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 潼关落贼手 哥舒翰陷敌 (第3/4页)
明升暗降软禁在了长安,就像借阴某家的机会东山再起。当年就是他在背后给王令公捅了一刀,才害的王令公被打入天牢。如今竟想故技重施,八成还是他给杨国忠出鬼主意害我”,哥舒翰愤愤不平的说道。 王思礼点头道:“光凭灞上屯兵一招,便不是不懂兵事的人所能料到的,与其说是作为潼关的预备队,倒不如说是为了提防大帅,这明显就是不信任我们啊!” 哥舒翰愤恨道:“还有那个杨国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就不明白,圣人为什么会总听他的!” 王思礼叹道:“我看,圣人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出了个安禄山,便看人人都是安禄山;出了个史思明,便看人人都是史思明!哎……”他又继续说:“大帅不如先上表劝圣人斩了杨国忠,这样便是‘汉景帝诛晁错’般的对策,进可以让叛军没了起兵的借口,退可以让大帅后顾无忧。不知可否?” 哥舒翰摇头道:“肯定不成!安禄山动手那时候圣人没杀他。现在也不会杀他。毕竟子仪和光弼他们两路都初战告捷,便更不会杀他了。” “哎!”,王思礼跺着脚道:“妈的!不如大帅给我一队骑兵,我亲自带着潜回长安,将那小子掳来潼关,让他写下自己的罪行,再……!”说着,他挥掌作了个刀斩的手势。 哥舒翰笑道:“思礼,某看你是昏了头了。你是军中大将,怎么却如刚入伍的新兵一样冲动?这主意不行。如果你拿不了他,反倒深陷他手,白白送了性命。如果你拿了他来,即便逼他认罪,人家也会说咱们逼供出来的。无论怎样,造反的就铁定成了咱们了!你我二人的九族还要不要了?” 王思礼听他说得有理,低头不语。 哥舒翰安慰道:“我知道你最近心情不好!李承光平日里跟你较劲,我也看得出来。大局为重,你还是要有些肚量!受委屈了!” 王思礼心头一热,忙点头道:“大帅放心!大敌当前,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末将不会放在心上。” 哥舒翰说道:“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咱们弄不了杨国忠,那个安思顺是一条落水狗,还是弄得了的!那个杜乾运,毛都没长全,也好对付!至于出兵的事,你也多派斥候查探,前番斥候送回来的消息,说崔乾佑的精锐被调回了河北,手下只剩四五千老弱病残,我并不信。他是安禄山“四虎”之一,怎么可能只留这点人马?总之,咱们搞清楚了再说!” “末将遵命!”王思礼昂昂行了个军礼。 …… 如当年安思顺转呈了魏林的一封检举王忠嗣的信件如出一辙,哥舒翰也在给天子的奏章中转交了一封缴获的书信,那是一封有人私通安禄山的“反书”,不用说,那“反书”的主人便是安禄山的毫无血缘关系的从兄,安思顺了。 看完了那封信,天子李隆基并没有意料中的大发雷霆,而是沉吟良久没有说话,直到第二天,宫中才传出他的御旨,将早已被软禁在家的安思顺赐死。 当面带愁容的高力士带着安思顺的死讯回宫复命的时候,李隆基淡淡地问:“他临死前还说了什么没有?” 高力士凑近他低声奏道:“启禀大家!他临死前叹息道是右相和安禄山害了他!似乎是在攀咬右相!” 李隆基没有说话,神态木然。良久又问:“还有别的吗?” “有!”高力士忙答道:“他希望将他的头颅斩下,送到朔方大营,说要看着朔方将士平定叛乱!但未得大家旨意,老奴未敢轻率处置。” 李隆基长长叹了口气:“他家男子全部流徙岭南!他老娘年迈,朕看就赐她回原籍恩养吧,命他妻子在家伺候,也不必流放了。” “诺……”高力士声音发颤,连声应道。 “如他所愿,将他头颅砍下!……”李隆基又说道。 “送朔方?” “不!送去潼关,交给哥舒翰!”李隆基斩钉截铁地说道。 …… 随着安思顺的首级一同送到潼关前线的,还有杜乾运率领的一万三千多人马,以及天子一道敦促哥舒翰出兵早日收复东都洛阳的圣旨。 哥舒翰大手一拍,得意的笑道:“天子还是信任咱们!” 便命人将安思顺的首级挂在潼关城楼上示众!过不多几日,他就随便挑了个过错,将那个倒霉的杜乾运一刀砍了,枭首示众。 而面对那道诏旨,哥舒翰又递了奏折回朝,真切的分析了敌情,说明自己不能东出的理由,不料,这道奏折不递还罢,递回去后,天子的诏旨便蓦然间雪片般地飞来,仍是督促他进兵,而且一道比一道语气强硬。 此时,军中撒出去的斥候也早就多次报回了军报,过如前番所探,崔乾佑只剩一些老弱病残,最多不过一万来人,且编制十分混乱,显然已经是士气低落,军心浮动。 他思来想去,又权衡了几日,才终于下定了决心出兵。 即便如此,哥舒翰仍是做了极为详尽的部署。 他兵分两路,齐头并进:第一路,由大将王思礼为先锋,率领河西精锐骑兵两万,直奔灵宝西原,冲击叛军盘踞的函谷关,又命大将庞忠、李承光等率步骑十万随后接应,力求一战攻克函谷关;第二路,在黄河北岸布置了三万新兵作为接应,同时鼓噪呐喊,以为疑兵,也以防叛军偷渡黄河迂回包抄自己的后路。 他带着左车和御史中丞田良丘、大将火拔归仁等率卫队数百人弃岸登舟,分乘十余支战船沿黄河顺流而下督战。 登船之后,他遥见自己的陇右、河西两镇步骑精兵十余万人陆续从潼关东门开出,想到此战凶险,一旦遭遇埋伏,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这些精兵猛将便不知还能剩下几多,心中怅然,又偏偏在此时,他的阿芙蓉药瘾犯了,浑身说不出的难受……一时他百感交集,竟生生落下泪来。 却说先锋大将王思礼也是唐军中的一员良将,他所率的两万精骑皆是唐军主力,又见函谷古道地势狭窄,极为凶险,故此急催大军迅速向前,以免在谷中迁延太久而遭叛军伏击。 果然,他们刚出古道便在灵宝西原遭遇叛军,但王思礼见他们旗号散乱,队伍不整,显然是毫无防备,他便立即催动人马杀了上去,这几千人怎是王思礼的两万精骑的对手,被唐军一个冲锋就打了个七零八落,丢下了一千多具尸体,其余败兵便向函谷关方向逃窜。 王思礼见叛军实力果真不强,心中大喜,急忙催军紧追,随后而来的十万步军闻听前锋得胜,也沿着函谷古道向东急行军而来。 然而,就在他们全部进入函谷古道之后,在两侧的山岭间一阵如爆豆般的梆子声响起,山谷两侧箭如飞蝗,礌石滚木坠落如雨,已埋伏了许久的数万叛军突然杀出……唐军登时大乱,拥挤在狭窄的山谷中进退不得,死伤惨重。 在战船中观战的哥舒翰见了大惊,忙用旗语传令李承光用毡车为掩护向外冲击,以求杀出一条血路出谷。 无奈“鬼见愁”崔乾佑早有准备,用几十辆装满柴草的大车将本就狭窄的道路堵了个严严实实,说也凑巧,车上的柴草刚被点燃,谷中就刮起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