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4章 五大发明 (第2/2页)
1086年到1093年,北宋苏颂和韩公廉等人组织建造了水运仪像台,发明并使用了擒纵器,这是钟表最核心的部件。 并且发明建造了开合顶天文台。 全台五层,有一百二十多个小人偶,实现了‘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钱,初正皆如是。’ 1267年,郭守敬制《授时历》,确定了回归年为365天5小时49分12秒,比格里高利历早了三百多年。 另外,郭守敬还提出了海拔的概念和测算方法,设计了赤道经纬仪,发明了滚柱轴承。 最重要的是,他把计时器从浑天仪这种天像观测仪器上剥离出来,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座时钟。 古希腊人?呵呵。 西方人连金字塔都敢造,还有什么不敢说的? 要知道在唐代中国人就走遍了欧洲和非洲,有着各种详细的地理记录。尤其埃及。 在十三世纪,授时历和水运仪像台传到西方,被用于建造教堂。 就好像刘徽开创了圆周率,祖冲之精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算经十书》等著作是世界数学的鼻祖。 这都是不容篡改的伟大。 开差幂和开差立也是刘徽提出来的,也就是开平方和开立方,祖冲之进行了总结精算。 周礼有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数就是数学,计算方法。 数学经过近一千年的发展,到公元一世纪大成。 十几个世纪后,西方继承总结了我们先祖的知识财富。如果没有元明清…… …… “此事不急,诸匠作尽心就好,慢慢研磨即可。”参观了一下钟表计研究所,张军对五位匠作和他们率领的匠工们的工作表示满意。 虽然有图纸和技巧原理说明,想实现钟表计时也不是那么轻松的,每一个零件,每一个装置都需要不断的试制调试,一遍一遍的尝试。 其实制作并不算多难,难的是精度,还有动力……宋以前的天文计时仪器都是靠水力,宋代才出现机械弦发条。 弦发条的制作对这会儿的工匠们来说就有点复杂,需要反复的测算试验。 不过张军并不怀疑它的实现,还是那句话,有了实物倒推什么都会变得很简单。也就是耗点时间罢了。 各处巡视,安抚鼓励了几句,给大家发了些赏钱,张军又和韩监丞商量了一下轴承厂的事情,这才出来去了紫阳观。 紫阳观里面现在规模也是相当大,分成了若干个车间还有实验室。 穿过前面的大殿,食堂,宿舍区和一个小公园,这里建了一道日夜有人值守的厚高砖墙,通过砖墙上的铁门才进入厂区。 一进来就是一个巨大的影壁隔绝了外面的视线,照壁上一排大字:‘禁止一切烟火,铁器,违令者斩’。 绕过影壁,影壁的背面也有字:忠诚勇敢,保守秘密,军武之利,皆有汝功。 现在的紫阳观,已经是集研发,化工,火药,炸药,制造于一体的大型工厂了,光是实验室就有十几间。 张军还是小瞧了这个时代的工匠道人,后知后觉的才发现,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化工,只是还没有那么精细。 还是他发现尝试着提出来的东西,总是能找到略懂或者能简单cao作的人,这才恍然。 就比如这个时代,道人已经能够初步提炼硫酸硝酸了,只是还不太懂其究竟,也不知道该怎么存储。 唐代的白铜制取就是用到了硫酸工艺和镍合金工艺。 而且人们也知道硫酸会引起脱皮,咳嗽等症状,甚至还有应对的药物……好不好使另说。 还有个道人知道用蔺草可制火药,这给了张军一个大大的惊喜,专门给他搞了个实验室,并许诺了官职。 不过他这次过来,是来查看甘油和黄甘油的进度的。 凤翔已经成立了皂坊,用张军提供的配方工艺制作肥皂和香皂,而皂坊的附产品,就是碱水和甘油,都被收集起来浓缩后库存。 甘油可是好东西,不但可以入药,还是重要的润滑物,当然也是炸药的主要材料。 不过这会儿离硝酸甘油还远,暂时张军需要的是大量的黄甘油,用来配合轴承的润滑。 花架轴承已经马上进入量产了,黄甘油势在必行。 忙忙碌碌下来,时间就到了傍晚,天色昏黄,净街鼓沉闷的响了起来。 凤翔民户并没采用这个时代常见的坊制,晨钟暮鼓在这里已经成为了街市开门关板的信号。 净街鼓一响,长街上的商业开始收摊关店,街上纷纷攘攘的人流逐渐减少,归向住宅区。 净街鼓后,人们也不再会到大街上来,都在曲巷里面活动。 张军骑在马上,听着一声一声的鼓响,看着被暮光晕照的房间屋落,闻着空气里的炊烟味儿,也没带缰,任着战马自己前行。 长街被清扫的干干净净,只有屋舍垣墙的瓦面上还能看到积雪,马蹄在石板上踏着清脆的声响,把周围显得有些寂静。 “郎君。”迎面远处有人召唤。 武怀表一打马迎了上去,稍后与那几人一起来到张军面前:“郎君,朔方来信。” 张军看了看三个一身风寒,用麻布裹着口鼻的军士,点了点头:“辛苦了。” “职责所在,不敢言苦。” “你们是好样的。”张军由衷的夸赞了一句,上下打量了三个军士几眼:“可有伤损?” “回郎君,一路顺畅,并无伤损。” “如此,便随某回府再叙吧,怀表,着人快马回去通报一声,备了热水和酒菜来。” 武怀表应了一声,打发了一个亲卫快马回府上通知,那三位探骑抱拳称谢,汇入到亲卫中随行。 从灵州一路南来回到凤翔几近千里,就算沿途换马不换人的话也要跑两天。 这些探马信差一路上吃睡都是在马背上解决,而且又是冬天,那真的是相当辛苦,需要极大的毅力。 好在这一路上还是安全,不用穿吐蕃占领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