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零九章:先打东方甲乙木 (第2/2页)
窗户纸既然已经挑破了,也就没什么可遮遮掩掩的了。 于谦再度拱手,神色冷峻,道。 “方才俞次辅说,此人是冲着太子出阁仪典而来,但是,臣却以为不然。” “太子殿下出阁,举朝瞩目,若要阻拦,并非易事,奉天门外香亭虽十分重要,但终究不过一器物而已,即便击毁,礼部亦有备用之物可以使用,所以说,梃击香亭,并不能对太子出阁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细究其目的,无非有二,其一,对太子殿下出阁不满,但却无力阻拦,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泄愤,其二,则是想要借此举动,引发朝野上下物议,让朝野上下觉得,有人在阻拦太子出阁,但是,有不愿真的阻拦太子出阁!” 这话说的有些拗口,但是,意思却表达的很明白。 这两种可能,如果是前者,那么,这次事件就不过是一小撮人的泄愤之举而已,不值一提。 可问题就在于,太子出阁,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对于文臣来说,国本邸定,社稷奠安,是莫大之喜,对于武勋来说,太子出阁,意味着幼军重设,勋爵子弟重新有了一条快速上升的通道,亦是莫大的好事。 如果说,唯一有不愿太子出阁的,那么就是…… “好大的胆子,竟是,算计到朕的头上了!” 御座之上,天子显然也想到了什么,口气虽轻,但是,殿中的气压一下子就低了下来。 于谦说的是两种可能,但是其实,还有第三种,他没有说,那就是…… 真的有人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将太子出阁的仪典拖延下去。 而这,其实就是于谦所说的第二种可能中,指使此事之人,想要让朝野上下以为的‘真相’。 所以说,干嘛要说的这么透呢? 俞次辅叹了口气,道。 “陛下,惟今之计,还是要尽快控制影响,令太子出阁仪典如期进行,如此,一切风波自平。” 于谦能够看的到的,俞士悦自然也能看得到。 但是,他没有说出来,除了因为谨慎之外,还有就是,说与不说,其实结果都一样。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只要出了事,接下来要做的,必定是维持仪典如期举行。 不然的话,就算此事不是天子指使,也是了! 毕竟,在许多人看来,满朝上下,如果说有不想让太子出阁的,那么,就必定是天子了。 事实上,对于这一点,俞士悦心里也有些打鼓。 也就是于谦,坚定不移的直接将这种可能,给排除在外。 所以,他才说这是‘蓄意陷害’! 说白了,这次梃击香亭,针对的不是太子,而是天子!指使此事的幕后黑手,真正想要败坏的,是天子的名声! “风波自平?” 听到俞士悦苦口婆心的劝说,朱祁钰眯了眯眼睛,不置可否,而是望向了于谦,问道。 “于先生觉得呢?” 出乎意料的,一向刚直的于谦,这一次却踌躇了片刻,说道。 “陛下,风波平不下,但是,仪典也不能耽搁,此事,到了最后,恐怕也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为何?” 朱祁钰皱了皱眉,问道。 “既然于先生知道,这幕后之人,并不真的想要阻拦仪典,那么,朕停了仪典,细查下去,岂会揪不出幕后指使?” 这话一出,俞士悦顿时埋怨的看了于谦一眼。 叫你多话! 现在怎么办吧? 天子真要是任性起来,我看你怎么拦? 事实上,听了这话,于谦也微微一愣,有些意外。 不为别的,因为,天子所说的法子,说白了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并不是什么明智的法子。 沉吟片刻,于谦拱手道。 “陛下,世间最难之事,便是持正,秉公心,走正途,并不困难,但是,在误解之中,仍能持守正心,方是君子,陛下圣明烛照,此理断不会不明,亦不会不为。” 话音落下,于谦抬头望着天子,显然,对于自己所说的话,他很有信心。 或者换而言之,他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信的! 他相信,天子不会让他失望。 于谦没有说什么,这么做了,恰恰落入了对方的圈套,所以不能做之类的话。 因为,那是术的范畴,而非道的做法。 何为道? 千万人误解我,是千万人被迷雾障眼,我受误解之苦,却不因此而弃我之道,行卑恶之事,不持正心。 此,是我之道! 于谦相信,这也是天子秉持的道。 显然,他没有失望…… “先生所言有理!” 如此沉重的气氛之下,朱祁钰的脸上却忽然浮起一丝笑意,小小的开了个玩笑,道。 “于先生话都说成这样了,朕要是真的这么做了,岂非真成了小人行径?” “臣不敢!” 于谦低头,心下亦是轻轻松了一口气。 信心他是有的,但是,信心是如何来的,无非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当中,不断的加强的。 毋庸置疑,刚刚天子的话,再一次加强了这种信心。 收敛笑意,朱祁钰开口道。 “今日之事,朕可以不计较,但是,如先生所说,风浪平不了,即便仪典正常举行,也不过是减轻影响而已,仍会有人借此机会,扰动朝堂,如此,又当如何?” 于谦说的其实不错。 这件事情很难查,原因就在于,这是一次专门针对朱祁钰的‘陷阱’。 梃击香亭的那个人,的确是宫中内宦,这是其一。 此前太子出阁,作为皇帝,朱祁钰的确曾有阻拦之举,这是其二。 此人穿越内宫,过归极门,入奉天门广场,直至击倒香亭,方被擒拿,在此之前,一众禁军没有任何人发觉异常,这是其三。 梃击香亭之后,此人毫不犹豫的服毒身亡,明显是死士,这是其四。 更不要提,还有毒囊如何躲过禁军搜查,带入宫中,红木棍如何藏于奉天殿广场的角落这种小细节…… 这些‘疑点’,如果要用一个统一的解释串起来,很容易就能够让人想到,这背后是天子在指使。 因为是天子指使,所以禁军自然恍若未决,因为是天子指使,所以此人自然在宫中来去自由,不受盘查,因为是天子指使,所以,此人可以毅然在事成之后服毒自尽。 天子指使,这是一个完美的解释! 而既然设下了这么完美的陷阱,自然,提前会将手尾处理干净,想要查出真相,只怕难上加难。 就算是查出了真相,只怕,也很难找到证据。 不过…… 迎着天子的目光,于谦抬起头,目光冷冽,道。 “陛下,风波不可平,但,兴风作浪之人,又岂能藏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