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四六章 春节 (第2/2页)
零度左右。 反正手表是冰凉冰凉的,不过老李还是拿出来戴在自己手腕上,灯光一照,有点璀璨夺目。 沈光林已经起床穿好衣服了,俩人一边走一边点香烛,每个门口都要有,还要烧元宝,金元宝和银元宝都有。 “听说你现在讲课收钱是吗”老李于是没话找话,因为再说兵器研发的事沈光就不接话茬了。 “这您都知道了?” “不光我知道了,就连驻扶桑国的大使都知道了,前几天他们还调侃我,说我女婿掉钱眼里了,不给钱就去不上课。” “我也就是赚点老婆本而已,也就是一点零花钱。”沈光林很谦虚。 不过,在老李这里,去给鬼子上课就应该收钱。 但是,到东南亚的新家坡,人家那里都是华人,是不是应该免费讲课呀。 “你前段时间去新加坡也开讲座了吧,收钱了吗?” “收了。” “收多少钱?” “5万新币。” 老李并不清楚新币的汇率怎么样,反而问道:“那边是不是跟缅甸币和越南币差不多啊?” “差不多。” 老李没继续说什么了,大老远的跑一趟,象征性的收点钱也应该。 现在中越战争期间,有从那边逃回来的华侨,持有的还是那边的币种,我们定的政策是1比3000给他们换成人民币。 这么折算下来,5万新币应该没多少钱才对。 一通鞭炮之后,大部分人都起来了,包括张鹏家的两个熊孩子。 “光林哥,你怎么没把鞭炮留给我们放啊。” “等会下饺子的时候你再去呀,还有一挂呢。” “好嘞!” 沈光林也没准备红包,两个人直接每人10块钱的压岁钱。 小崽子们高兴的不得了,早就忘记了昨天受到的伤痛,但还是提出来一个要求:不要这么多,给一块钱就行。 “为什么呀?” “因为给了十块钱都不用等吃饭就上缴了,只有给了一块钱我们才能拿去买花炮。” 有道理! 问题是沈光林钱包里的钱都是10块的,谁让现在最大的面额就是10块呢。 迫不得已,沈光林又拿两张10块钱从李蓉那里换了两张一块的,孩子们这才开心起来。 吃过早饭饭,沈光林带着李蓉和两个小兄弟出门溜达,因为今天有不少人要过来给老李拜年。 不想参与这些事,那就躲一躲吧。 这种天气也算大雪封城,还能去哪呢,也只能在颐和园附近转一转了。 别说,大年初一,颐和园的人还挺多,虽然收门票,但一样很热闹。 过年嘛,最应景的小吃就是冰糖葫芦。 沈光林请客,每人两串,吃一串拿一串,一路走一路啃。 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现在能够让普通民众参观,也是沾了没有皇帝的光,西山什么时候能够让老百姓游览呢。 今天出门的大多数是像沈光林和李蓉这样年轻的男女,个个花枝招展,春心烂漫。 不过,现在才是1982年,军装绿依然是主流色,其次是灰色色调,也只有沈光林他们两个穿了羽绒服。 其他人,即使是爱美的姑娘,也只是扯了几尺花洋布做个罩袄,里面仍然是传统的粗布棉衣。 羽绒服现在国内还没有厂家生产呢,沈光林的这些衣服是从扶桑带回来的。 其实,羽绒服的发明历史已经很久了,它诞生于1936年。 美国冒险家为了追求最优秀的登山外部环境的结果,发明了世界第一件用羽绒填充的衣服。 沈光林在颐和园闲逛,自然遇到了不少京城大学的同事,毕竟这里学校实在是近。 “沈老师过年好,您也逛颐和园呀。” “是的,刘老师您也过年好!” “这是你爱人吗?长得可真好看。你孩子都这么大了吗?” “对,这是我爱人小李,不过这俩孩子不是我的,是我小叔家的堂弟。” “长得真壮实,回见了您内” “回见!“ 遇到熟人,寒暄的内容总是类似的,然后等快看不到人影了,还会继续讨论几句。 “这是你们学校的老师啊,这么年轻。” “嗯,是的呢,物理学院的,现在已经是正教授了呢。” “那你们院长是不是姓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