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零六章:首辅大人的定力 (第2/2页)
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甚至能够发现,他们看着王翺的目光当中,莫名的多了几分重视。 与此同时,王翺还没有停。 刚刚朱鉴提出的质疑有很多,眼下,他必须一一回应。 话至此处,王翺停了一停,将目光落在了陈循的身上。 见此状况,一旁的群臣都不由紧张起来。 要知道,虽然这看似是随口一提,但是,这可算得上是这场朝议上,二人首次正面对话。 刚才的时候,陈循气势汹汹,指责读卷官,叱骂江渊,甚至弹劾王文,但是唯独,他没有一句话提起过王翺。 哪怕到了现在,所有人都隐隐猜到,这场朝议,是陈循借杜宁,江渊等人之手,在针对王翺,但是,猜测毕竟是猜测。 可是现在,王翺开口发问,将话语权送到了陈循的手中,这位清流领袖,一切的始作俑者,又会作何回应? 是不屑的嘲讽回去?还是借此机会,义正言辞的回击? 又或者,是太极推手,继续隐于幕后? 众人瞩目当中,陈循倒是依旧平静,开口道。 简简单单,说完之后,陈循便立在远处,并不在多说。 见此状况,尽管很多大臣已经有所预料,但是,心中还是忍不住有些失望。 原本他们还以为,能够见到两位大佬正面对撞,但是现在看到,到了他们这一步的人,对于这种彻底撕破脸皮,不留回旋余地的事,还是很谨慎的。 当然,这也是因为王翺在问的时候,其实就埋了陷阱。 他说的是,换句话说,单论他们之间的争斗,并不是王翺一意打压陈循,而是你来我往。 所以,要么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要么就好好的论一论,当年的经筵之事…… 不过,陈循的这种态度,却令一旁的江渊和朱鉴同时有些脸色微变,只是,江渊是惶急,而朱鉴是意外而已。 倒是王翺自己,对于陈循的这副表现,并没有任何的诧异之色,仿佛一切尽在他的掌握当中一样。 眼瞧着陈循不再说话,王首辅不紧不慢的继续开口,道。 面对朱鉴和江渊的指控,王翺沉着冷静,一条条的予以驳斥,条理清晰,态度沉稳,不得不说,颇有气度。 这一番番清晰的话语,也让朝堂上的风向悄然转变。 要知道,朱鉴弹劾的这些事,还算是有事实依据,但是,也都被王翺给一一解释了个清楚,至于江渊所说的,连证据都没有,如果早说的话,说不定还有人会信。 但是,到了他自己都难保的地步,才这么说,可信度确实不高。 于是,不少人望着王翺的目光,都多了几分敬意。 这种情况之下,仍然能够保持镇定,如此迅速的予以应对,果然,能够成为朝廷大佬的,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那么,接下来就要看,陈循会不会继续穷追猛打了…… 虽然说,刚刚陈循出面给王翺,但是,这是否代表着陈尚书放弃对付王翺,却不一定。 因此,许多人都默默的望向了陈循。 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这位始作俑者,这个时候,却依旧平静的站在原地,并没有要继续开口的样子。 与此同时,上首天子的声音,也响了起来。 不过,让群臣没想到的是,对于刚刚的指控和辩解,天子仍旧没有表明态度,而是直接点了人,问道。 最后的这句话,天子的口气有些微妙,让群臣都不由捏了把汗。 所谓圣心 难测,但是,身在朝中,谁又能不揣测天子之意呢? 这次朝议发展到现在,已经牵扯了太多的人,说是一团乱麻也不为过,这种情况之下,正是需要天子出面裁决之时。 但是,天子始终不表明态度,甚至于,在这个当口,点俞次辅出来,是什么意思? 诚然,俞士悦作为内阁大臣,是最了解内阁情况的人,但与此同时,更要清楚一点的是,他也是如今的内阁当中,唯一没有牵扯这桩案子的人。 毋庸置疑,这个时候,俞士悦站在谁的一边,虽然未必就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到底会增加很大的赢面。 至于俞次辅的态度是什么,就更不好揣测了。 之前他跟朱鉴的过节,人尽皆知,闹得最厉害的时候,双方几乎反目成仇,时至今日,二人虽然同在内阁,但是关系依旧很差,而且,是毫不遮掩的那种差。 还有江渊,当初他转投王翺,可是狠狠的利用了一把俞士悦,他会不会趁机报复?这都说不准!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更要清楚的一点是。 殿试一案,几乎所有阁臣都已经被卷了进去,而现在,陈循明摆着要针对王翺出手,并且是早有筹谋。 既然如此,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位陈尚书很可能是有把握的,如果这个时候,俞士悦选择了站在王翺的对立面,那么最后王翺倒了,他再进一步,几乎是毫无疑问的。 值此状况之下,俞次辅到底会帮谁,可着实是不好说啊…… wap.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