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300 天权在上,我即天权 (第2/2页)
哑火,乃至于在日后长达近十年的时间之内都无人胆敢造势。尽管秦尚的体脉随同风王治的病体一道持续衰弱,尽管秦尚在此后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内屡屡在朝堂之下陷入昏死。 一三五七年,十一月二日。 这一天,是秦尚第一次在主持朝政时陷入昏死状态。时长,九天。 在这九天之中,朝野动荡?不,罕见的齐心协力,罕见的相互监察和恪守本则。 秦尚始不曾继位,但他却在弢灭大宗元一室后的第十七日重构了风国的国法和政制。 谓之国法,严酷无情。谓之决心,天子同罪。 但终究,是针对于有罪之人,无罪之士自然喜闻乐见。 谓之政制,秦尚非但将丞相一职分左右,还破天荒的将郎中令黎靖晋升成了右丞相,又将太尉祖元的军务权力一分为三,更将御史大夫夏靖康调离朝野,且将御史大夫这一职位的其他职权完全分割,唯负责监察执法。 至于下级职权,更是被集权制分割到更细的一位一职,新增设的官位、奖惩制度和节度廷议令文武百官不敢疏忽值守,层层串联共济、逐级监察连带的职权变革,更是将各方派系的牵连关系全部疏远和打乱。 此事,古今未有。 然,对于这位弱冠太子的敬畏或恐惧,才是让文武百官不敢拾用眼下天赐良机的根由。 短短几月之中,秦尚在他们的心中根植下了一种名为“天权在上,我即天权”的天子心象。 一三五七年,十一月九日。 沉睡在床的秦尚自额头开始向全身蔓延出一丛丛黑色的血线,乃将进来侍药的施仁德震骇到松落了手里的托盘和汤药。 施仁德是为凡武强者,但任凭他冲过去为秦尚运功逼毒又尝试几何都徒劳无果,至终也只能掐按住秦尚的人中向室外怒吼。 然,不等太医率领御医队伍惶惶赶至,秦尚却在身上的血线突然回溯消隐下惺忪转醒。 施仁德为之惶恐惊喜,乃慌忙下地跪拜,更是禁不住喜极而泣。 秦尚沉默,后哑然一笑,便就此带过。 风历一三五八年,六月。 当日,秦尚在从风王治的寝宫庸为殿告退后遣退了在外候命的施仁德,乃独自逛离。 王宫甚大,但内居之王室却唯有秦治这一支嫡脉,所在东宫。这一点,倒是不同于不少其他的国度。 西宫的大部院,是为王宫所有内侍及内卫的住所。 而北部的后宫,则是一座御花园,但其内,却有一处特异的灵地。 一栈廊道至湖心,石莲盛开白水底。 千百荷叶自漂游,莲台盏盏有标注。 一线遥牵远固定,景色非凡更森严。 有者驻足有者观,更有在滴心头血。 这里,名曰生灵湖。乃为王宫之人涅育血子的圣地。 然,眼下莲子数千百,但却不见一盏位于这廊道尽头的水下石莲之中心,即——湖心这座莲花形状的三丈水圃内。 这水圃的下方就是石莲的花蕊,而这作为围栏限界的,则是石莲盛开出湖面的花瓣。 它自然是被特意孤立出来的,因为它是这宫中王族的血养地,名曰:圣灵池。 秦尚之所来,是因漫无目的地闲逛,但他在廊道下的停留,却令所有遇驾者和远见者纷纷顿首敬候。 秦尚微微点头示意众人免见,但眼睛却一直在远望着“圣灵池”这边。 一旦得到秦尚的旨意,各类遇驾者和远见者便向秦尚深深俯首谢驾,随之巡者自巡、行者自行,不少忙于照看血莲者也在微微一笑后各忙其事。 事实上,风王宫有些不同于其他国度,它的内里没有甚多的约束和规矩,尤其是在生活之中,当遇到帝王或上级时只需敬见心怀便可,若非对方亲召一询或令伴行,则一切都无需避讳,更不像某些国度一样“王之不离,妄不能动”。 时下,秦尚也在略有一默后转目看向了右前方的生灵湖西岸。 那里,独有一位身着黑色便服的中年男子蹲在岸边:他面带微笑,正在向手里扶着的湖莲滴灌指尖血。 见之笑容,秦尚深为沉默。但见之血注,秦尚又不由一牵嘴角。 他之所以留意到对方,是因为对方没有留意到自己。在场之人甚多,他是唯一没有察觉到秦尚到来的人,自然也没有向秦尚远敬。 远观那最后一滴鲜血也被骨朵吸收而骨朵也更加鲜活后,秦尚不由微微一笑,乃转身循原路而回。 眼见莲朵欲绽,这人也不由微微一笑,随后便将莲荷轻轻推向了湖中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