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八七章 新工厂 (第2/2页)
它舔舐疤痕还在想,如果没有那件事,自己也已经儿孙满堂了吧。 …… 沈光林没有心思体察大黄的想法,他这一段时间都没出去浪,就是在思考经营的问题。 长城新材料是一家公司,不再是像京城大学沈光林实验室一样的存在了。 是公司就要有章程,要有业务方向,也要有盈利目标。 即使这家公司有现金5000万美元,但是它的首要目标还是活下去。 沈光林开始想的很好,就生产单晶硅电池片。 实际却不是这个样子的。 毕竟,一个产品从实验室到产线需要走的路太多了。 在实验室的时候,是不考虑成本的,要的是品质,要的是效果。 可是,要量产,考虑的就是成从,就是良品率。 单晶硅电池组件的生产,需要完成拉坯,切割,清洗,串焊,封装,他们长城新材料连一样成熟的技术都没有。 咱就说个最简单的例子:清洗。 硅片清洗能用自来水吗?不能。 想要追求品质,就要用纯水或者超纯水。 这个年代的RO膜可贵,也就某中东国家用它来淡化海水。 国内能够建设一个纯净水的生产线,卖水都有不错的效益吧。 真的想生产晶硅电池组件,那还得先进口一条完整的生产线才行。 而打造这样一条生产线,5000万美元也未必会够。 不过,他也不是没有收获。 沈光林在检讨生产设备的时候就发现,现在这个年代竟然没有超声波清洗机。 怎么会这样的? 其实这是一个知识误区。 在真实的历史上,扶桑的科学家柴野佳英在1987年发表了超声波清洗的基本理论。 他认为,在超声波清洗中,真正发挥清洗作用的是真空的气xue,这才重新定义了超声波技术,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现在,这项发现又要归功于沈某人了。 这个年代果真处处是黄金啊。 扶桑的羊太多了,羊毛都薅不完。 那还说什么了,赶紧从张成的小组里分几个人出来,专门成立一个超声波专题小组出来。 还有这样的意外之喜啊。 不过,超声波清洗机毕竟是普通设备,想申请专利容易,想控制别人不侵权却很难。 造这个也能赚钱,但是推广成本有点高啊,作为备选项吧。 而新材料公司到底生产点啥,也是时候做个决定了。 沈光林想来想去,还是先生产电路板和芯片吧。 这也是高科技,而且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复制。 林文伟不得已又从新加坡赶过来指导工作。 他说了,新加坡那边一直在想要邀请沈光林过去开讲座,还有很多华人也想认识一下沈先生呢。 哪里有时间啊,这不是天天在忙吗。 忙着干啥? 忙着喝羊汤啊。 小婶终于还是开了一家羊rou馆。 胡辣汤在京城是不受欢迎的,不过羊汤却可以,再配上几个烧饼,很是对味。 新材料公司不再提供24小时免费餐饮了。午餐是有的,至于早晚餐,想吃也可以,自己做,或者在外面吃。 小婶的羊rou馆就开在公司内部的宿舍区,生意好的不得了。 就连小脚老太太都搬过来帮忙了,她能识文断字的,可以收钱算账收拾卫生。 大家都是干惯了农活的,不娇气。 不但如此,旁边还开了个杂货铺呢,这是沈光林为自家的“亲婶婶”准备的,堂弟就是少东家,很是兴奋,甚至立刻就要搬到新材料厂区这里来住。 想搬过来住当然没有问题啊。 学习不用担心。 当然不担心啊。 郭成才手下有六名京城大学化学系最优秀的学生,张成手下有十几名京城大学物理系最优秀的学生。 他们别的技能可能没有,但是学习方法和考试经验有一大堆。 甚至一些人的读书笔记还留存着呢,小沈有福气了。 在大家的努力下,新材料工厂的框架很快就搭建起来了。 技术人员是不缺的,林文伟从新家坡派几个技术人员过来指导,其他所有的骨干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全部从津门的长城电器调过来的。 虽然长城电器也缺人手,但是从1变成2总是比从0变成1简单的多。 所以,沈光林当时成立长城电器,收购的那家洗煤工厂有多重要就不言而喻了。 从无到有才是最难的。 下一步的工作就是人员的安排了,缺人那就大量的招呗。 现在整个津门长城系的技术部门,几乎已经是津门大学的天下了。 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从设备的MOVE-IN到产品下线就已经完成了。 这还创造了一个长城速度。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