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太上皇的关注点 (第2/2页)
,毕竟,以眼下的状况来看,皇上尚无要把于谦兵部尚书一职褫夺的意思,所以,大抵是要在勋臣当中来选。” “目前来看,人选除臣之外,还有中军都督府范广,都督同知武兴可以一争,其他勋臣,要么资历不够,要么威望不足,虽然朝中也有人举荐,但是,希望不大。” “武兴?” 朱祁镇重复了一句,似是有些疑惑。 于是,张輗便道。 “定国公府那边的人,这些年一直十分低调,但是,办差是一把好手,功劳,资历,威望也都够,不过,如今定国公府式微,他自己也并不十分热衷于权位,所以一直在军府中声名不显。” “按理来说,他本是没什么机会的,不过,如今于谦被下狱,朝中一时找不到替代他主持此事的人,范广手里又掌握着京营,若再主持军府整饬,恐遭忌惮,因此,便有人想起了他。” “不过,说起武兴,臣另有一事要禀报陛下。” 说着,张輗便将那日朱仪对他所说的勋卫一事如实说了一遍,随后道。 “……武兴找上门来,肯定是得了定国公府的指点,虽然说,此前定国公府讨好过皇上,但是勋贵世家,总是要考虑以后的,送子弟进勋卫中,只怕也是想要留个后路。” 这话一出,朱祁镇的脸色明显不怎么好看,眯了眯眼睛,低声道。 “哼,留个后路……” 见此状况,张輗连忙道。 “陛下,臣以为,定国公府有心拥护太子殿下,不论初衷如何,总归是好事,虽说这些年来定国公府在朝中不常出面,但是毕竟在勋贵中人脉广阔,若能结个善缘,以后在朝堂上,也总归是能有些助力。” 听了这番劝慰,朱祁镇的神色也缓和下来。 其实,他心里也知道,虎落平阳,有些事情不得不接受。 如今的他,毕竟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了,像是英国公府,成国公府这些被绑在他身边,已经难以回头的,尚且都还会有自己的小算盘,何况是定国公府这种,素来很少涉及朝局的勋臣,他们所想的,只是如何保全自己罢了。 两头下注,各保传承,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作为上位者,对于这种举动,自然是不高兴的。 但是现在的他,已经没有计较这个的资格了,张輗说得对,结个善缘,总归是好事,哪怕是之后定国公府看在太子的份上,在朝政之事上稍稍帮衬一二,也总比没有强。 压下心中淡淡的不悦,朱祁镇道。 “定国公府的状况,朕也有印象,这一脉子嗣稀薄,自从上一代定国公去后,他的庶长子,如今应该也才十一二岁,如此年纪,想来做不出什么决断来。” “陛下英明,如今定国公府主事的,是定国公府的老夫人耿氏。” 张輗点了点头,回道。 于是,朱祁镇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道。 “既是如此,那倒是可以试着拉拢一番。” 这话一出,张輗反倒是一愣。 见此状况,朱祁镇继续道。 “定国公府一向低调,更不要提,如今他府中没有能顶门立户的人,这种状况下,本该求稳才是,相比于两边讨好,其实对于定国公府来说,两不相帮才是最好的办法。” “但是,我听你所言,如今定国公府,却借武兴之口,对东宫释放善意,这并不寻常。” 这话越说,张輗越觉得糊涂了。 既然定国公府最好的选择是两不相帮,那他们现在这么做,原因又是什么呢? 所幸的是,朱祁镇也没有卖关子的意思,直接道。 “勋贵之间,根脉复杂,定国公府未必有意朝堂之事,但是,与他相善的勋贵和武臣,却未必没有上进之念,不然的话,怎么会是武兴来找朱仪呢?” “这个善缘,是朱仪结给他的,但是,又何尝不是他结给你们两府的呢?“ 张輗皱眉思索了片刻,总算是明白了这其中的关节。 不错,定国公府子嗣艰难,如今又没有成年的国公主事,所以,自然是应当以低调为主。 但是,既然在朝中,很多事情,就不可能完全听从自己的心意,定国公府一脉,还有跟他们相交多年的许多勋贵的利益。 眼下朝局混乱,尤其是遴选勋卫和整饬军府这两件事情上,正是勋贵势力洗牌的大好良机。 这种机会一旦错过,恐怕未来数十年以内,都再难见到了。 定国公府因为自己状况,想要两不相帮,但是,跟着他的这些勋贵,还有军府中依附于定国公府的武臣将领们,却未必愿意答应。 至于定国公府自己,他们再不愿意掺和朝局,可也不能违背了这么多人的利益,否则的话,日后便更难再有府邸愿意和他们相交了,到时候,这偌大的公府,可就真的只剩下个架子了,若是一旦出个什么事情,轰然倒塌,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 所以,才会出现如今这种两头下注的情况,要知道,两头下注的前提就是,哪一边都不可能真的亲近,不可能真的成为任何一方的心腹,这对于定国公府来说,恰恰是他们想要的,既能够给他们背后的这些勋贵武臣提供机会,又能够避免涉足朝局太深。 “陛下圣明,臣明白了。” 张輗拱手开口,既然是这种情况的话,那么,对于英国公府来说,的确是有可乘之机。 要知道,定国公府此举,便算是开了一道口子,眼下整饬军府之事,不出意外的话,会落在他的手里,而这些勋贵既然有心奔个前途,自然绕不开英国公府。 若是定国公府有人主事,那么自然由他来跟英国公府谈条件,可现在嘛,被英国公府蚕食势力,只怕已是注定的事。 当然,话说回来,这对定国公府来说,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两害相权取其轻,勉强算是弃卒保车之策罢了。 “嗯,你明白便好。” 朱祁镇点了点头,旋即,便又问道。 “朕上次说,让伱将东宫的那个徐有贞带过来给朕见见,怎么这么久了,还是没有动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