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七十六章 故人 (第1/1页)
“急报,关羽军已然杀向郡城,李县令被敌军团团包围,生死未卜……” “报,敌军已杀入西城门,正向郡府而来……” 河东郡府之中,杜畿收到一条条消息,脸色越加难看。 “郡中兵马已尽交给李县令,此时城中无兵,不如弃城为上。” 同在大堂商议的其他人,听了这消息,当即有人如此对杜畿说道。 “是啊是啊,城中无有兵,留守此地不过送死而已,不如奔上党为上。” 还未等杜畿表态,其他也先回过神来,纷纷附和道。 杜畿见众人皆是如此态度,知道事不可为,只能黯然答应。 决定已然定下,众人便急忙向反方向的东城门而去。 向要从那里离开河东城,直奔上党郡。 “哪里跑~” 就在众人逃到东门,即将脱生的时候,一声话语从东门外传来。 原来邓凯来到西门后,见城中无兵,便贪功劳。 因此不先去占领城池,反而仗着轻骑马快,先分一半兵马,绕城来到东门外守株待兔。 这会儿果然抓住这群大鱼。 见到这群人吓住了,邓凯一声令下,三下五除二,便将所有人尽皆擒拿。 …… “孩儿不辱使命,拿下了河东郡城。” 河东城外,与邓凯汇合并占领河东城的关平,一边迎接着到来的关羽,一边如此回命道。 “做得好,不愧是我关云长之子。” 对于关平轻取河东城的表现,关羽十分满意。 “平儿你先安排兵马驻扎城外及其他事宜,我先入城瞧瞧。” “是,父亲。” 对于关羽的安排,关平并无异议。 “长生……关长生,你可认得我么?” 关羽带着几名亲卫下马入城,正牵马行走之间,忽然耳边不断传来话语,高喊着自己的姓字。 一开始关羽还没发觉,后来连名带姓多喊几声之后,才猛然发觉这是未改字前的自己。 原来关羽本字长生,当初杀势豪而去之后,更字云长。 只因为假名假字用了十几年了,也就一时忘记了原来的字了。 关羽看去,路边有一老者,不断挥舞着手臂,一边不断喊着自己。 关羽收刮记忆,却是不认得此人,不过又想了想,几十年没见了,不认得好像也很正常。 于是关羽也向着那老者挥舞挥舞了手臂。 那老者见关羽有回应了,这才更进一步壮着胆子走了过来。 老者走进关羽,一边绕着他不断上下打探着,,一边十分兴奋的说道:“真的是长生么?” 关羽一笑,问道:“请恕我记忆不佳,不知道你是?” 老者听关羽如此说,笑道:“我是你应哥啊,怎么当了大官就不认我了?” 关羽一听,顿时一愣,想了半天,这才想起了关应是谁。 关应乃是他的族兄,比他大几岁左右,按照年龄来算,限制只怕约有七十岁了。 当年关羽犯事流亡之前,便是关应的父亲偷偷给了他三百钱,又给他准备了一些干粮。 “好久不见了,话说大兄不是应该在解县么,怎么在此处呢?还有叔父还健在?” 因此,此时听说是关应,关羽显得十分高兴。整个人都激动带颤抖了。 就身材体态而论,眼前这个发福的老人,完全不似记忆中消瘦的族兄。 但仔细观看的话,脸和五官还是能够对上记忆中的面貌。 只是要是不注意的话,还真容易被富态的脸给骗了。 “老了,本来应该在老家享福的,这次因为有点事才来到郡城而已。”顿了顿,关应接着道:“至于父亲,倒是还在,就是身体不怎么好。” 听关应不想细说来郡城的目的,关羽也没多问,而是道:“你我好久不见,不如找处酒馆好好聊聊,届时你也与我讲讲叔父如何。” 关应却是道:“就坐坐聊天就好,酒就不喝了。年老了,喝不得多少酒水了。” 关羽道:“那就饮茶。” 关应听了道:“不不不,茶弥太贵了……” 这个时代虽然茶已经传遍全国,但因为产量的原因,比大部分的酒还贵。 所以关应才回如此说法。 然而还未等关应说完,关羽已然指了指自己身上的将服,抢先道:“没事,一顿茶钱我还是请的起的。” 关应这才想起来这茬,笑道:“我险些忘了,咱关家出了将军。” 两人找了一处僻静处坐了下来。 “长生,我看你服饰,是当了刘备军队的将军的了吧。真的是有能耐啊。” “侥幸而已。” 面对关应的夸赞,关羽只是笑了笑,便谦虚回道。 “我听说那个这次领兵来的刘备大将与你同名,只是字有不同而已。”顿了顿,关应接着道:“我说长生啊,你不会就是那个威震天下的关羽吧?” 实际上关应也有这样想过,不过不敢认为如此,毕竟在这个识字率低下的时代,重名是很正常的事情。 比如曹魏的两个王双,东吴的马忠和蜀汉的马忠,还有曹魏的李丰和蜀汉的李丰。 以及什么曹节、邓贤、刘琮、刘岱、张虎、张南等等一些人物都是同名同姓一大堆,这还是能留下名字的,要算上留不下的名字的只怕更多。 所以关应一边不敢想,一边却又幻想着,很矛盾,却也很真实。 想了许久,当下还是如此问了出来。 看着关应双目紧紧盯着自己,还有那奇异的眼神,脑袋里不知道怎么想到了三个字“打秋风”。 想着要是这个口子一开,老家人都知道了,那可就如捅了马蜂窝一般都来自己这里嗡嗡响了。 想自己才下河东,并州未平,天下未定,哪里有那个精力。去应付他们啊。 这一问也让关羽想清楚了,原本要不要回解县的犹豫不在,打定主意不回去了。 于是关羽笑道:“哪里有那个福气啊,我这身官服,还是托了当初同名的福分才得了实惠。” 关应好奇道:“此话怎说?” 关羽笑道:“我主动更名为寿,避了汉寿亭侯之名讳,将军见我懂事,这才对我投桃报李。” 关应惊道:“也就是说你现在本命不叫关羽改叫关寿了?”、 关羽点了点头称是。 关应不由唏嘘道:“改了好改了好,改个名就能当大官,实在是极好的。不愧是长生,我爹在世时候,就常夸机智。” 这年代改名是大事,若是平常,只怕关应就拉下脸教训一顿了,但若是为了前途改名,那就是小事了。 比如原时空的李严以中都护署丞相府事务后,就改为李平。 因此对于关羽所谓改名加官的事情,关应不仅觉得又什么不对,反而赞叹非常。 两人就这般又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最后见天色不早,关应急着回去,便想关羽辞行。 关羽几番挽留,却是不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