给25位弱智儿童。 结果,所有人都得到了感染。 接下来,科鲁曼将血清稀释,并加热灭活,然后再给弱智儿童注射,有人注射量是两剂,有人注射了一剂。 结果,注射2剂的儿童没有一个孩子生病,注射了一剂的孩子有一半的人没有生病。 于是,乙肝疫苗就这样制作成功了。 但是,科鲁曼遭受了严重的谴责,采用孩子做实验是极为不道德的。 到了后来,他们再有什么想法,就不在国内做测试了,而是到发展中国家去,比如华夏。 甚至,到了21世纪了,还听说某地有国外团队拿华夏儿童做实验呢。 陶主任也是用这种方法获得了乙肝疫苗,但是,她的第一个试验对象就是她自己。 最终,疫苗成功了,她成功的产生了抗体。 但是,血清获取不易,灭活更是麻烦,这种疫苗太贵了,根本没法用于推广。 陶主任找到沈光林,就是想让他帮忙的。 他能帮什么忙?沈光林是人,可不是神啊。 “花旗国已经有一家生物制药公司,据说就是采用了你做抗虫棉的那种方法,用酵母菌来生产乙肝疫苗,目前已经上市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沈光林很是惊讶。 “我研究这个的,当然会关注最新的行业动态。只是,乙肝疫苗研究了那么久,转眼就落伍了。” 陶主任很是落寞。 她也不想这样的,但是没有办法,技术不够先进,那就只能被淘汰。 现在,乙肝患者每天都在增加,只有部分权贵子弟能够一出生就用上她指导发明出来的乙肝疫苗。 然而全国的大部分人,是没有这个条件进行接种的。 因此,生产造价低廉的乙肝疫苗,势在必行。 这件事沈光林却不能立刻答应,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 不过,他也说了,他会尽力。 沈光林回到实验室,赶紧让实验室的人去收集所有关于乙肝病毒的资料,尤其是花旗国乙肝疫苗的最新情况。 工作组的工作能力很强,也很给力,消息很快传来,陶主任说的是真的。 花旗国的默克制药公司研发出了价格低廉的乙肝疫苗,他们采用的原理也很简单,先分离出乙肝病毒的表达抗原基因,然后将它转移到酵母菌中,这样,酵母菌就可以合成乙肝疫苗了。 而酵母菌是很容易大量繁殖的,这就使得乙肝疫苗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查!赶紧查! 查一查这项专利有没有被注册? 嗯,还好,在华夏国是没有注册的。 默克制药公司关于乙肝疫苗生产的专利在西欧和花旗等国家都是进行了注册的,但是,在华夏及其他发展中和贫困国家并没有。 划不来,也没有必要。 这些国家也没有市场。 注册和维护专利都是要钱的,没有市场的地方,专利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有时候,你注册了专利,不但不能保护它,反而有可能会失去了它。 像云南白药,速效救心丸就是没有申请专利的,不一样保密做的很好嘛。 还有一些国家,简直视专利如无物,比如,阿三国。 这样的国家,他们才不管药品专利是什么呢。 他们压根不承认任何制药专利技术,只要你有,那我就要仿制。 而且就照着你的论文和你的专利进行仿制,一点都不带含糊的。 世界上毕竟穷人多,不然也就不会有《我不是药神》这样的事了。 沈光林现在要做的不是做仿制药,他要做的是赶紧把专利给占下来。 不然,万一有专利流氓抢了先,那对国家,对人民,都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利用转基因技术制造乙肝疫苗,真是一个好办法呢,沈某人怎么就没想到呢。 还好,沈光林实验室原本就有转基因技术的底子,触类旁通,并不困难。 说干咱就干,沈光林让人把改头换面的专利给注册了。 为了脸面,沈光林甚至都没有用他的实验室和长城公司来持有这个专利。 专利的申请人是一位东北人,姓陆,叫做陆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