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31章∶阴沉!先兆! (第1/2页)
大非川之战是大唐对外战争的转折点,是唐帝国开国以来,对外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惨败。 两军议和结束,吐蕃军退兵之后,秦晓乐率三千金吾卫将士随同裴行敛先行回京,使薛仁贵、郭待封、阿史那道真等,将于茨大军安置妥当后,回京面圣。 …… 武成殿中,秦晓乐呈上子剑缴令,得二圣勉励、夸赞一番,使其于后宫接回太平公主自回府邸歇息,谕令待薛仁贵等还朝后,朝廷对征西战事总结因果,那时再对有功、有过的将士予以奖惩。 秦晓乐告退,裴行敛于殿上禀报议和结果,李治面色阴沉,听完奏报道。 “此次议和,帝国蒙羞,朕之过也!” 话落,李治身躯颤抖,现萎顿之状,使殿上一干大臣皆是大声惊呼。 “皇上保重龙体,不必忧烦!” 武则见李治突发身体状况,也是心急,吩咐太监扶皇上于寝宫歇息,急传太医侍候。 殿上众臣见此情形,皆是于皇上寝宫外的院落静候,焦急等待太医诊治的结果,待得太医诊治完毕,禀报皇后,言及皇上突发病症,乃是因悲愤、怒极攻心而致,使其歇息,平复心境后便无大碍。 寝宫里,程咬金等朝廷重臣闻太医之言,方始放心,出寝宫告知静候的大臣,使大家不必担心。 武则闻知皇上没有大碍,屏退寝宫内外的大臣,吩咐其各回任上安于政事,休得懈怠。 是夜,李治于龙床上醒来,起身躺坐殿中,吩咐贴身太监将宫门打开,眼光透过开着的宫门,望着又高又远,有稀疏星光,深邃的夜空,想着此次战事的得失,愁眉不展,嗟叹不已。 “朕低估了吐蕃大将噶尔·钦陵的才能,高估了唐军的作战能力啊!” 李治喃喃自语,因心情激动有些咳嗽,“咳咳咳”的声音,使得寂静的殿堂,失了往昔的庄重,多了孤独的悲凉。 殿堂里值更的太监、宫娥不敢出声,只有贴身太监对李治轻声言道。 “夜凉,皇上还请移步往床上歇息。” 好一句夜凉之语,使李治闻听过后,竟是站起身躯,信步殿堂外的台阶上伫立,他是想去触摸夜风中的冰凉,以此让不安的心绪,在冰凉的夜风里得到暂时的安宁。 此时,他不敢有丝毫的睡意,他是怕在睡梦中见到父皇,被父皇斥责他无能,守不住大唐花花的江山。 李治就在这样的心绪中静静地抬头望着夜空,任深秋的寒风,恣意侵蚀自己的身心…… 数日过后,薛仁贵、郭待封、阿史那道真回京,朝会上向二圣请罪,薛仁贵先是奏报。 “臣有负二圣重托,兵败大非川,使大唐蒙受羞辱,却是臣误判敌我态势,忽略今年岁在庚午,军行逆岁的先兆,于不利于我军地形地貌的情形下,率军轻骑冒进,想昔日邓艾所以死于蜀,正是臣今日兵败大非川之故也!臣大罪,不敢乞求原谅。” 此番话语,使殿上之人听来,皆暗叹薛仁贵算得是有担当之人。 对此次于兵败,薛仁贵并未将责任推给郭待封、阿史那道真二位副总管,甚至于二人不遵军令的事,在殿上也丝毫未提,淬倒是让徐晓乐有些刮目相看。 其实,薛仁贵也不想包庇郭待封携辎重抗命的罪行,却是因为这些日他静心下来,在思索自己兵败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领兵为帅,对把控整个战场的不足之处,想事到如今,便是出麾下将领抗命之事,已然于事无补。 郭待封、阿史那道真虽不服薛仁贵,也算得是磊落之人,该自己的错,丝毫不推,同是请求处罚。 李治与武则听过几饶陈词,终是知悉唐军兵败大非川的因果,除了悔恨用人不当,还能些什么,传旨使大司宪乐彦玮,当殿中朝廷百官,宣读大唐军律,使其按军律处置三人。 大司宪乐彦玮于金銮下宣读大唐军律,李治闻听后,稍加沉吟,对薛仁贵等三人道。 “薛仁贵、郭待封、阿史那道真,尔等此次率军征战吐蕃兵败,损兵折将,使帝国颜面无存,无奈与吐蕃议和,慈大过,按罪当诛,然、上有好生之德,念尔等曾于大唐有功,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今日起将尔等罢官除名,使其为庶民。” 薛仁贵、郭待封、阿史那道真三人领旨谢恩,心中大定,回京途中,三人都做好被杀头的准备,却是没有料到朝廷能法外施恩,留得三人性命,想;“有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许那日便又会重新获得权力也不一定。 处理完薛仁贵等三人后,李治传旨对秦晓乐等有功将领进行封赏。 廖桓、刘浪、单思敬、程大宝、尉迟黑、李敏忠、房勇、杜子淹、魏无涯等军职各升一级,赐金银、锦缎若干。 秦晓乐于殿堂上闻听旨意,诸多人皆有封赏,独独没有提及自己,待旨意宣读完毕,这子摸着脑壳大是不解,对宣旨官道。 “大人你这就宣读完了!” 这话问得,使宣旨的大臣也是有些发懵,想莫非本官不识字,要你子提醒。 殿上一干朝臣,见秦晓乐表情迷惑话的模样,以他们为官的经历,知这子的封赏恐怕不,没有料到这子少年人心性,沉不住气,对这子表露出的真性情,除了唏嘘,皆是忍住心中的笑意不语。 李治与武则见这子听旨后,不停使眼往金銮上相望自己,如何不知他心中所想,武则暗骂道。 “混蛋,怎地如此沉不住气,老娘是那般气的人吗?” 原来,李治与武则于宫中早有商议,为应对此次对吐番的战事不利,欲使这子出任兵部侍郎,并对其统领的金吾卫兵力扩至四万五千,让这子训练成能适应各种地形作战的唐军精锐部队。 以秦晓乐的年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