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八六章 团建 (第1/2页)
赵昊还等着沈老师惊讶并且夸奖他呢,很多任课老师都这么做了,但是沈光林并没有这么干。 “你又不是第一名,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沈光林这句话就真的扎心了。 赵昊是全国第二名,因为今年的全国理科状元是619分,高他一分,是来自黑省的李贤玉,学的是通信专业。 对方的情况赵昊已经打听的很清楚了,这就是自己的一生之敌。 不过,好在对方不会写诗,也不能拿稿费,就是个书呆子而已。 但是,自己的第二名好像也确实不值得太骄傲,毕竟已经过去蛮久了,谁让自己不是第一名呢。 听到沈光林的话,赵昊立刻就像斗败了的公鸡,再没有多的话说了。 沈光林也没有跟他计较。 “你刚才说你没上我的课,你干嘛去了?” “我参加了诗歌社,今天有社团活动。”这是个谎话,但是也不好查证,估计沈老师也不会去查证。 为了佐证自己没说话,赵同学还拿出一份文学杂志,上面刊登了一首现代诗,就是赵同学本人写的。 别小看这首诗,还有120元稿费的收入呢,在这个年代这可是一笔巨款。 “写诗是没有前途的。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种诗读着很美,但是创作的再多,也不能富国强民。” 沈光林不会写诗,也不稀的抄,主要是他肚子里也根本没有存稿,因此,他对喜欢写诗的行为特别不支持。 “沈老师,我不同意您的观点。物理学的再好,也一样赚不到钱,我发表了一首诗,就有120元的收入呢,要是每个月都能发表一首的话,那比上班的工资还要高了。” 赵昊同学在文学青年的道路上简直越走越远了,他甚至觉得再过几年自己都能够竞争矛盾文学奖了。 今年的茅盾文学奖评选是个社会热门话题。 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的遗愿,将其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由巴金先生担任评委会主任。 1982年是茅盾文学奖评选的第一届,有好多作品入选了,获奖呼声最高的是姚雪垠的《李自成》,古华的《芙蓉镇》等作品。 沈光林喜欢的《平凡的世界》是第三届获奖作品,现在还没写出来的。 后来的那个白鹿原,也是茅盾文学讲的获奖作品。 看到赵昊提起稿费钱,沈光林就很有话说了,有谁通过知识赚得的钱有他多? “你这话不对哦赵同学,学习物理还是很有作用的。你看,我就是因为物理学的好,因此可以去剑桥大学讲课,每讲一堂课,他们就要给我5万块钱。” 沈光林说着还从抽屉拿出了自己的讲座邀请函,上面明确的写了,5万英镑。 这是沈光林评优的资料,刚好可以拿出来显摆一下。 这波cao作,赵昊都看傻了。 “只是讲一堂课就可以拿5万英镑?那能换多少人民币?您一共收了多少钱?” 沈光林还真不知道自己一共收了多少钱,不过现在的人民币兑英镑是1比9,他专门看过汇率的。 “也不是很多了,主要是我嫌累,那些学校没有名气,因此我有很多讲座没有去。” “还有人嫌钱多的?” “要钱有什么用?” 赵同学终于不骄傲了。 “那您现在是万元户了是吗?” 八十年代的万元户可是一个热门词汇,谁家里能够有一万元的存款,那简直就是富裕的不行了。 沈老师一堂课就能拿5万多英镑,那还是人吗。 “一万块钱不算富,十万百万刚起步。” 沈光林都没有认真盘点过自己有多少资产,他钱要多了没有用,享受的也不是金钱,而是追逐金钱的过程。 赵昊同学反复确认了好几回,这才相信了沈光林真的只是凭借开讲座就能赚很多钱。 那还写什么诗? 不写了! 赵昊同学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