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明_第三章 各怀心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各怀心思 (第1/1页)

    崇祯静静的看着眼前跪伏在地的禁卫统领李国祯,心中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李国祯这老小子的心思他看的明明白白,刚才皇宫前面闯军的散兵游勇并不多,李国祯早就可以将这几个闯逆杀死,却故意纵容,显然是心怀异志首鼠两端,所以自己才故意撞开他独自逃生,没想到这家伙反应倒快,这么快就跟了过来。

    明末天下大乱,文臣武将早已各怀异志,阳奉阴违,听调不听宣的事情可以说层出不穷,尤其是此时,京城已被攻破,除了这个忠心耿耿的太监王承恩,崇祯现在是一个人都信不过。

    更不用说面前这个看似忠厚,但内里却阴阳不知的禁卫军统领李国祯了。

    道理很简单,就连自己最信任的老师洪承畴都背叛了自己,这个李国祯又能有几分可信?

    崇祯突然明白,为什么历代皇帝都宠信太监了,因为太监和皇上一样,都是孤家寡人毫无牵挂,而文臣武将,各有各的家人,各有各的利益,如此一来,皇帝不信任太监,还能信谁?

    要不,杀了他?

    崇祯心中突然涌起一个念头。

    不行!

    他马上否决了这个想法。

    此时甬道里只有三人,王承恩虽然有一定武功,但能否敌得过这个身为大内禁军统领的李国祯,崇祯却是没有丝毫把握。

    更何况李国祯身怀利刃,一旦暴起伤人,恐怕自己和王承恩都要落得个尸骨无存,殒身暗道的下场!

    所以,暂时只能稳其心,静观后效。

    “起来吧!”崇祯思虑良久,终于拿定了主意,先稳住李国祯,等出了密道再做计较。

    “多谢皇上!”李国祯拍拍屁股,站了起来。

    “皇上,您先披上衣服。”一旁的王承恩看崇祯现在还赤身露体,连忙将手中的外袍,给崇祯披上。

    “嗯,”崇祯披上外袍,系上腰带,恢复了几分帝王的威严,看了一眼李国祯,微笑开口道:

    “国桢啊,此时京城已陷入敌手,你可有什么良策,挽狂澜于既倒?”

    “微臣以为,尽快逃出紫禁城,南狩江东才是上策。”李国祯微微拱手,恭恭敬敬的回答。

    今天的皇上,好像和平时有些不同,虽然说话的声音并无改变,但腔调却多了几分阴沉,少了几分急躁,再配上嘴角那似有似无的微笑,似乎显得有些........

    老谋深算?

    李国祯心中突然涌出这四个字。

    那边崇祯也打量着李国祯,看对方似乎并无歹心,也渐渐放下心来,微微颔首道:“国桢所言极是,呃,朕也正有此意。”

    “皇上,我们还是赶快走吧,也不知道这密道的出口在哪里,时间久了,万一闯逆将山围起来,恐怕.........”一旁的王承恩焦急的提示。

    “嗯,先出去再说。”崇祯也反应过来。

    .........

    咚,咚,咚........

    甬道里传来三人步行的声音,时不时还有倒吊的蝙蝠猛然飘落,在几个人耳边盘旋忽闪,显然,密道无人已久,早就成了飞禽的乐园。

    “皇上小心,我在前面护驾。”李国祯抽出刀,率先走在前面。

    崇祯微微放下了心。

    不是怕别的,是害怕身后的李国祯突然给自己一刀,当然,李国祯应该不会这么傻,毕竟还没见到什么好处,但万一呢?

    历史上的很多事,那是没什么逻辑可讲的。

    至于继续当皇帝,崇祯可没有什么太大把握——就算逃到江南,之前南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也表明,就算自己过去,恐怕也逃脱不了被权臣挟制,多方掣肘的局面。

    更不用说,君威已失,在满朝文武心中更无半分威信可言,遥想唐明皇李隆基当年,何等的雄才武略,一旦长安被破,那也是脱了毛的凤凰不如鸡,不仅被逼勒死最心爱的杨贵妃,最后还要把皇位禅让给太子,落得个幽禁而死的悲惨结局。

    所以,但凡有一丝翻盘的可能,之前崇祯帝又何必自杀?

    道理很简单: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正是因为看到了满朝文武只为一己私利,绝无分毫考虑大明江山,崇祯帝绝望之下才行此绝路。

    甬道幽暗,长明灯闪闪烁烁,君臣三人各怀心思,默然不语的前行,好在除了蝙蝠,并无什么别的猛兽出现,足足走了一个多时辰,面前终于出现了一丝光亮。

    “皇上,出口好像到了!”王承恩忍不住惊喜之情。

    “嗯。”崇祯点了点头,心里却更是紧张。

    他知道,这条甬道其实并不长,答案也很简单,以当时的人力物力,修二十多里的甬道已经是极限,比如明孝陵,朱洪武用了二十五万兵士,连修三十年才修了二十多里,这地下水文情况复杂,又比地上修建更难了百倍,这条甬道,其实仍只是通到七八里之外的煤山脚下罢了!

    但最危险的,还是出口那里.......

    沉吟间,三人已经走到了一个拐弯处,弯道的侧面,隐隐射进来几道光线,一阵新鲜的山风吹来,几个人顿觉心旷神怡,李国祯快步跑向前去,向着洞外一望,回来禀报道:

    “皇上,我们现在是在半山腰!”

    “半山腰?”

    崇祯微微一愣,走过去一看,弯道尽头的拐弯处,是一个只有胳膊粗细的洞口,光线正是从这里射进来。

    如果从外面看的话,也只能看到拐弯处的土壁,可以说一眼就可以看到底,寻常人见了,也只会以为是雨水冲击山壁下滑形成的坑洞,绝不会想到里面别有洞天。

    “皇上,我们现在不能出去,这里离煤山脚下不远,敌兵已经包围了紫禁城,出去的话,恐怕........”王承恩在旁劝谏道。

    “不错,皇上,看来我们只能在这里暂住,等敌兵退去以后再做打算。”李国祯也开口道。

    “敌人会退去吗?”崇祯不由得暗自冷笑。

    就算李闯要退走,那也要等到一个月后离京前往一片石与吴三桂鏖战,这段时间里,君臣三人窝在这里,没吃没喝,恐怕早就饿死了!

    好在现在尚是春季,天气已逐渐变暖,如若不然,光是山洞里的幽幽冷风,怕就熬不过去!

    看崇祯默不作声,王承恩眼珠一转,立刻明白过来,躬身道:“皇上无须忧心,李将军武艺高强,每日里只要晚间出去一趟,想必能狩猎不少野物回来,再说这山间溪流众多,也不虞无水可用,皇上尽可放心。”

    李国祯闻言大怒,你王承恩不也武艺高强,平日里号令两厂又何等威风,杀的人倒比我这个将军还多,怎么这时候我就成了武艺高强,善于狩猎了?!再说,外出狩猎何等危险,一旦被闯军发现,那还不是死无葬身之地?!

    不过话已经先被王承恩说了,再推辞也是无用,李国祯咬咬牙,低头躬身道:“王公公说的是,狩猎一事全由末将负责,不过这照顾陛下饮食起居,浣洗衣物之类的事情,可就得麻烦王公公多多费心了。”

    王承恩面容顿时一呆,他是秉笔太监兼东厂总管,平日里也是几个大小太监伺候,这浣洗服侍人的勾当,早就几十年不做了,现在重新捡起来,那还不要了半条老命!

    “不必了,”崇祯看两人勾心斗角,不由得也有几分好笑,挥手道:“朕只这一件长袍,十天半月尽可够用,也不用什么浣洗,至于饮食起居,现在还能有什么讲究?从此以后,你们两人一人一天,轮番狩猎,就这样吧!”

    “微臣遵旨!”两人连忙低头谢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