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_第937章∶原来!方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37章∶原来!方知! (第2/2页)

太乙尊;此子似与我徐家有些瓜葛啊——”

    言毕、秦文远竟然面带微笑,稽首朝着洛阳方向,仿若拜别故人一般,旋即、身躯化作一抹烟尘消失于静室中,与此同时,彩霞公主、墨菲姐、敏敏郡主等诸位夫人于府中皆是听到夫君的传音。

    “爷往洛阳去去便回,你等休得声张!”

    诸位夫人闻言,各自眼望虚空,皆是点头不语,却是深知秦文远的行踪,对于长安城的安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洛阳秦府中,秦文远的突然出现使夫人襄城公主甚是不解,轻声问道。

    “太子猝死,夫君不在长安坐镇,却怎地到了洛阳?”

    秦文远闻夫人之言,笑着道。

    “长安城无妨,夫人休将为夫来茨消息泄露便可,且将孙儿抱来看看。”

    襄城公主闻言心中略安,往儿媳太平公主房中抱来孙儿,秦文远接过,对夫人长乐道。

    “你且去房外守着,不准任何人进来打扰,待为夫替孙儿梳理筋络。”

    待夫人出去房间后,秦文远正欲施法,不料耳中传来“呵呵”的笑声,却是听得云霞嬷嬷传音道。

    “王爷来此,可是为这婴儿而来,怎不知会老身。”

    原来,秦文远进府之时,已然惊动于府中院打坐的云霞嬷嬷。

    云霞嬷嬷感觉来人武功高强,不知是何来路,遂于院中悄悄出来,见得似鬼魅的身影进入襄城公主房中,遂尾随身影将身掩藏房梁之上,运起伏地听声神功,方知是远在长安城的秦王爷来此,联想到秦晓乐儿子的出身和太子李弘死亡的时间几乎一致,这才有此一问。

    秦文远闻言,抬头望着房梁之上,也是传音道。

    “晚辈来此正为孙儿之事,却是不想暴露行迹,没敢前往拜见前辈,还望恕罪!”

    云霞嬷嬷回道。

    “无妨;你且放心施为,老身与你护法便是,然、慈玄妙之因,王爷不可强行改变三生石注定的善恶福缘,更不可泄露此子本世、前世、大前世的是非功过,当以此子修善积德,得福报,使道致公,善行今生,道法自然!”

    秦文远闻言,面色肃穆而道。

    “晚辈谨遵前辈叮嘱,遵循意而为!”

    话毕,秦文远盘膝而坐,双手结印使婴儿悬于空中,口中念念有词,祷告仙界各位道祖,但见得包裹婴儿的乳白之气,从婴儿的身体中出出进进,直至有淡淡的金辉之色显现。

    此金色之辉显现后,秦文远意念使右手食指、中指并起,直指婴儿喝道。

    “四方之神,速降神通,随我护道,引虚妄之灵归位,吾奉鸿钧道祖急急如律令!”

    喝声过后,但见金辉中有太子李弘的虚影出现,隔空遥拜秦文远,旋即似一缕五彩的霞光透出窗户,消失于虚空,房间里异香弥漫。

    此时,悬在空中的婴儿却是大笑不止,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望着秦文远。

    秦文远作法送走李弘魂灵,再是双手拍出几缕柔和的道家真气,使家伙周身筋络,此时已得道门“三清”之气的滋养,同时、抹去他魂魄中残留的李弘记忆。

    此事来简单,却是耗损徐十数年功力,行功完毕,将孙儿抱进怀中,轻声道。

    “你这臭子,竟然有这般造化,当真是得地宠爱!”

    房梁上替秦文远护法的云霞嬷嬷此时也是道。

    “此间事了,王爷有何打算,这子赋异禀,待得稍大,当使其尽早完成筑基,早日修行我道家先神功,此子成就不可限量也!”

    秦文远闻言,恭敬道。

    “晚辈歇息一会便回长安,徐府和这子,还望前辈多加照拂,晚辈谢过!”

    秦文远与云霞嬷嬷皆是用传音入密之法交谈,使外间的襄城公主丝毫不知。

    见得夫君抱着笑盈盈的孙儿出来,襄城公主迎上接过孙儿道。

    “夫君这就行功完了,趁你在此,便与孙儿取个名吧!”

    望着于襄城公主怀中仍是咧嘴欢笑的婴儿,秦文远沉吟,旋即道。

    “秦家儿孙辈皆以得字命名,此子既然这般高兴,便叫他得志吧!”

    秦晓乐的儿子,自此取名“徐得志”。

    是夜、秦文远告别夫人襄城公主回转长安。

    秦文远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少有人知道,便是秦晓乐夫妇、王凤儿等亲人也不知。

    数日后,太子李弘下葬之时,皇上李治精神似有好转,以太子“慈慧爱亲,死不忘君”诏令追谥李弘为“孝敬皇帝”,并以子礼仪厚葬于洛阳城外的“唐恭陵”。

    太子下葬后,朝廷颁布圣旨,使百官服丧三十日,皇上李治再作“睿德记”缅怀皇儿,使匠师将此文言刻碑,竖立于李弘陵墓之旁。

    服丧期满后,因帝国不可一日无储君,诸多臣子皆上表请奏皇上,早立太子。

    李治闻奏报,心灰意冷中,传旨使他与武则所生的次子,雍王李贤升任太子,使李贤终是不用再与人争储,顺利获得储君之位。

    太子病故之后,李治时感心力交瘁,使本已有些好转的风眩病症再次复发,且、越来越是严重。

    这日朝会,李治于殿堂对诸位臣子言道。

    “朕时感精力不济,欲使皇后代朕摄政,诸位卿家可有异议?”

    殿上诸臣闻皇上所言,多是不语,想如今二圣临朝,表面上看,皇权仍是于李家手中,却是使处政中多有皇后的意见左右,如是皇上退于幕后,使皇后独自代子临朝,这还算得是李唐的江山吗?

    有宰相郝处俊出来谏言道。

    “高祖、太宗的下,皇上不传给子孙而委任给后,恐怕有些不妥吧!”

    李治闻言,顿心存犹豫,不敢使此议题继续下去,以免引起更多朝臣,不满武则临朝的世家大族、朝中勋贵等的妄议,遂传旨使此议题暂时搁置。

    诸多大臣反对皇后摄政的消息传到后宫,武则闻听后,愤恨中咬牙切齿对身边的女官吩咐道。

    “传本宫懿旨,召集许敬宗、杨继腥于紫微宫议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