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 粮荒(一) (第2/2页)
地答道。 郭掌柜心里暗骂,我心黑,二东家比我还心黑,三十石粮食掺上三石沙子,这粮食还能吃吗?但骂归骂,该办还得办。 辰时三刻,早过了开门的时间,但齐记粮店还是店门紧闭,一点也没有开门营业的迹象。 这时,等在外面的人们都急了,纷纷上前砸门。 “开门!开门!” “今天还卖不卖了?” 店门外,人声鼎沸,议论纷纷。时间越拖得久,人们越是心慌。是不是今天齐记也没粮卖了? 一直等到巳时,粮店的门终于开了,人们纷纷向前挤去。 挤到店里的人问伙计:“今天大米什么价格?” “一百八十文一斗。” “昨天不还是一百七十文吗?” “今天涨钱了,明天还要涨,你买不买?” “买,买!给我来五斗。” 伙计接过口袋,开始给顾客量米。 那顾客看了一眼量出来的米,大惊。说道:“等等。你这米里怎么这么多沙子,你们是卖米还卖沙?” “今天的米就是这样,买不买,不买下一个。” 这时,后面的人也开始催:“哎,我说,你要是不买,就让一让。” 那人只好说:“买,我买。给我量三斗吧。” 就这样,在伙计与顾客的吵吵闹闹,骂骂咧咧中,粮店的米也一点点的减少着。 不到一个时辰,粮店的米开始见底,外面买粮的人,听到风声,开始拼命往里面挤。 郭掌柜的与伙计拼命的喊着:“各位顾客,各位街坊,本店确实没有米了。大家不要再挤了,确实没有了。大家到别家去看看吧。” “那什么时候才有米卖?” “这不好说,现在城内都缺粮,等粮食一旦运到,我们马上就开门营业。大家都回吧,我们关门了。” 刘一道随着失望的人群散去,他也感到莫大的恐慌,家里米面不多,要是十天内买不粮食,全家不是都要饿死?全城就四个大的粮店,今天又关了一家,不知周记还有没有米?想到这里,他匆匆往周记粮店赶去。 这时候周记粮店门前早就挤得人山人海。周老板在粮店后院亲自坐镇。李掌柜跑过来说道:“东家,人太多了,我怕出乱子啊。” “有多少人?” “估计有上千人,还有不少人往这里拥来。听说刘记、张记、齐记都不卖了,咱也停了吧。” 周绪海惊道:“这么多?!赶快派伙计去衙门请衙役来维持秩序。” “已经去了。” 这次粮荒是他没有料到的,粮荒年年有,但从来没有今年这么凶猛。他原本与何家商定,利用解决灾民的时机投资再建几个作坊。但没想到被这次粮荒打乱了。 “现在店里还有多少粮食?”周绪海问。 “还有大米二百石,麦子八十石,黍二十石,一共三百石。按照今天这个速度,撑不了两天就卖光了。” “赶快派人去青州调粮。那边还有存粮八百多石,先调六百石来。” “东家,咱还按一两五钱一石卖吗?其他三家都涨到一两八钱了。” 周绪海考虑了一会:“现在涨价,势必会造成更大的恐慌。这样,你和伙计出去喊话,从现在起每人限买两斗,不出十天就会有大批粮食运来,保证不会让大家挨饿。” “不出十天会有大批粮食运来?可能吗?” “我说可能就可能,去办吧。” 下午,临近傍晚,随着最后一块门板上齐,周记粮店终于关上了店门。李掌柜再三叮嘱大家,明天肯定按时开门营业,粮食肯定不会断卖,只是紧张这几天而已。 刘一道终于买到两斗大米,加上家里的米面,省着吃,够吃二十天了。 媳妇看他买回了粮食,一颗悬着心也稍稍放了下来。他回家后,嘱咐媳妇,明天我去上工,你再去周记粮店买米。 “今天不是买到了吗?够吃十天半月了。” “你懂个屁,这次是真的粮荒,知州大人还不知什么时候到任,整个州没有主政官员,听说城外有十几万灾民,现在只有周记还有粮卖,但每次只能买两斗。这粮荒还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明天继续买,后天也要买。家里多存点粮,心里踏实。” 其实,老百姓就是这样,买涨不买跌。越是恐慌越拼命存粮。整个城内的百姓都是一样,刘一道只是一个缩影而已。据说有些百姓家里有五六百斤存粮,足够一家吃三四个月了,还是拼命买粮。这就是典型的从众心理。而那些黑心商家,就是利用老百姓的这个心理大赚特赚。 晚上,齐家父子四人正在齐鸿烈的书房里密谋着,一个更大的阴谋正在筹划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