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 科研(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 (第2/2页)
亮节”,就不去浪费原本就不多的科研经费了。 当然,真想浪费也没机会呀。 好在学校的期刊室是对所有的老师们是开放的,学校每年订的科技期刊并不少,因此沈光林也能够及时掌握当前的科学动向和研究热点,从而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去刷点成就。 毕竟,时间过去了足足40年,虽然没有再提出像相对论那样的惊天巨变,但是物理界的理论突破还是有不少的,沈光林虽然不是人型电脑,但是80年代初的流行理论很多都跟后世的认知不一样还是能分辨的。 只要拿出一些来,这些都是科研成果。 不过,这些事情也是需要一步一步的来,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 步子小一点,稳一点,更显得沈老师其实是个天才而不是怪物。 最好,选择的切入点跟其他老师还有点重合度,这样就可以说自己年轻,脑子好使,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路线选定了接下来就是行动。 沈老师搞起科研来也是孜孜不倦。 因为他每天都要陪着李莉同学上自习,有大把的时间写论文。 到现在为止,他终于刷出3篇高质量的论文了,只是还没拿去发表,准备凑够5篇了再一起发出去。 要是一口气全部刊登了那才过瘾呢。 这就叫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说不准,学校还会来个破格提拔呢。 其实,现在的沈光林在京大物理系大小也已经是个名人了。 因为,经过他帮助的老师,又有两篇论文发表了。 这可是物理系的大事!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老师们能够发表三篇国外期刊论文,物理系的科研能力委实不凡。 沈光林目的很单纯,他想做一个“有用”的人。 他想要塑造不坏金身,想要提高社会地位和话事权,那就要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学术人”,肯定不能一直当个工具人混个第二作者。 或许,一路这样走下去,将来做学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沈光林读大学和研究生的时候研究最多的就是石墨烯,这是诺贝尔级别的成果,肯定不能一下子放出来。 而且做实验也是要花钱的。 反正现在距离石墨烯被发现还有很多年的时间,这个成果的实现难度最低,应用前景却最广。 其实,现在国内科研的生态还很初级,十年运动造成的伤害很大,到现在还能够坚持做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已经很少了。 而这些科研工作者中能够跟上国际进度的就更少了,从老师们写的的论文里就能发现这一点。 这还是京城大学,要是其他科研院所估计更差。 大家大都是在追赶和学习国外的最新研究,要想有所创新,很难。 沈光林帮着他们修改论文其实就是在做创新,很多时候都夹杂了不少私货,这也是为了提高中签率,免得花钱打了水漂,破坏了自己神级翻译的名头。 甚至,沈老师做的还比较巧妙,他修改的论文,都会找老师探讨论文中“论点正确”的发展方向,引导,引诱,说服老师们形成他们自己的观点,这样发表的论文就是他们自己的“成果”了。 所以,50块钱没那么容易赚的。 相比较而言,还是把论文发表在国内期刊上更简单一些,甚至直接翻译抄写过来就行了。 “抄写”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能够抄写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的,都已经是高端份子了,这就是所谓的“自力更生,填补国内空白。” 次一等的学者只能捡冷饭,烧土灶,把一流学者已经转化的成果自己再重新转化一下,这样依然有市场,至少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现在,大家的科研经费都非常缺少,因此,在这个年代大家的研究方向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理论物理方面。 毕竟,大家都没钱。 想做实验研究没钱简直是不可能的。 一部扫描电镜要多少钱?一台分光镜要多少钱?一部分析天平要多少钱?还是理论研究更实际一些。 做理论研究的话,只要能够读的懂这些国际期刊,就已经算是跟上国际研究进度了。 毕竟,他写的我看懂了。 然后翻译过来,自己添油加醋去发表一篇国内版论文,有事甚至只是翻译一下,换个裤衩,这就算是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沈光林具有懂英语这种先天优势,着实让不少老研究员羡慕。 但沈老师是不屑于干这样低级搬运工的事的,因为具有40年的超前眼光,无论再前言的科技,他也是能够看得懂的,并且知道这些论文中的观点正确与否。 其中,指责别人,挑出别人论文中的毛病也是一种拥有先进水平的体现。 沈光林自然没有资金也没有设备做重复实验,但是他知道别人论文中的错误,而且还知道这种错误是怎么产生的,根据这些,他都能写很多很多论文了。 想建立成就,就要从这里开始。 …… 沈光林就这样一边写批判性质的论文,一边生活,一边搞收藏。 自从苏有朋有了正当职业之后,帮沈光林收古董珍玩的人也开始走向了正规化专业化。 有沈老师指点,苏有朋派出顺子等小弟,用驴子骡子拉一车锅碗瓢盆,到通县,到廊坊,到雄安去换老物件旧家具。 能换就换,不能换就买。 果然,只要有钱,好东西就像流水一样溜进来,珍珠玛瑙,翡翠玉石,别管值钱不值钱,反正是以量取胜,数量多了这里面总有精品。 沈光林没事做了就给自己的藏品分类,一件一件的摆放起来。 为此,地下室里面的空间全部做了货架,地下室入口的门还专门修建了一座小房子,用来专门收藏各类小件,不分朝代,只管类别。 不止收藏顺利进行,沈老师在班级里的教学工作也越发顺风顺水了。 大家也都知道了,沈老师业务能力极强,为人大方不小气。 这不,班里早就说好了,清明节的时候大家伙一起出去踏青,沈老师要请所有人吃烤牛rou。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