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八章 千岁掌权 (第1/2页)
仙师指路第二百六十八章千岁掌权时间缓慢地流逝,晨光渐渐照亮宫殿的檐角,然而出城迎驾的官员们还没有回来。 皇城内外的气氛有些压抑紧张。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长街上响起蹄声。 快马回报。然后层层上报。 殿前玉石梯两侧的大臣王公们盯着那位礼部官员,仿佛要把他生吞活剥一般。 那位礼部官员脸色苍白,紧张万分说道:“世子……太子……不……那位不肯走正明门,要走西华门。” 听到这句话,殿前顿时鸦雀无声,官员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太子即位走正明门。皇帝回宫是西华门。 事情很简单,却很重要。 但凡重要的历史时刻,朝廷里总是不会缺少勇于“任事”的官员。 很快殿前的沉默便被打破。 一位翰林站了出来开始引经据典,论证陛下走西华门的正确性。 接着又有数名官员相和。 大功自然要冒大险,但在场的那些真正大人物始终保持着沉默。 官员们辩论的声音渐低,所有视线都望向了一个地方。 那里不是最高处,甚至离玉石梯还有些远,是一片殿角的阴影,有个人站在那片阴影里。 “如果不想走正明门,那就请回吧。” 整个新帝登基的过程里,恒东只说了这一句话。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 正明门是皇宫的偏门,与名字不同,并不如何明亮,阴暗幽静,看着有些可怕。 小皇帝看着眼前那条幽长的通道,想着先前宫人的传话,脸色有些苍白。 按照他的性情,这时候恨不得转身就走,回到河间府去做自己的世子,但五年前母亲便对他说过,如果去了京都,别的任何事情都无所谓,只需要牢牢记住两件事情——对皇后娘娘孝敬以及不要得罪恒公公。 他不明白那个太监究竟有什么可怕的地方,为何整个赵国在他的面前都噤若寒蝉,更不明白自己如果当了皇帝,为何还要在一个太监面前伏小做低? 想不明白无所谓,母亲用了一种很极端的方式让他记住了这件事情,再难忘记。 五年前说完这句话后不久,他的母亲便病死了。 谁都知道,那是因为她必须死。 一国不可有二主,皇帝也不能有两个母亲。 想着这些事情,少年的脸色更加苍白,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走进了宫门。 看着这幕画面,那些官员们终于放松下来。 史书记载,在新帝登基的过程里,恒公公只说了一句话,这当然不是真的。 只是他说的那些话除了小皇帝再没有人能听到。 文华殿侧殿的光线有些阴暗,恒东的脸藏在阴影里,小皇帝的心情更加紧张,下意识里望向殿外。 随他进宫的河间府旧人在殿外候着,没有被赶走,没有被换掉。 这个事实并不能让他稍觉安慰,这只能说明宫里的这些人有着控制自己的绝对自信。 恒东说道:“当年陛下应该以太子的身份进宫学习政务,结果被人拦了下来,流言里说是我,其实不是。” 听着这句话,小皇帝产生了某种错觉,以为恒公公是害怕了,想要表达对自己的忠心,脸色变得有些奇怪。 好在恒公公的下一句话来的很快,避免了因为误解而发生新君只当了一天的闹剧发生。 “我不是害怕,也不是解释,只是想告诉陛下,我知道五年前是你自己不想进宫。” 恒东说道:“但终究还是到了今天,不想也不行,那就在宫里好好过吧。” 他的语气很平和,语调很从容,语句里的用词与态度却让小皇帝感到了极度的愤怒,然后生出极度的恐惧。 愤怒源自无能为力,自然会心生惧意,小皇帝嘴唇微抖,想要说几句话,终究什么都没能说出口。 “河间府这五年偷偷送进京的那些人,今天凌晨都已经被抓,相信这时候已经都死了。” 恒东的语气依然很平静,说道:“陛下以后不会再被那些心怀不轨的反贼sao扰。” 小皇帝的脸色变得异常苍白。 河间府做了很多准备,五年时间里不知道输送了多少金银与死士还有谋士进京,就是想要保证他能够坐稳皇位。 谁能想到这些事情一直都在缉事厂的掌控之中,只需要一夜时间,便扫荡的干干净净。 “我带进宫的这些人……也要全部杀死吗?” 小皇帝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盯着恒东的眼睛,愤怒说道:“公公,难道你一点颜面都不想给皇家留!” 恒东说道:“自然不会,要知道从今天开始,你便是先皇的儿子,是赵国的君王,我会给予你充分的尊敬。” 叙述的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